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通道 引水上山 海东市确保2767万株树苗“饮水”无忧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0-11-30 15:13
来源:海东市人民政府网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海东市许多地方,山有多高,树就有多高。
 
海东,是青海省气候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但干旱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因此,在海东市的建设和规划发展中,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生态海东,努力把海东建设成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城乡统筹的现代化新城的目标始终被排在首要位置。经过多年的发展,向荒山荒坡要绿色已成海东国土绿化的常态。
 
自2017年起,海东市连续4年组织开展完成8次全民义务植树“大会战”,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累计参加人数达356.97万余人次,4年来累计参加全民义务植树的总人次相当于过去十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次的总量。全市各地昔日光秃秃的石山,由于采用现代滴灌及喷灌技术,引水上山,已经栽植了各类苗木2767.79万株,成活率达85%以上。
 
每年栽下去的树苗要长成大树,水是最不可或缺的。为此,全市水利部门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绿化水利配套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组织召开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参加的推进会议,对供水管线布置、材料选择、后期养护等具体环节细化要求,压实各方责任,明确时间节点,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如期完成,为全市春秋季国土绿化提供及时的供水保障。
 
“以前荒山造林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到不了山上,树苗的成活率不高。这几年引水上山后,植树造一片成一片、造一片绿一片,这个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市水务局局长刘贵尧表示,由于植树点位于山坡地带,地质盐碱成分较多,植树难度较大,是绿化造林工作中的“硬骨头”。“近年来义务植树造林点,高一点的山坡都有蓄水的池子。只有确保每一棵树苗得到充分的灌溉,才能提高树苗成活率,也能让海东千万干部群众有更大的绿化信心。”
 
如今,沿着平安区小峡镇南山附近的山路前行,可以看到一条条压力钢管组成的主管道已经从山下小峡渠旁边建的泵站口引上了山,铺设的引水上山管道顺着山势或高或低,盘卧在南北两山。涓涓的流水顺着管道被送上了山,像血液一样滋润出绵延的绿色,在水的滋润下,白榆、山杏、云杉等树木在这里扎根生长,筑起了青海东部的绿色屏障,成为当地一片独特的风景。
 
同样,在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寨后山居高远眺,引水上山的管道像一条长龙盘卧在大山深处的山沟里。互助县高寨后山片区绿化灌溉水利配套工程作为湟水河南北两山“引水上山”工程建设的主战场,总投资8075万元,工程从红崖子沟乡马家河水库引水。如今,郁郁葱葱的树苗正“贪婪”地饮用着来自马家河水库的汩汩清流。
 
这些成功的实践对于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的海东来说,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省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全市水利部门自觉践行“两山”理论,坚决扛起筑牢青海东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持之以恒开展水利配套绿化项目。为确保每一棵树苗得到充分浇灌,市水务部门多方筹集资金,强化项目支撑。近年来,共落实各类绿化水利配套项目资金4.4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651万元,省级资金2.82亿元,市级资金1.07亿元,县级自筹资金3814万元,为圆满完成绿化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同时,全市水利部门共实施湟水河南北岸绿化灌溉水利配套工程(平安片区尖山一期)、乐都区南北山绿化水利配套工程(岗子沟东片区)、湟水河南北岸绿化灌溉水利配套工程(互助县高寨后山片区)、平西经济区绿化水利配套工程等海东市南北山绿化水利配套项目27项,累计完成投资4.44亿元,建设供水泵房29座,新建蓄水池327座,铺设各类供水管网3099千米,各类管道建筑物99956座,总控制灌溉面积达16.58万亩,确保了水利配套工程与海东市“三绿”建设工作同步有序推进,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