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护翼千载盛 “四宝”励人百代兴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3-04 15:33
浙江永嘉宋代古村落苍坡村风水赏析

明廷和
 
在风景秀丽的浙江永嘉楠溪江畔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古村落——苍坡。
 
苍坡历史悠久、古韵悠扬。始祖李岑为避战乱从福建长溪迁居于此,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开始营建苍坡村落,南宋初年重建,至今已1000余年。现存村落基本保持南宋时期的规划原状与建筑风貌,其寨墙、路道、水池、古柏犹见当年风韵;苍坡是楠溪流域耕读文化最发达的村落之一,苍坡溪门、鼎香桥、李氏宗祠、望兄亭、 仁济庙、水月堂、笔街、墨锭石、东西砚池等几十处文物古迹,至今仍然很好地保留了耕读文化的具体元素,以特色独具的古村人文风光而成为中国古村落中的经典。
 
苍坡有苍山怀抱、“苍鹰护翼”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四通八达的神奇八卦村形铺排;有天人合一、五行相谐的“文房四宝”风水格局。奇妙的风水成就了一个千年昌盛、百代兴旺的名门望族--苍坡。据记载,自始祖起,苍坡李氏在近1000年间已发迹有80多个庄门、100余万人口的大族,且历朝历代名人辈出,可谓是人丁兴旺、书香仕尊!
 
亲历苍坡、感受苍坡,优美的古村风光、奇妙的风水文化让人美不胜收。笔者在此仅就苍坡的风水文化进行赏析,乞求雅正。

风水经典:内外相应、虚实相宜
 
苍坡古村位于浙南永嘉县境内楠溪江上游岩头镇北面苍山脚下,楠溪江从南边蜿蜒而过,村南为广阔田野,明堂开阔平展,吻合于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北山南水的经典风水格局。
 
苍坡西北东三面环山,护靠来自于西、北、东北三方的苍山。苍山山不高但峻美,林不深但丰茂;山上峰多尖峭且雄奇,其中西面三峰成笔架山为建村规划者 “文房四宝”风水布局的灵感来源;梁多而归合,多道山梁从三面蜿蜒会朝苍坡,宛如群龙朝合佑护。远观村后苍山像是一只振翅待飞的苍鹰,中间西北角最高峰是鹰高耸雄起的脊背,脊前一支山脉是鹰之颈头,东南向低伏朝于苍坡;鹰的脊背两边各有一支山脉像翅膀向西、向北两方伸展,两翅中间高耸为翅之肘,两翅越往外山势渐低且内收,翅膀骨骼硬朗分明、肌肉壮实饱润、羽毛色泽丰满。整个山势宛如一只护着苍坡蓄势待发、振翅欲飞的苍鹰。

 
 
(苍鹰护翼)
 
现存的苍坡古村仍然保持着南宋淳熙五年(1178),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重新规划建成的以“文房四宝”为主的村落格局。
 
古村四周开渠引水,渠水环绕全村,流入东南角。东南角寨墙加高加厚,渠水在此蓄拦成两个大的水池,东西各一个,就是现在的东池和西池,其中东池长147米、宽19米,西池长80米、宽35米。这是风水设计者认为苍坡村的火气太重,四面均有火灾之虞,要通过水来克火。风水有水口之说,水口要锁,才能财富不流失,东南角为水口,角寨墙加高加厚,水聚水池,留住了才富。同时,结合村西神奇的笔架山和“兴文运”的理念,把苍坡布局成“文房四宝”风水格局。用青砖、鹅卵石和条石铺砌了一条自东向西延伸、长约360米笔直的主街,取名为“笔街”,笔街的西头正对着笔架山,左与西池相傍、东与东池相连;把东池、西池作“文房四宝”中的砚池,两池之间由长28米、宽16米的水面连接,在砚池边沿用条石砌筑成砚槽;西砚池的北面临池处放置了几根4.5米长的大石条,象征墨锭,其中有一条“墨”的端头已被砍斜,表示已研磨过;整个村子地势平坦,为四方形的地块,方方正正,从空中俯瞰宛如一张大纸。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环状的鼓盘巷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经村寨的八道门向四面八方铺展。至此,整个村子“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格局正式形成。 



(苍坡风水布局示意图)
 
苍坡溪门(东门)建造也很有风水讲究。这个门始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门看起来很奇特,可以说它像龙,两边的大灯笼就是龙眼,后面的街和石拱桥(鼎香桥)就是龙身,前面的池塘(龙珠池)就是龙珠;也可以说它像老虎,石拱桥(鼎香桥)是老虎的背,门是虎头,两盏大灯笼是虎眼。像“龙”也好,如“虎”也罢,正如门口曾经有一副“四壁青山藏虎豹,双池碧水储蛟龙”对联一样,寓意都是指苍坡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
 
