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5周年,惠及亿万人
北上千里润京津 绿色发展惠民生
《湖北日报》报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运行以来,工程质量可靠、投资不超、水质达标、移民安稳、群众叫好,创造了一项项工程建设奇迹、技术创新奇迹、制度创新奇迹。”12月12日,在国务院举办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5周年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以“三个奇迹”高度评价了南水北调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水域面积1022.75平方公里,且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以上标准,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随着调水中线通水,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源源源不断北送,滋润了疆土,幸福了人民,实现了南北两利。
60年奋斗:“借水”来之不易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并确定丹江口为引水点。
实现调水,必须先建坝围堰。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湖北、河南17个县10余万民工汇集丹江口,用肩挑背驮的方式开始清基筑坝,“腰斩汉江”,直到1973年才完工。
2005年,为了保证调水量、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实施大坝加高工程,坝体从162米长高到176.6米,又历时了8年。经过50年论证、10多年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开闸调水,奔腾的汉江水从丹江口一路向北,直抵燕山脚下。
在这项大国工程的背后,十堰先后有55.2万亩土地淹没水下,46.9万移民离开家园……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量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水资源支撑。
1999年~2014年,北京市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1米。南水进京后,地下水位已经回升了2.76米。目前,南水占北京中心城区自来水供水量7成以上,天津市14个行政区居民用上南水,河南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河北90多个县区受益。
发电蓄能:驱动发展引擎
丹江口大坝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优势,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全国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尤其通过发电为丹江口市带来联动的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是丹江口五大支柱行业之一,更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大坝建设时,组建了汉江丹江口工程管理局,即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汉江集团)的前身。从1968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至今,汉江集团丹江口水力发电厂累计发电1716亿千瓦时,累计创造的综合效益达500多亿元,超过造价工程的50多倍。
汉江集团通过发电支撑着丹江口市冶金、化工、汽配等传统制造业。近年来,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减税降费政策又是一种特殊的“电力”,支撑着包括汉江集团在内的广大企业的发展。
2019年,面临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汉江集团下属的公司均从减税降费政策中获得不小的惊喜。“今年每度电上涨0.02元,用电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随之缩小。感谢减税降费政策让我们享受各项税收减免1900多万元,力度够大。” 汉江集团丹江口电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和平为税务部门点赞。
据了解,减税降费政策影响下,汉江集团板块1月~11月税收下滑30.7%,减收绝对额达1.1亿元。
生态立市,做好“绿水文章”
近年来,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十堰市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加快绿色产业转型发展。
十堰地区执行最严环保标准,打出生态保护“组合拳”。全市先后关停560家规模以上企业,淘汰水泥、钢铁、纸浆等产能300多万吨,拒批160多个污染风险项目,取缔养殖网箱18万余只,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300多个,森林覆盖率提高至近67%。
一库好水,就是金字招牌。丹江口市发展生态经济,全面激活“水密码”,打造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的符合水源区要求的产业体系,扶持涉水企业做大做强。据统计,丹江口市现有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8家、酿酒酿醋等水资源利用企业15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30余家。2019年,丹江口饮料行业创造产值达到25亿元,发展全域旅游创造收入近53亿元。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更成为这些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让企业焕发着新的荣光与活力。
“增值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农夫山泉丹江口基地的税收负担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三个工厂一年可减轻税收负担5000万元,这真是一笔不小的活钱。在减税春风下,公司三厂定位调整、新增生产线都已经如期完成。”农夫山泉均州工厂财务负责人严丹琴说道。
“十堰最大的功能是生态功能,最大的价值是生态价值,最大的责任是生态保护责任。”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上,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的表态掷地有声。
守好一库清水,努力做好“绿水”文章,十堰“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底气更足,一座宜居宜业宜旅的新型工业生态旅游城市,正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