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我国将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2-22 09:08

2035年,我国将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2019-02-21 19:31:02浏览:80评论:0 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功能互补、共建共享;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谋划、地方负责的基本原则,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寒冬)  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功能互补、共建共享;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谋划、地方负责的基本原则,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QQ图片20190221193219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主要目标:
 
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梯次形成若干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指导意见》要求从七个方面入手。
 
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要求畅通都市圈公路网。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全面摸排都市圈内各类“断头路”和“瓶颈路”,加快打通“断头路”,提升都市圈路网联通程度,推进“瓶颈路”改造扩容,畅通交界地区公路联系,全面取缔跨行政区道路非法设置限高、限宽等路障设施。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在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完善城际铁路网络规划,有序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充分利用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等提供城际列车服务。利用既有资源开行市域(郊)列车;有序新建市域(郊)铁路。
 
统筹市政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都市圈内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布局,统筹垃圾处理厂、污水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变电站、危险品仓库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等各类市政管网合理衔接,鼓励兼并重组、规模化市场化运营。
 
在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要求加快社会保障接轨衔接。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住房公积金统筹层次,建立住房公积金异地信息交换和核查机制,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
 
健全跨行政区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联防联控、灾害事件预防处理和紧急救援等联动机制。建立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协商机制,充分征求毗邻城市意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都市圈治理精细化。
 
在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方面,要求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严格保护跨行政区重要生态空间,加强区域生态廊道、绿道衔接,促进林地绿地湿地建设、河湖水系疏浚和都市圈生态环境修复。推动环境联防联治。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完成存量生活垃圾场治理任务。鼓励既有建筑节能化改造,城镇新建建筑100%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
 
建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一体化建设,协商建立都市圈大气污染、流域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综合防治和利益协调机制。
 
在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向乡村延伸,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搭建城乡融合发展平台。有序发展特色小城镇,实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工程。
 
《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构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构建都市圈创新协商合作机制;健全规划协调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凝神聚力推进都市圈建设重点任务落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