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打好存量垃圾歼灭战 共建宜居新家园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0-01-13 11:24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海晶晶)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决策部署,房县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三年行动,以存量垃圾治理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引导群众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和谐城乡人居环境。

一、三重保障,强化存量垃圾治理支撑

房县垃圾无害化处理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是补齐生态短板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机遇。房县县委、县政府旗帜鲜明提出要牢牢把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垃圾处理设施“量”的积累和无害化处理水平“质”的提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为迅速打开局面,强化三重保障,打响存量垃圾治理歼灭战。

(一)强化组织保障。县政府出台了《房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20个乡镇长为成员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指挥部,20个乡镇比照县里组建各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办公室,由乡镇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分管负责人任副主任,成立工作专班,配齐配强专职人员,着力构建县、乡(镇)、村三级联动体系,跨部门联动管理机制,以常态机构、常态工作、常态机制推动垃圾治理工作具体化、科学化、系统化,形成存量垃圾治理强大攻坚合力。

(二)强化经费保障。坚持“统筹安排、集中投入、专款专用、合规高效”原则,克服财政困难和资金紧张,多方争取筹措资金为垃圾治理提供强有力支持。一是投入1200万元进行存量垃圾全面清理、清零,达到考核验收标准;二是按照由近及远、先城镇后农村、先人口密度大后人口密度小的原则,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投资5300万元配齐垃圾收运设备,投资6000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24座;三是加强终端处理能力建设,经专家论证,计划投资2.3亿元新建垃圾填埋场11座(4座在建),并在今年拟争取投资2亿元建设日处理能力35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资600万元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四是垃圾运营和保洁队伍建设经费实行县对乡(镇)、村定额补助的办法,1000人以下的村每年补助2万元,1000 人以上的村每年补助3万元; 1.5万人以下的乡镇每年补助20万元,1.5 万人以上的乡镇每年补助30万元。

(三)强化队伍保障。一是建强保洁队伍,规范保洁员选聘,优先从贫困户中选择,纳入公益性岗位,同时采取与有车、有劳动力的农户签订垃圾处理承包合同的方法,增强保洁力量,开展保洁员岗前培训,积极推进保洁人员职业化建设,确保了保洁队伍长期稳定;二是建强转运队伍,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社会参与”的方式,各镇成立专业的垃圾清运队伍,负责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三是建强监管队伍,吸纳老党员、老干部、退役军人等组建村民代表卫生监督小组,联合司法、派出所、城建、环保等部门成立环境整治执法工作队,加强对环境整治的监管,做到管有专班,扫有专人。

二、三步到位,收获存量垃圾治理成效

为达到存量垃圾治理的最佳效果,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提出了“查清楚—清彻底—复生态”的治理思路,以“攻城拔寨”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存量垃圾治理。

(一)排查到位。县指挥部联合各乡镇、村(居)组成专班,全面开展存量垃圾摸底排查,彻底摸清各乡镇存量垃圾数量、规模、位置和分布现状,建立存量垃圾堆放点治理工作台账,每个堆放点均标有现场位置信息照片,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共排查出94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根据各区域存量垃圾治理底数,按照“一点一策”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专项治理方案。

(二)清除到位。对排查出的存量垃圾堆放点进行大清理,建立全过程记录台账,采取筛选转运的方法,把不易腐烂的垃圾转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易腐烂的垃圾作为农家肥还地处理,严格做好堆放点治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二次环境污染管控,共清除存量垃圾36920m³,确保发现一处、清理一处,规范一处、洁净一处。

(三)复绿到位。对清理完毕的存量垃圾堆放点,在消毒、杀虫、除臭后进行植被恢复,通过存量垃圾专项治理,有效修复了垃圾堆放点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由“垃圾堆山”变为“绿树环山”,使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居民生活更舒心。

三、三个结合,增添存量垃圾治理活力

为促使广大群众在存量垃圾治理过程中由“冷眼观、袖手看”向“拍手赞、动手干”转变,营造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房县充分做好结合文章,利用各种活动载体,使存量垃圾治理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与“一把扫帚扫到底,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结合起来。按照省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活动通知,坚持高频次推进落实“一把扫帚扫到底,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做到一类一方案,全力开展好城区环境“大清洗”、农村垃圾“大清理”薄弱地带“大整治”、全民参与“大扫除”、归集垃圾“大转运”,累计播出活动标语1万条次,发放倡议书2万余张,发动志愿服务队伍281支,发动群众3万余人次,出动作业环卫车辆2.2万余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万余吨。

(二)与五城联创结合起来。2012年房县启动“国家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国家生态县、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森林城”创建以来,通过“门前三包”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积极推动垃圾分类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公共场所、进家庭,每周定期组织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社区居民深入背街小巷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违章乱建、渣土乱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柴草乱放、粪土乱堆等“八乱”顽疾进行清理,不断提升市容市貌。

(三)与“四好”创建结合起来。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引导,以“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接地气”的宣传手段普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知识,健全乡规民约,制定垃圾分类指南,组织帮扶干部开展“我陪农户洁家园”活动,开展环境卫生大评比,屋门张贴“清洁”、“不清洁”标识并上墙公示,同时根据评比情况折算积分,积分用于村民到“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整出好环境,建成新家园。

四、三项机制,促进存量垃圾治理长效

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垃圾无害化处理作为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坚持敬终如始,建立健全三项工作机制,务求管当前更管长远,持续巩固存量垃圾治理成效。

(一)建立责任清单交接机制。县指挥部联合各乡镇、村(居)负责人对已清理完毕的存量垃圾堆放点进行验收,对治理效果拍照留存。验收达标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签订存量垃圾治理责任清单,明确乡(镇)、村(居)两级责任人,建立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对新增垃圾一律就近转运至中转站或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严禁继续乱堆乱倒、随意填埋,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其成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杜绝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产生,如原垃圾治理点出现新增垃圾的,县指挥部将按要求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防止陷入“治理—反弹”的怪圈。

(二)建立“五长”联动协作机制。在各乡镇推行“五长制”,即:河长、林长、路长、区长、警长,按行业、区域、类别压实山林、水体、国省道、居民小区的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监管责任,构建了统一指挥、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五长制”工作体系,实现“全民治理”,确保对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处置。

(三)建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考评机制。县指挥部印发了《房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了村自查、镇周查、县月评及群众全程监督的检查考核体系,按考核分值比率拨付当月运转经费,同时考核结果全县通报,排名倒数第一的乡镇要向县政府和指挥部说明情况并上报整改措施;连续两次通报倒数第一的,对乡镇政府负责人进行约谈;连续三次通报倒数第一的,对乡镇政府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并根据生态环境建设相关要求实施“一票否决”。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房县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只争朝夕的拼搏干劲,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