风水兴村特色之启示
 
启示之一:苍坡古村的规划布局体现着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五行生克的风水思想。
 
苍坡古村选址于多龙朝合、苍鹰护翼之地,背北面南而建。西北挡风袭寒煞,东南纳暖阳润雨。依山顺水,顺势而为,崇尚自然。
 
“天人合一”体现在“笔街”上,“笔街”全长360米,象征周天360度,是古人对“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物化,寓意人行此路,人生完美幸福。   
                     


(笔街)
 
 苍坡的五行风水思想应用也是绝妙之笔。从山及周围环境的五行的影响来看,山为“土”,可生西与西北方之“金”、可助东北方之“土”,唯对北方之“水”形成克态;山多尖峰为“火”,东方为“木”、且东山林木茂盛生火,北方是山无水属缺“水”。综合考量,苍坡周围五行上属于“多火缺水”格局,有“过火”之忧,在风水布局时应求均衡平安。“文房四宝”的风水布局既是受“笔架山”的启发,也是应“多火缺水”环境特点而为,故而引水入村、造池为“砚”,以求达到“补水制火”效果。
 
启示之二:“文房四宝”兴文运的风水思想不止体现在影响村人崇读尊文上,更体现在激励后人奋发向上、尊文出仕上,让村人充满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期待。
 
“笔街”边有几块象征为“墨”的长条石块,其中有一条的端头已被砍斜,表示"墨"已研磨过,象征着村内读书传统早已形成;未研磨的石条"墨"摆放于砚池边,寄希望于后人发奋读书。
 
东门(即苍坡溪门)的布局也体现着激励后人奋发读书、出仕唯尊的思想。其门为木石结构牌楼建筑,中央有五根大梁,暗喻通达“礼、户、刑、工、兵”五部;门前有名叫“进士坦”的广场,前设三步台阶,寓意考取进士须经过乡试、省试和会试三个步骤;在门牌坊下面,还有一个用青石铺就的一品官帽,提醒族人苦读方能出人头地;门前有块石铺设的“进士坛”,从道路到进士坛有3级台阶,叫“三试阶”,从进士坛到车门有7级台阶,门下有4块花岗岩拼成的“太师帽”图案;车门里面有5块石板联成“五龙”桥,也叫“鼎香”桥。这种种布局都有其确切含义,和当时的科举取士制度紧密关联。
 
事实上,李氏祖先对子孙后代读书出仕、增辉门第的期望一直都在很好的激励和成就着李氏子孙。历朝历代苍坡李氏人才辈出,出仕入阁者层出不穷,不仅在楠溪江流域出过最早的文进士、武进士,而且十一世还出过一门两进士佳话。
 
启示之三:苍坡近千年长盛不衰也佐证了好风水有德者居之的道理。
 
李氏宗祠的牌匾上“氏”字一旁多了一点,不是笔误,而是当时还有几个非李氏姓氏的人家也住在一起,这一点表示接纳相容外姓人的意思。按古代的建筑风俗习惯,祠堂不近庙堂,但是李氏第十世祖李伯钧在1055年建造的仁济庙就在祠堂的东侧,且庙主不是观音、关公,也不是本族始祖,而是一个叫做周处的民间传说的人物。这是苍坡人宽宏大量、心胸宽阔之德。
 
“弟望送弟阁,兄送望兄亭,谁人点灯去,远山明月生。”这首诗中的“送弟阁”与“望兄亭”是苍坡的两座古建筑,初建于1128年。当时苍坡李氏第七世祖李秋山和他弟弟李嘉木分家后,兄弟情深意重,仍频频往来,每每促膝长谈到深夜,分手的时候还要相送到村口,直见到对岸举起手中的灯笼以示平安后才分别转身回家。后来,兄弟俩商定在苍坡村和方岱村各建一座亭、阁,阁朝北,亭朝南,两亭之间盈盈一水相隔。真是“双亭隔水频相望,两地同源本弟兄”。
 
与望兄亭隔池相望的是水月堂,它是李氏家族当中的一个弟弟为了纪念战死沙场的哥哥而辞官回家修建的。
 
无论“水月堂”还是“望兄亭”的典故,均表明了苍坡村的村民对儒家人伦礼教的重视。这是苍坡人团结和睦、重礼尊贤之德。
 
苍坡古村经千年而不衰,既与所处的优美的山水环境有关,也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有关,更与苍坡人代代相传的重文重德密切相关。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