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五个海北”建设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0-01-09 10:51
70年春华秋实,70年砥砺奋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海北各族人民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下,万众一心、艰苦创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历届全会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求创新,抢抓机遇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海北州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一优两高”和“五个海北”奋斗目标,科学谋划、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创新突破、攻坚克难,全州上下大抓落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海北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70年来,全州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以改革创新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0.06亿元增加到2018年83.53亿元,翻10.4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104元增加到2018年的29449元, 翻8.1番,年均增长5.3%。
 
分阶段看, 1949年至195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人均GDP年均增长7.4%; 1959年至196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人均GDP年均增长-0.2%;1969年至197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人均GDP年均增长3.7%;1979年至198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人均GDP年均增长5.2%;1989年-199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人均GDP年均增长4.7%;1999年至200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人均GDP年均增长10.8%;2009年至2018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人均GDP年均增长5.6%。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产业升级深入推进
 

一是深化农牧区改革,加强乡村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加强,种植业稳粮、增油、保草、增特色趋势显现,高原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稳步推进,现代生态有机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州农牧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0.06亿元到2018年的2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4.6%;二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绿色工业发展体系,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效益显著提高,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活力明显增强。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0.0004亿元到2018年的18.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4.1%;三是全面规划、科学布局,推进旅游文化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商贸、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融合发展,新兴行业逐步兴起,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0.0014亿元到2018年的42.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3.6%;四是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一、三、二”转变为“三、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49年的97.1比0.6比2.3调整为2018年的26.9比22.6比50.5,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8.2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北州委、州政府积极落实各项为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再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随着城乡低保、医疗保险、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金提高和推动国企改革、企业效益的优化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州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海北州城镇住户调查从2001年开始,住户资料显示:全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5376元到2018年的31737元,增长4.9倍,翻2.6番,年均增长11.7%(以下均按实际增速计算)。2007年突破万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10元。
 
随着各项支农政策的出台,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州委、州政府认真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努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积极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积极落实各项增产增收措施,稳步推进高原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农牧业综合效益不断增强,农牧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70元,比1971年的117元增长108倍,翻了6.8番,年均增长10.5%。
 

市场经济为支撑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018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3亿元,比1949年的0.0087亿元翻了11.5番。2011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亿元,达到11.22亿元,2016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亿元,达到20.95亿元。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占11.49%,个体经济占85.10%,私营经济占3.41%;个体经济占比比1949年增长25.33个百分点,国有经济、私营经济从无到有。
 
深化改革为动力 城乡市场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北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市场竞相迸发。城乡市场共同发展繁荣,城镇发展快于农村。
 
2018年全州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7亿元,比1949年的0.008亿元翻了11.3番,乡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6亿元,比1949年的0.0007亿元翻了12.4番。
 
脱贫攻坚为统揽 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消费市场加速转型,商品供给丰富充裕,商品市场生机勃勃,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特别是进入“十三五”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消费需求向多元化、日常化发展,日常消费品升级更新换代,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也由单纯对GDP贡献转变到了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促进就业、脱贫攻坚、方便生活、完善城镇功能、优化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加快了商品升级换代。现今吃、穿、用、行等各类商品品种丰富繁多。全州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居民在购物消费方面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消费结构由衣、食消费向住、行消费转移,消费需求快速转型,特别是以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IT商品,代步工具,用于改善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住房装饰商品,家用电器等商品大量更新换代,极大地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海北各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路劈波斩浪,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春潮澎湃起,正是扬帆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开启了新的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挺立潮头勇担当、与时俱进新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