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童年小院变身情怀洋房 老旧小区“颜值”大提升
来源: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0月29日—11月2日,由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住博会又在天元区汽车博览园火热展开。城市居住价值在哪?住宅产业链有何深度变化?本土房地产市场有何新动向?
10月29日—11月2日,由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住博会又在天元区汽车博览园火热展开。城市居住价值在哪?住宅产业链有何深度变化?本土房地产市场有何新动向?
▲ 国庆节期间,在伟大国际青龙湾,看房的市民络绎不绝。
株洲凭工业立市,立改革潮头,得发展之先。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株洲的经济块头越来越大,但不可避免的是——城区也越来越老。前些年,老旧小区成了这里的一道“另类风景”——街巷逼仄、房屋破败、设施老旧、管理服务也跟不上来……
“有亲友来看我,都会问我‘你们这到底是城市还是农村?’我只好套用报纸上的话说:‘村村像城镇,镇镇像乡村’。”在荷塘区城乡结合型小区袁家湾小区住了一辈子,68岁的王师傅一度感受到了城区老化带来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株洲开展旧城提质行动,竭力让市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从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到智慧物业管理、历史文化建设、公共停车……城市风貌变了模样——街巷宽了净了,小区变温馨了,公共设施升级了,精美城区,不只是做到精致精细,还更见温度、有品格。
▲ 天元区铁路生活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
▲ 园丁小区加装电梯方便居民。
提质改造 老旧小区“蝶变”
清晨,一轮红日跃出,阳光洒向荷塘区袁家湾小区。披件外套,王师傅出了门,这两年,他每天头一件事就是下楼锻炼,在小区走上几圈。
袁家湾小区是典型的城郊结合型小区,小区里的楼房已有将近半个世纪历史,道路坑洼、垃圾乱堆、污水横流,老王伤透了脑筋;提质改造后,老小区变洋气了,刷新外墙、道路平整了,垃圾、污水也不见了……更让老王惊喜的是:如今,家门口还整改出了一处小游园,让他有了锻炼的好去处。
眼下正是好秋光,小游园里红枫渲染,绿意夹杂,还加了休闲座椅,健身设施,无论是赏秋光、还是锻炼身体都是个好去处。
旧城的提质改造,着力于景观改造,更致力于功能升级。
如“梯位”升级。天元区法院小区、白鹤园小区、芦淞区枫溪苑小区等部分老旧小区的老年住户们,不再“望楼生畏”,至今全市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受理已突破200台。
“蹲位”升级。除了加装电梯,铁路小区、王塔冲小区等老旧小区还享受了“厕所革命”的福利,家门口迎来了“建宁驿站”入驻。
▲ 市住建局物业监管平台共有16个子平台,目前试点的是物业投诉监测预警平台,物业数据实时监测、物业合同备案等子平台也将在今年陆续开放。
智慧物业 引领品质生活
自去年起,株洲还实施了老旧居民区智慧物业管理引领品质生活工程。
“物业管理投诉长期居高不下,已成为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痛点。”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株洲正在打造物业监管平台,我市已与相关技术公司签约,将搭建信息平台,全行业共建,实时采集物业管理数据,形成对我市物业行业、物业管理项目的数字化监管平台。
“首先是物业管理小区的涵盖,接下来是开展业主自治的无物业管理小区的涵盖,再是无院落的零星住宅的涵盖。”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某个区域内有多少小区,哪些有物管,多少个无物管小区,那些成立了业委会,多少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多少,物管交费率多少,入住率多少,投诉处理情况如何,业主群众满意度如何等等这些信息,都将纳入监管平台。
至此,从城市腹地到湘江河畔,从“面子”到“里子”,如今,“蝶变”之风吹遍了株洲的各个角落,惠及全市上百万居民。
▲ 河东风光带文化艺术墙。
“有机更新” 留住市民乡愁
旧城提质改造,还保留了温度与品格。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土自豪感,“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源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曾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而现在昔日关于乡愁的种种记忆,正被千篇一律的水泥楼房、柏油马路所取代。
株洲进行了嵌入式的“微创手术”,不仅能留住市民乡愁,还能改善人居环境,升级建筑功能,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河东风光带文化艺术墙项目便是典型之一。
据悉,该文化艺术墙位于河东风光带株洲大桥以南,长达300多米。采用墙体雕塑艺术,包括“历史脚步”“人文圣地”“株洲人物”三大版块。
“历史脚步”,花岗岩高浮雕,包括炎帝神农氏农耕、东汉株洲建治、杜甫《宿凿石浦》、朱熹张栻“解袂槠州”、 清水塘搬迁改造、株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等21个主题。
“人文圣地”,材料为青铜铸造和不锈钢铸造结合,内容包括炎帝陵、茶陵古城墙、渌江书院、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面旧址等株洲地区19个历史文化遗址。
“株洲人物”,人物材料为青铜铸造,由李东阳、谭延闿、李立三、谭震林、耿飚、杨得志等24位本土文化、政治方面的历史人物组成。
以浮雕等艺术形式,从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讲述了“株洲故事”。“株洲这个项目,无论是规模、体量,还是艺术品质,在国内目前都是首屈一指的。”艺术监制方清华美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更新,除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还要从城市再造的角度,将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健康生态环境等提升到新的发展高度。
▲ 神农城立体停车场。
▲ 整齐规范的保利大厦停车场。
“上天入地” 化解停车难题
告别曾经停车位“一位难求”,如今的天元区保利大厦前坪停车场车位整齐划分,现场还有不少空车位。
天元区保利大厦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建成时间较早,没有预留充足的停车位,停车问题成为困扰当地商户、居民的“老大难”。
市政府将缓解停车难列入“民生100”工程,财政支持商业楼宇改造停车场,面向社会开放。经过改造,保利大厦新增167个车位。
“我们对停车位重新规划,安装智能监控系统,配置了数字化车牌识别系统。现在日均总停车1500余台次,停车周转率是改造前的9倍。”保利大厦停车场管理员介绍,停车问题引发的纠纷基本没有了,物业形象却提升了,之前商场闲置的2万平方米商用面积,现有1.5万平方米完成招商。
“酒店前坪的环境和秩序改善了,生意更红火了,美团、携程等客人评价停车方便,给酒店也带来了好的口碑,提升了我们的酒店品质。”长江广场欢朋酒店负责人补充道。
而像保利大厦这样改造成功的停车场,目前株洲一共有26个,新建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场有9个,3年来全市共增加停车泊位近2万个。
据介绍,株洲市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不断探索,向城市要空间,增加停车位;向管理要效率,提高周转率。利用空坪隙地、城市边角,两年新增停车泊位5349个;借助老旧小区提质改造,三年来新增停车泊位4686个。2018年开始,株洲市又实施道路停车收费管理改革、开通智慧停车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停车泊位的日周转率由6.04次提升到14.2次,提升比例达135%。
信息化引导,给停车带来更多智慧和更高效率。“株洲市已完成长江路、天台路等21条城区主要道路2183个车位智能化改造,建成智慧停车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提高泊位周转率和使用效率。”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去年年底,“株洲停车”APP注册用户超17万户,日均活跃用户数超1300人,月活跃总量近4万人次。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