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首辅张居正的砚台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2-20 15:29
图/文    张 俊
 
去年秋,去一个老友那聊天,见他客厅里多了张案几,一望而知是用黄花梨做的,简练的明式风格。老友带着几分得意地说:借的,是张居正用过的。张居正陵园后有座张家台,住有不少张居正的后裔,我猜这案几可能是从那来的。我好奇地摸了摸,温润顺滑的手感,仿佛是握着张居正的手。这时忽然想要是张居正用过的那个砚台放在这案几上就好,那才叫龙凤配呢。
 
微信图片_20190220135828

明代的张居正画像

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我去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谈《沙市市建设志》出版事宜时,该书的责编欧阳星耀先生给我看过刚出版的一本江陵画册,使我第一次看见了张居正使用过的那个砚台图片。后来才知道这位名垂青史的人就出身在荆州城,死后又葬在沙市张家台。 

 

张居正用过的御赐龙砚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生于江陵县,故时人又称“张江陵”。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墨迹

明万历十年(1582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朝廷赠上柱国,谥文忠。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则惨得很,明神宗抄了他家,家破人亡,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才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故居里的纯忠堂
 

张居正一生事迹丰富,但我感触最深的则是他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张居正因不满奸臣严嵩当权,称病请假离开京师回到故乡江陵。休假时他在张家台修了个简陋的乐志园,除了在那读书,还带着乡亲疏浚了沙市东边排水河渠的剅口,沙市太师渊这个地名即为纪念他治水而取的。据一些文史专家说荆州城墙的修缮也与张居正有关系。
 
张居正陵园

出于对张居正的崇拜,看见了他用过的案几,当然还想看看他用过的砚,没想到的是今年春节的一天,我还真就看见了那个砚台。
 
 
张居正陵园中的塑像

初七那天,陪几个画家去荆州市博物馆看明代画家仇英的册页,接待我们的馆方人员很热情。看完册页后我试探性地问了一句:能不能看看张居正的砚台,接待人员居然爽快地拿出来了。
 
 

张居正墓

几年前与荆州市作协主席黄大荣先生聊天时听他说过这砚的故事:1974年夏的一天,他正在沙市群艺馆当班,位于便河西路的一家商店打电话来说他们收购了一批旧货,让群艺馆派个人去看看有没有重要的东西要留下来。前一天黄先生刚发了40多块钱的工资,他就带着这笔钱去了那家商店,在四五十件旧物中他一眼就看中了一个砚台:四方黑紫檀木盒子,上面用银色篆体写着“御赐张文忠公之砚”几字;里边是一方呈黑色的端砚,砚首刻着两条飞龙戏珠,端庄而贵气。黄先生喜出望外,立马掏出20块钱买下了那砚,第二天交给了馆里。他摸过张居正的砚台,可能是搭了张太师的文气,后来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国宝》,并成为知名作家。
 
陵园中的碑亭
 

由于之前见过这方砚的图片,又听过它来历的故事,于是便好奇地绕着砚台多看了几遍,并趁管理人员不注意轻轻碰了一下砚台,心中还一阵窃喜:我也搭了张太师的文气了!
 
 
 

张居正用过的案几

几年前,长篇小说《张居正》的作者熊昭政先生来荆州参加一个纪念张居正诞辰的学术研讨会,我的老友陈礼荣先生带我去见他时,他一边在我带去的小说书上签名,一边问我与张居正是什么关系。那天来了不少张居正的后人,他显然以为我也是其中一个。我笑笑说我与张居正没什么关系。
 
但现在一想多少还是有点关系:那年市名城办负责修张居正陵园,洪湖兰田集团公司准备捐款,让市名城办去一函,那函就是本人起草的;再说我还摸过张居正用过的案几 ,如今又摸了砚台,也算是搭过张太师的文气了。
 
我奢望我的笔至此会有些灵气,也能写出如黄先生《国宝》那样的好作品来。

2019年2月19日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