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牧民危旧房改造行业扶贫成效显现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0-07-01 10:49
来源: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脱贫攻坚实施以来,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四个意识”,认真贯彻“四个转变”新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任务中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着力解决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住房安全问题,自觉把脱贫攻坚战略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贯彻落实行业脱贫攻坚具体措施,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有利推进了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农牧民危旧房改造行业扶贫成效初步显现。
 
实现数量上的脱贫。数以万计的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得到解决,从数量上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2009年以来,我省将解决农牧民住房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通过政策落实、群众参与、加大投资、市场运作等方式,分步有序组织实施农村住房建设。通过十年的努力,全省约有300万农村贫困人口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实现了“住有所居”,过去随处可见的低矮、破旧、无安全保障的土平房、危险房变成了宽敞结实的砖木大房、砖混房,全省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工作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成效明显,截至2019年底,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了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清零”目标任务,实现了农牧民住房安全有保障全覆盖,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质量上的突破。农牧民住房抗震能力和结构安全得到保障,实施成效得到了全面检验。在注重数量脱贫的同时,全省农牧民住房抗震性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16年先后发生的门源“1.21”地震、杂多县“10.17”地震和囊谦“11.18”地震均未发生一起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事件,实现了较大地震中住房零倒塌和人员零死亡的抗震设防目标,与2010年玉树 “4.14”地震造成80%以上农牧民住房倒塌的灾害损失形成鲜明的对比,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成效得到全面检验。
 
住房品质显著提升。经过多年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实施,农牧民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住房由满足基本居住条件,向完善供水、供暖、供气和配套建设厨房、卫生间、洗澡间发展,住房抗震能力和结构安全得到保障,围护结构保温、被动式太阳能暖房等节能措施逐步普及,人均居住面积由2010年底的22.24平方米提高到2019年底的39平方米,农牧民住房品质和功能得到全面提升,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人居环境明显好转。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紧密配合扶贫部门,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尽量安排到退出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中,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指导各地整合涉农项目,因地制宜实施搬迁村内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人畜饮水、电网升级、公共文化服务通村到户,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和园林绿化等工程,配套完善水、电、路、网、广场等基础设施,贫困村和搬迁安置点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升,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将农牧民危旧房改造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牧区生活垃圾、污水专项治理和改善人居环境同安排、同落实,统筹进行村庄建设,补齐了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农牧民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安全电、走上了平坦路;在村庄建设中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实现城市供水、天然气进村入户,农村污水接入城市管网,垃圾收集、公共交通服务延伸到村,使农牧民共享城镇文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
 
农牧民获得感普遍增加。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和高原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为广大农户解决了“住有所居”问题,也使农村居住环境大为改观,广大农牧区“路难行、水难喝、味难闻”甚至人畜混居的状况明显改变,展现出了“困者安其居、居者乐其业、业者兴其村”的农村建设新面貌。农村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住房条件和生活水平发生了新的变化,农牧民用“国策赐祯祥,党恩播福泽”来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行业扶贫成效显著。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和《全省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十三五”规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任务中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编制了《青海省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扶贫专项方案》,将全省42个贫困县、52万贫困人口中5.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改造纳入了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1+8+10”政策体系,全面落实行业扶贫任务。截至2019年底,全省7.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任务5.5万户),使得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农户身上,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成效显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