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墓前的白花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3-04 14:55
图/文     张俊
 
今早下着雨,空气潮湿寒冷。过沙市中山公园中的孙叔敖墓时,惊讶地看见墓前摆着一盆白色绢花,它虽无生命,却还是感到它在与周边盛开的红梅争艳。
 
孙叔敖墓前的献花

孙叔敖墓前的献花 (2)

孙叔敖墓前的献花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河南省信阳淮滨县人,春秋时楚国的令尹。
 
2600多年前,淮河洪灾多发,孙叔敖主持治水,倾尽家财,历时三年,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了淮河黎民。后来他又修建了安丰塘等水利工程,至今仍使那里的人受惠。
 
1934年的孙叔敖墓

1934年的孙叔敖墓
 
孙叔敖在辅佐楚庄王治理国家时,劝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孙叔敖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终使楚国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孙叔敖后因积劳成疾,病逝时年仅38岁。
 
一个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世人对他是深怀敬意的,总会以各种方式去缅怀,仰慕英雄是人七情六欲中最纯粹的心思。
 
1934年建的景敖阁,后改为春秋阁

1934年建的景敖阁,后改为春秋阁
 
《孟子》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将孙叔敖列为第一人,让他永载青史。就是毛泽东在视察淮河时,也曾多次感慨地提到孙叔敖,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荆州是楚国故都,孙叔敖在这里成就了伟业,造福了一方百姓,这里的人们也从未曾忘记他。
 
为纪念孙叔敖而建的楚梅园

为纪念孙叔敖而建的楚梅园
 
清乾隆年荆宜施道来谦鸣,当年来到便河边的一个山包上,指定在这个地方为孙叔敖修墓立石,以志纪念。听老人们说,来谦鸣之所以选这个地方建墓,是因为这里是便河的拐弯处,河上舟船往来,划船人的样子很象是在作揖,来谦鸣想让孙叔敖安享“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的荣耀。
 
1934年建沙市中山公园时,修缮了孙叔敖墓,墓前建了一座精美的石牌坊。国民党军第十军军长兼沙市市政委员会主任徐源泉上将亲题了“古之真人”四字。当时孙墓旁新建的春秋阁初期叫景敖阁,便河边那条去公园的路也是叫游敖冢路。
 
楚梅园中的孙叔敖塑像

楚梅园中的孙叔敖塑像
 
在便河东岸的曾家岭,也就是原沙市电视台那个地方曾有座老郎庙,虽说纪念的是中国戏剧鼻祖优孟,但谁都知道那是与孙叔敖有关的。《史记·滑稽列传》载:优孟是个杂戏艺人,他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庄王。孙叔敖死后,他儿子很穷,孟就穿上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楚庄王还以为是孙叔敖复生。孟以孙的儿子很穷为辞,趁机对庄王进行规劝,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后来人们就用优孟衣冠这个成语来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其实这里也包含着对孙叔敖的景仰。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沙市北郊相传是孙叔敖埋两头蛇的地方建起一座蛇入山公园,那里还树了一座孙叔敖搬石头怒砸两头蛇的塑像。
 
楚梅园中歌咏孙叔敖的诗碑

楚梅园中歌咏孙叔敖的诗碑
 
也不知是不是世风变了,欲海横流开始主宰一切。后来这座公园里建起一个花鸟鱼狗市场,庄严肃穆之地整日人喧狗吠。一次时任市委书记杨智在调研孙叔敖遗迹时见到这乱象后,怒斥这是对孙叔敖的大不敬,这市场得搬迁!可叹的是他调任后也没人再理会这事了。
 
记得在一次荆州文化建设座谈会上,杨智书记说他调任荆州后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有关孙叔敖的,但作者是河南人。他还说荆州这么多作家,怎么就没有人写?显然,杨智书记是有来谦鸣那种情怀的官,真希望这样的官多点,才能加快推动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楚梅园中盛开的梅花
 
楚梅园中盛开的梅花

令人欣慰的是今在孙叔敖墓南边不远新建了楚梅园,围绕孙墓新建了孙叔敖像、诗碑、事迹刻石,还种了大片的梅林,重现了荆州人对这位先贤的敬重之情。
 
清《沙市志略》载:“自古死士之垄,类为倾慕者护惜,非护其骨植,护其人品也。”一个为苍生社稷呕尽心血的人当然应由后人 来护其骨植与人品,这样无非是要让天地长存一股英雄气!
 
人生不满百年,花开也不过一季,永存的是人品与梅魂。人活着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在你死后有没有人来为你护佑人品。
 
在孙叔敖墓前见到这盆白绢花,我心中就多了一丝暖意,因为从中看到了楚人血脉的跳动,也看到了筚路蓝缕精神的延续。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2019年3月1日上午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