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管理城市 廊坊城管这样做
稿件来源:廊坊市城管局网站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河北省廊坊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不忘初心,执法为民,走出了一条集民智、解民忧、全民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新路子,为廊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对于市容环境品质和城市形象举足轻重,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怎样管好一座现代化城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思维固化,突击式、运动式执法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城市管理新形势。必须创新思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城市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廊坊城管开展了大排查、大调研行动,广阳区、安次区执法分局的20余个执法网格,组织500余名执法人员走遍市区大街小巷,进单位、进门店、进社区、进学校、进市场,找准城市管理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真正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汇集众智,使城市管理做到底数清、方向明、接地气、连民心、顺民意。
同时,注重走出去学习国内先进城市管理经验,借鉴、吸收、创新、实践。邀请住建部、河北省住建厅、北京市城管局、南京市城管局和廊坊市委党校的领导、专家、学者,为廊坊城管执法队伍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题培训,提高执法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邀请省、市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召开城市管理工作座谈会,邀请市区中小学校长召开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座谈会,邀请渣土运输企业管理人员召开规范渣土车运输座谈会,邀请市区沿街门店、商户代表召开“门前三包”工作座谈会等。通过学习先进、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加速推进廊坊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解决难题,服务于民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和载体,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深化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城市管理,解决城市管理问题,解决市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揪心事烦心事,努力建设文明、宜居、幸福城市。
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推进“绣花式”精细管理,以市区主次干道、车站、学校、医院、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小区等为重点,清理流动摊点、店外摆放、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违章行为。实施人行便道破损路面修复工程,累计完成480处点位、2.45万平方米的修复任务。今年累计行政处罚案件4800余件,处罚金额1400余万元。市容环境大幅提升,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大力开展违法建设整治。对违法建设“零容忍”,拆除存量违建,严控新增违建。对市区94处违法建筑物和17个老旧小区私搭乱建进行了集中拆除,对主次干道两侧建筑楼顶私搭乱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累计下达《责令整改(停工)通知书》300余份。拆违面积2.52万平方米。
大力开展停车秩序整治。针对市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开展停车秩序“围点攻坚”。建成8个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累计施划机动车停车位4.87万个,非机动车停车线5万余延米。与交警联合执法,累计张贴罚单9万余张,清理拖离非机动车2388辆,暂扣营运三轮车34辆,拆除地桩地锁2509件,清理“僵尸车”78辆。市区停车秩序明显改善,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发动群众,共治共享
党的十九大强调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廊坊城管创新城市管理思路,全面推行“包秩序、包卫生、包容貌”的“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从新华路、广阳道、光明西道3条试点道路现已拓展到市区全部74条主次干道,完成市区沿街商户信息采集录入1.47万余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张贴“门前三包”责任牌,“门前三包”签约率达100%。制定“门前三包”精细化管理标准,进行上门宣传,加强巡查督导,规范沿街门店、商户、单位门前责任区经营秩序、停车秩序、环境卫生、容貌景观。
各分局、网格落实执法责任制,督导沿街门店、商户、单位落实落细“门前三包”,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品质。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为了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文明创建,增强市民城市主人翁意识,构建共治共创共享的“全民城管”新格局,形成“城市是我家,创城靠大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三包责任人协调联动,使“门前三包”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建立街道商户“门前三包”工作群,及时沟通联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受意见建议和社会监督,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努力创建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新街区。邀请门店商户、社区群众同执法人员一起上街巡查,规范沿街“门前三包”市容秩序,让他们了解、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增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和沿街商户的自律意识。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同建设文明城市。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