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探索普通地下室社区服务便民路径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3-20 10:09
走进海淀区田村路街道永定路25号院,4000多平米的两层普通地下室,现已成为深受周边居民欢迎的游泳健身场所。地下一层干净明亮,大厅宽敞整洁,普通地下室出入口指示牌、灭火器、消防工具等安全设施明显,跑步机、椭圆机、仰卧板等各种锻炼器械一字排开,还配有服务台及休息卡座。地下二层设有乒乓球案、棋牌室、舞蹈活动室和游泳池。

这里曾经由第三方散租住人,脏乱环境和安全隐患给周边居民带来诸多不便。2016年开始,田村路街道组织社区牵头对周边居民进行入户民意调查,结合居民需求反馈和普通地下室实际情况,改造此处普通地下室用于居民健身和社区活动,同时街道投资配建部分设施免费服务周边居民。改造后,曾经脏乱的“25号院”已经成为永定路地区设备设施最为齐全的健身房,吸引了周边大量社区居民前来锻炼、活动。

“25号院”是全市普通地下室再利用的一个缩影。海淀区仰源大厦普通地下室的便民仓储间、西城区牛街东里一区14号楼普通地下室的牛街街道历史文化展陈室、西城区牛街西里二区2号楼普通地下室的红墙教育基地……全市各普通地下室再利用正在探索走出一种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的新路径。

全市普通地下室综合整治已开展将近6年。市各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督导检查,开展联合执法。各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各街乡、镇克服困难,主动作为,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重点清理违规使用,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散租住人普通地下室2000余处。

据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普通地下室综治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有大量腾退普通地下室处于空置状态,这既不利于后期的长效管理,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我委将会同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腾退普通地下室利用进行研讨,研讨意见,研讨使用方向,解决各区普通地下室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各区先行先试,积极推进腾退普通地下室利用的试点工作,引导所有权人积极参与普通地下室再利用工作,全面提升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环境。

附:普通地下室再利用典型案例

案例一:海淀区永定路25号院健身会所的“前世今生”

走进海淀区田村路街道永定路25号院,4000多平米的两层普通地下室,现已成为深受周边居民欢迎的游泳健身场所。

这里曾经出租给第三方散租住人,脏乱环境和安全隐患给周边居民带来诸多不便。2016年田村路街道牵头,召集地区相关部门,多次约谈管理单位、解读政策,做通了管理方的思想工作,主动清理了居住人员。为了优化普通地下室资源效用,发挥普通地下室公益社会、服务百姓作用,田村路街道根据《海淀区关于普通地下室规范使用的指导意见(试行)》的相关规定,积极为管理方想办法、找出路,组织社区牵头对周边居民进行入户民意调查,结合居民需求反馈和地下室实际情况,改造此处普通地下室用于居民健身和社区活动,同时街道投资配建部分设施免费服务周边居民。

进入地下一层,楼道干净明亮,大厅宽敞整洁,地下室出入口指示牌、灭火器、消防工具等安全设施明显,跑步机、椭圆机、仰卧板等各种锻炼器械一字排开,还配有服务台及休息卡座。地下二层设有乒乓球案、棋牌室、舞蹈活动室和游泳池。

据普通地下室管理方负责人介绍,整个地下空间的设计严格按照消防、卫生等部门的要求,通道宽度在1.5米以上,上下二层均配备多个消防栓,安装烟感报警器、喷淋器,并设计了多个出入口。地下二层的乒乓球案、棋牌室、舞蹈活动室是由街道投资、社区管理,提供给社区居民免费使用。地下一层的健身房对楼上居民也有优惠措施,吸引居民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转型后的普通地下室已经成为永定路地区设备设施最为齐全的健身房,吸引了周边大量社区居民前来锻炼、活动,对普通地下室依据社区居民需求转型再利用的思路和措施赞不绝口。永定路25号院普通地下室是海淀区普通地下室“整治”和“提升”的缩影,转型后的普通地下室让街道、社区日常安全管理更加放心,管理方使用更加安心,社区居民获得感提升,更加舒心。

案例二:海淀区牡丹园地铁口的便民仓储间

位于10号线牡丹园地铁东北口处的仰源大厦,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普通地下室曾经被分隔成170个小房间,存在安全隐患。2015年,大厦产权方按照东升镇政府、花园路街道工作部署要求,张贴了腾退告知书,随后配合街镇将170间群租房全部拆除。2016年6月底,大厦产权方与街镇、周边居民充分沟通转型方向,以服务社会、服务居民为导向,把百姓利益放在主要出发点,经济效益摆在次要位置,综合考虑以满足周边社区居民及大厦内各商户日常需求为落脚点,最终通过筛选,于2016年6月底确认用作便民自助仓储间,并委托专业公司开展专业化管理。现在,此处普通地下室已变成为周边居民、商户服务的便民仓储间。

