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宜昌市住建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1-01-23 21:49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向代勤)畅通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水气服务……住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1月21日备受关注的2021年宜昌市住建工作新闻通气会在城区举行。
 

发布人:
 
张 毅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 强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 涛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溯剑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
 
袁庆华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主持人:
 
 叶帮斌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干得怎么样来看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宜昌荣获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国家公租房试点城市、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等国字号名片。
 
 
城市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宜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加至约190平方公里左右,道路总里程937公里,城市骨架全面成型。滚动实施畅通工程,快速路网内外环闭合、中环成型,基本实现“5分钟上快速路、30分钟跨组团、45分钟进出城”。
 
  
江城大道高架枢纽,宜昌快速路网成型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升级
 
宜昌连续两轮入选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40个,14万余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实施棚改7.9万套,20万居民出棚上楼。城区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占比达20.53%,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7.16公里。市一中、夷陵中学新校区、规划馆、博物馆、奥体中心等大型公建全面建成。
 
九安城安置小区
 
住房发展力度持续增强
 
牢牢把握“房住不炒”总体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健康。全市供应公租房5.3万套,发放租赁补贴3.4万户,惠及15万余人。人均住房面积提升10平方米以上,物业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国家试点小区——和塘悦舍
 
建筑业支柱地位更加稳固
 
宜昌建筑业累计完成产值超过5000亿元,成为千亿支柱产业。宜昌工程质量创优成果丰硕,获得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楚天杯、省优质结构奖数量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新增装配式建筑22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1500万平方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多审合一”“多验合一”走在全省前列,宜昌“六多合一”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工程质量创优成果丰硕,至喜长江大桥荣获鲁班奖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宜昌市域城镇化率由57%提高到61.8%。城区11条不达标水体消除黑臭。82个乡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0%以上。全市“四类对象”农村危房动态清零。2个乡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3个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12个村入围全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1年,紧扣建设滨江宜居公园城市目标,围绕疫情防控、城乡建设、民生保障、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有机更新,提升功能品质,建设滨江公园城市。
 
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市本级拟安排城建项目95个,总投资325亿元。伍家岗长江大桥、江城大道中段、宜长公路、三峡高速合益路互通力争7月通车。加快推进东艳路过江通道项目,完善重点片区次支路网配套建设,城区规划建设6座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推进绿道和慢性系统建设,随道路科学配建地下综合管廊,新增建设海绵城市5平方公里。
 
统筹推进棚改旧改融合升级。以城市更新八大行动为统领,创新棚改+旧改模式,推动7个国家级试点片区改造基本完工,加快片区化、市场化、智慧化试点步伐。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11个,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50部。全市开工棚户区改造2233户,基本建成5225户。
 
 
伍家岗长江大桥顺利合龙,预计7月达到通车条件

壮大产业发展,筑牢经济底盘,擦亮“宜昌建造”品牌。
 
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型现代化、工业化建筑业发展,力争建筑业产值增长10%以上。大力培育绿色建筑、智慧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产业发展。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合力实施“一城一策”调控。试点推动长租房建设和供应,探索将租赁住房用地纳入区域整体土地供应计划。深入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中介服务行为。
 
推进建筑工程品质提升。全面推行住宅工程“一证两书”、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
 
强化民生保障,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宜居宜业氛围。
 
加强住房保障实现住有所居。完善分类保障体系,扩大新进务工人员货币化补贴范围,研究出台人才房政策。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政策性租赁住房建设试点,着力提升公租房公共配套和运营服务水平。

加强生态修复,改善人居环境。开展市政排水管网健康检测,逐步完成重点区域雨污分流改造。系统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定期发布文明施工红黑榜,常态长效防治建筑工地扬尘。
 
加强物业服务,提升基层治理。开展物业服务质量动态考核,全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业主委员会组建率力争达到80%。
 
兜底民生保障,公租房申请家庭领钥匙
 
坚持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建造,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中心城区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县城范围执行一星级以上标准,全市保障性住房和10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项目执行一星级以上标准。
 
大力推进绿色建造。巩固全国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地位,大力发展钢结构公共建筑和钢结构桥梁,积极推进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农房建设中的应用。
 
大力推广绿色建材。支持本地节能环保绿色建材发展,提高绿色建材整体使用比例,推进成熟磷石膏建材在交通、水利等多领域应用。
 
 
坚持绿色发展,全力推进装配式建造方式革新
 
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包容市场。
 
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打造“70、40、20”宜昌工改深化版。探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施帮办代办服务。深化“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力争线上审图率达90%以上。完善告知承诺事项事后监管措施,构建“信用+”监管机制。
 
全力提升供水供气服务质效。推进江南燃气入城主管道建设,研究启动峡州大道第二入城通道,逐步构建江南江北“双通道、双气源”供气格局。持续开展老旧管网更换和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全面深化“线外零收费、线内承诺价”制度,推广水气“码上办”业务。
 
 实施智能升级,提升行业治理,加快融入城市大脑。
 
推动智慧城建一网统管。建设完善覆盖所有业务的智慧化平台,力争实现全市住建行业数据一个库、管理一张网,逐步推动实现宜荆荆恩行业数据互联互通。
 
加快行业治理智能转变。 推广运用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自动化设备,指导行业差异化监管。
 
 加快城乡融合,建设美丽城镇,打造宜昌特色乡愁。
 
推进县城品质提升。着力开展交通“治乱”和生态“治污”行动,全面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品质。
 
推动美丽村镇建设。以打造市域全覆盖的“擦亮小城镇”省级示范为目标,推动全市域范围内所有乡镇今年全面达到基础性标准,2022年示范性标准比例不低于20%。
 
开展乡村污水垃圾治理。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向专业化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转换,完善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系统,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兴山榛子乡入选全省首批“擦亮小城镇”行动试点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