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黄陂三鲜
"鱼"与"余"谐音,蕴涵了"年年有余"的美好向往;"糕"与"高"谐音,象征着"步步高升";"丸(黄陂话念圆)"字更简单,意寓"花好月圆"、"团团圆圆"。将"三合"连起来,则充满了年年有余、合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吉庆色彩。
"黄陂三鲜"制作工艺繁复讲究,精湛,细致。
鱼丸一般选用新鲜的鲢鱼(或草鱼、鳡鱼),剖鳞剥皮去鳃剔骨,然后剁成泥,拌入鸡蛋清、姜汁、香葱、精盐、猪油、淀粉、味精和清水,搅匀,这搅匀可是体力活,做出来的鱼丸好不好吃,也是在这搅匀的关键一道。
鱼泥搅匀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挤成一个个圆圆的丸子,逐个下锅,在水中煮至浮起,捞起备用。
肉丸一般选用猪前夹肉剁成馅状,配上少许鱼泥(鱼红,做鱼丸后的材料)和各种调料,用汤匙弄成肉丸,在油锅中炸熟。
肉糕跟肉丸的用料相同,只是工艺复杂一些,要在蒸笼里铺上煎好的豆腐皮(千张皮),将鱼肉糊摊平在上面,蒸熟后切成几大块,抹上蛋黄,再蒸半小时后出笼,摊凉后切成长条状。
这三样菜合烧杂烩,肉有鱼香,鱼有肉味,食鱼不见鱼,吃肉不见肉",色香味美,清淡可口。
儿时物质缺乏,鱼肉平时见不到,过年过节才凭供应购买。可特别是买猪肉,小镇的食品所一天才杀一、两头猪,人多猪少,要想买到肉,一定要赶早。那时都是父母起得很早去排队。你天蒙蒙亮去排队,哪知道早就有人在那里等了,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寒风凛凛中,又冷又饿。好不容易等到开售时候,排队变成拥挤,争先恐后是最恰当的形容了。有熟人在卖肉的,自然能买到想要的肉,一般人只能由他“宰割”了。在那个年代许多人巴结的职业,一个杀猪的不亚于如今的科局长。
过年除腌一点鱼肉外,留一点新鲜肉抄菜,会做三鲜的家里,更是鱼丸、肉丸、肉糕一样做点,最忆是儿时的大年三十,家家户抄肉煮鱼,腊肉、腊鱼……,就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浓浓的腊味。
冬去春来,流年似水。欢欣,期待,忧愁,岁月在炊烟弥漫的香味中悄然而过。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了,天天有鱼肉吃,可很多人更是吃出了高血压、高血脂,人们不知又从何时将这三鲜中的肉糕改为鱼糕了。以前“三鲜”是一样一大盘,如今也多是三样只做一盘菜,爱的吃的人也不太多。
然而,三菜合烧,鱼有肉味,肉有鱼香,别有风味。三菜一碗,色泽丰富,两白一金,上桌来,喜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