走进自助仓储间,门前装备了一套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入仓库内的人员实行“刷脸”,还备有一套刷卡系统,24小时均可进出仓库。仓储库内统一的明黄色和灰色相间风格,整洁而美观,每间仓储库的门上都有编号和智能防盗锁。据了解,大厦普通地下室一共设有300多个仓库,每个仓库面积在2.5平方米至100余平方米之间,仓库设置了恒湿恒温系统,并建有严格完善的仓储管理制度,设有20个高清监控探头,24小时实施监控。同时,为了方便居民使用,地下室产权方还改造了电梯设备,可直接通往仓储间。良好的环境、合理的价格,使得有意租赁的商户络绎不绝。

据仓储间负责人介绍,建设仓储间的初衷是希望能将闲置物品分离,释放更多生活空间。自助仓内存放的大多为附近居民装修时搬出的家具和家居用品, 以及租户公司临时存放的票据和办公桌椅,自助仓储有着新颖独特、行业稀缺等特点,吸引了大厦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及公司前来建仓,受到了广大民众及大厦商户的欢迎。

利用普通地下室设置自助仓储间,是便民服务的一种形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了清退后普通地下室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作用,让居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

案例三:牛街东里一区14号楼普通地下室变牛街街道历史文化展陈室

近几年,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各项行动的深入开展,牛街地区普通地下室清退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市、区统一部署,街道对辖区内存在散租住人现象的普通地下室开展集中清退整治,自2015年至今,累计清退普通地下室41处,涉及面积29294平米。从今年开始,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如何实现腾笼换鸟、优化功能提升、促进资源更优配置,成为今后的一个重点课题。在这方面,牛街街道已部署开展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古老的牛街印记逐渐淡漠,但是牛街依然传递着近千年的历史记忆。牛街历史文化展陈室坐落于北京西城区输入胡同7号,展陈室以深厚的牛街历史为主线,以时代演进为顺序,以一幅长16米、宽1.5米的牛街历史长画卷为初始,描述了自唐代伊斯兰教传入中原以后,宋(辽、金)元、明、清、民国、解放等不同历史时期牛街的地区变迁和人文风貌。在近600平米的展示空间内,从“牛街历史沿革”、“场景还原”、“牛街胡同”、“牛街经济”、“牛街文化、体育、卫生”、“牛街民俗”、“牛街名人”等七方面依次讲述了牛街的特色历史文化,运用近20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及100余件历史实物,生动翔实地展现了牛街地区的时代内涵及历史足迹。历史文化展陈室于2015年12月8日正式开馆,截止至今参观人流量约5000人,其中接待市民委机关、东城区政协、丰台区政协、西城区人大代表、西城区工商联、椿树街道、回民中学、辖区单位及各社区等参观团体41次,个人参观约3700人。

谁能想到,作为西城区首家街道级历史文化展陈室的牛街历史文化展陈室,在一年前还是密布着90多间隔断、居住超过130人、环境脏乱差的地下室呢?经过疏解整治、规划提升,曾经的地下群租空间俨然成为了牛街地区颇负盛名的“文化胜地”,为牛街历史文化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

案例四:牛街西里二区2号楼普通地下室变红墙教育基地

牛街西里二区2号楼普通地下室位于西里二区小区内,建筑面积864平米,于2015年清退完毕。在清退之前,此处地下室居住了90余人,隔断间达到70余间,空间交错,通道狭窄,安全隐患突出,如今,经过街道规划建设,“变身”为一处涵盖社区舞蹈队排练室、党员阅览室、党员教育基地、党建讲习所、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书画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手工制作室九大功能在内的综合文体中心,定期向社区居民开放,大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而其中的党员教育基地更是成为了街道践行“红墙意识”、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的一个有利平台,于今年5月份推出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展,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目前已接待30余批共计600多人来访参观学习。

如今,牛街街道腾退空间再利用工作仍在规划进行中,西里二区11号楼、12楼普通地下室按计划将建设成为街道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和科普活动室,更多的腾退空间也将按照社区活动室、党群服务站、爱心超市等公益性用途纳入规划议程,力争通过“功能提升”,实实在在地提高辖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只要做到了这一点,“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就一定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也一定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