让荆楚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写在第52个世界地球日之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呵护地球,我们责无旁贷!
湖北在全国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湖北是千湖之省,地处长江汉江交汇之地,位于南北气候过渡的枢纽地带,是三峡工程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需要提供生态屏障、绿色支撑。近年来,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修复废弃矿山,治理水土流失,加大植树造林,让荆楚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一座座矿山重披绿衣
穿行在武穴市田家镇烈马山,仿佛置身天然氧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片茂密的林草,竟是在裸露的废弃矿坑山石上一寸一寸艰难“织”成的。
武穴是全省矿产资源大市,矿种与矿产质量都居全省前列,采矿业一度成为当地支柱产业。采矿业,让部分村民腰包鼓起来的同时,却给当地留下大片“白头山”,崩塌、滑坡等灾害不时发生。2019年,武穴启动废弃矿山修复计划,削坡、喷土、种草……一点点为裸露山石美颜,让36座矿山重披绿衣。
武穴“白头山”变绿,是我省废弃矿山修复的一个缩影。2016年至2019年,我省累计生态修复废弃矿山近千座,治理恢复面积5万多亩。
废弃矿山要修复,正在开采的矿山也要治理。
走进远安县燎原矿业苏家坡磷矿厂区,道路干净、溪流清澈,和想象中黑黢黢的矿区完全不同。苏家坡磷矿靠近有“宜昌人的大水缸”之称的黄柏河,为减少对水质的影响,该矿区生产废水两级沉淀后循环使用,淤泥压饼回填采空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国家绿色矿山。
在保康尧治河磷矿点,通过绿色矿山建设,拉动生态旅游开发,让当地成功获批国家4A景区;在大冶桃花嘴金铜矿,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所开展选矿联合攻关,有效解决尾矿堆放难题……截至2020年底,全省69家矿山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水土流失面积20年减少近半
人间最美四月天。走进随县尚市镇万亩油用牡丹基地,起伏的山岗上,目之所及,花海无际。
“这里以前是荒坡岗地,既容易水土流失,又浪费土地资源。”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培学说。
2015年,随县对尚市镇部分荒坡岗地进行改造。修建灌排水渠、种植防护林……让岗地变成连片梯田、缓坡地,并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油用牡丹。如今,这里已栽种油用牡丹4000多万株,套种油茶180多万株,曾经的荒岗地变成了风景田。
坡地改梯田,不仅能减少水土流失,还为农村产业发展打好基础。在巴东县店子镇风吹垭村,层层梯田从山脚延伸到山腰,茶叶树郁郁葱葱。2017年巴东县对坡地改成梯田,并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发挥治理效益。
在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一批水土流失较重地区,治理后水土流失大幅缓解。以秭归为例,1983年当地水土流失面积达2030平方公里,到2017年降至1128平方公里,全县林草覆盖率从12.7%上升到66%。
今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40周年。40年来,全省人民参加义务植树累计12.6亿余人次,植树42亿株。截至2020年底,我省森林面积达到1.16亿亩,森林蓄积量4.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1.84%,分别比40年前增长104.6%、257.8%和21.54个百分点。
森林覆盖率提升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6.08万平方公里,到2020年,这一数据降至3.2万平方公里,20年累计减少2.88万平方公里,降幅47.3%。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
宜都市廖家湖位于城郊,该片区原本是长江行洪区,三峡工程建成后,围湖造田、圈水养鱼多起来,湖泊湿地功能逐渐退化,水系连通性差,水环境不断恶化。
2018年,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试点,这也是我省唯一系统修复治理国家试点项目。项目以长江干流为主脉,以黄柏河、香溪河为重点,统筹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污染退化土地治理、森林植被恢复等工程。
宜都市廖家湖等7个项目被纳入试点。2019年,廖家湖湿地综合整治启动,项目面积1万亩,全面修复湖区水体连通,重建湖底“微地形”,修建生态缓坡性岸线,恢复动植物多样性。为控污截污,居民家附近修建小微湿地,三层过滤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建设两栖动物迁徙廊道,留足动物活动空间;合理规划生态、生活、生产区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今,水清了,岸绿了,廖家湖城郊生态湿地公园美景初现。
宜昌市山水办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63个子项目中,13个已完成验收,20多个进度完成50%至80%。宜都结合水土保持发展十里生态桃花园、秭归三峡库区消落带变景观画廊、枝江金湖被评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翩跹而来。
(4月22日《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