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持续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来源:时报
近年来,海东市把解决致富问题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落实扶贫政策、提高保障能力”为导向,着力培育发展能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海东市把解决致富问题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落实扶贫政策、提高保障能力”为导向,着力培育发展能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为适应搬迁后产业变化,海东加强规划引领,市级层面在研究制定脱贫攻坚巩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扶贫、就业及拉面、住房安全等九个后续巩固提升专项实施方案;各县区详细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方案》,分年度制定《实施计划》,修改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就业规划》和《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就业实施方案》,全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
同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迁出地的耕地为重点,鼓励和支持搬迁群众采取转包、出租等方式规范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牧业。目前,全市流转迁出地土地2666.7公顷,投入资金3753万元,建成的企业(合作社)22个,正在建设的15个,吸纳劳动力507人,为搬迁户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重点扶持拉面产业、八眉猪等特色养殖、中药材种植、富硒种植和土族盘绣加工等特色产业,将多样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创新发展“拉面扶贫”模式,开展“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培训,从业人员达到3876人,经营性收入7895万元,实现利润2086万元。在拉面产业带动下,形成了以“化隆拉面”“枸杞采摘”“乐都蒲台水暖工”“民和县南疆劳务”等为代表的劳务输出品牌,向省内外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1.2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7亿元。“土族盘绣”产业扶贫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全市建成5个刺绣基地,辐射带动4.2万人脱贫增收,成为全省以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新亮点。
此外,海东立足民族传统手工业基础,持续推进扶贫车间建设,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奖补等方式,大力发展民族用品、工艺品以及农畜产品加工等手工制造业,实现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截至目前,海东市建立扶贫车间71个,解决就业岗位1.1万个,年人均增收2.4万元,最高可达3.8万元。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