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速度”、“深圳高度”的开路先锋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7-09-20 10:19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肖岭峰 通讯员 王义生)   日前,深圳市公布了首批45处历史建筑,其中代表着“深圳速度”的地王大厦是这批名单中建筑面积最大、最高的建筑,而这座建筑的建设者,就是与深圳经济特区一起共成长、成就“一夜之城”奇迹的建设者,中建二局一公司深圳分公司不断创造了深圳特区的新速度、新高度,成为局在深圳发展的开路先锋。

 

深圳特区的开拓者


风雨同舟路,辉煌奋进史;36载沧桑巨变,36年勇立潮头。在深圳市委大门前,有一座“孺子牛”雕塑,这头奋力拓荒牛埋首奋蹄,象征着深圳人的拓荒精神。


1981年,刚刚成立不久的深圳经济特区还是一个处处是鱼塘和荒草摊的边陲小镇。那一年6月,一支56人组成的建筑队伍悄然开进了这座荒凉的小镇。“所谓的小镇,就是一个村落,村中只有一条街,‘一个公园一只猴,一个警察看两头’是当时深圳市街景的写照。我们当初来这里的时候,在当地借了两栋活动板房,买锅造饭就开始了艰难创业”。当时首批进入深圳、退休干部翟光恒一边回忆,一边述说当年的经历。“称中建二局一公司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拓荒牛,一点也不为过”,“当时深圳建设还没有起步,市里只有一个基建办,没有其他施工队伍,市委秘书长舒成友牵头领导城市建设工作,他非常渴望能打硬仗的中建二局一公司留在深圳,并依此为基础组成深圳建工局(相当于建设局)”,他多次奔走国家建工总局(中建总公司前身),最终中建二局一公司以第二工程处为班底,加上部分水电处、机运处和机关人员组成了深圳分公司,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艰苦创业历程。



   “这是是翠竹楼,我们进驻深圳特区施工的第一座高楼”,“这就是中建二局一公司‘中建一条街’---海丽大厦、锦绣大厦、罗湖管理中心”,透过行驶车窗,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当年挥洒汗水的拓荒者不禁热泪盈眶。在深圳建设最早一条中心大道--深南路两边,第一座现代化的高级宾馆--物贸大厦,以自己企业命名大楼--中建大厦,当时亚洲第一高楼--地王大厦,国家钢管混凝土第一高楼--赛格大厦,国内第一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还有当年特区初期深圳市人大、市政协办公楼、深圳会堂、通新岭住宅区……无一不勾起他们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三大核电站(大亚湾、岭澳、阳江核电站)、三座电厂(沙角B厂、月亮湾电厂、妈湾电厂)、四座地标性超高层(地王大厦、赛格大厦、城市天地广场、汉国城市商业中心)都留下我们青春、智慧和汗水”。

 

“深圳速度”的领跑者




谈到“深圳速度”的创造者,翟老激动地回忆道:“当时全国施工技术整体不高,我们在这方面是佼佼者,加上我们特别能吃苦,在特区第一高楼翠竹楼施工中,我们大胆地将唐山陡河电厂183米烟囱的先进液压滑模工艺,率先应用到民用住宅楼施工中,大大降低了模板的使用率,而且创造了新速度,翠竹楼1982年6月开工,1983年12月竣工,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速度,最快达到了2.5天一层楼,平均3.5天一层楼,主体结构只用了123天滑升完”。时任市委书记、市长梁湘亲自批示“要出简报,要加案语,积极推广之,好得很!”,被《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均先后刊登此批示,称誉为“深圳的步伐”。此速度比之后的国贸大厦创造的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提前了4—5年。不仅如此,国贸大厦建设者们在应用滑模施工中,历经多次试验、多次受挫后,副总指挥、后任深圳副市长的李传芳找到了中建二局一公司时任总工程师张传华与赵梅生、秦大松等技术骨干,他们蹲点吃住在国贸大厦现场,与国贸大厦建设者们一同克服了滑模技术难题,为享誉全国的“深圳速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深圳新高度”的创造者

36年来,中建二局一公司在深圳依托特区,率先与同国际巨头携手合作,杀入国外建筑市场,勇做市场新弄潮,而且不断刷新新速度、新高度,彩虹新都、深圳湾花园、城市天地广场,到赛格大厦、招商局广场、汉国城市商业中心,一幢幢高楼,是一座座丰碑。其中在九十年代的68层钢结构主楼、总高value="383.9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383.95米的地王大厦工程,中建二局一公司在局深圳分公司领导下,按着“质量第一、建设速度第一、建设高度第一”目标,经过1500多名建设者日夜奋战,用智慧和双手把国贸大厦“3天1层楼的深圳速度”提升到了2.5天1层楼的新深圳速度,建成之际的地王大厦便为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四高楼,目前世界十大建筑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它彰显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雄心和国际大都市之梦,创造了特区精神和深圳奇迹。(王义生)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