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70年住房变迁:从“蜗居”到乐居安居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11-22 16:08
来源:九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住房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容身之所,更是家的象征。住房是民生之要,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从“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生活不断提档升级,乡村环境持续改善,我们的住房条件和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住房获得感明显提升。住房的变迁照出了社会进步和百姓生活的沧桑巨变。
 
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加速城市蝶变
 
从“栖身之所”到“宜居之选”
 
“一间屋子半间炕,三代人挤一间房”、“雨天满地水,屋里能养鱼,院里能养鸭”……这些都曾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大部分市民平房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土胚房到“金包银”,从低洼平房到高楼林立,从破街陋巷到华屋大堂......70年来,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我国的住房制度是福利分房,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房屋是租赁单位或者房屋管理部门的,只有少数居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住房靠国家,分房按等级”,房子面积分配的大小要根据级别和家里人口的数量。一般是一家三四口人,甚至老少三代一起吃、住、生活。人口多、住宅面积小是当时最常见的普通居民生活状况。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3.6平方米,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的近一半。
 
1985年,九江产生了第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房九江公司,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商品房开发建设。1991年开始建设九江市第一个大型住宅小区——长虹小区,标志着我市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开始。1992年开始,九江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如雨后春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吹响了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号角,九江市房地产业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98年7月1日至2001年9月,福利分房政策逐渐退出九江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的新体制,进一步推动了住房商品化,房地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我市住房体系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完善,带给人民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
 
据统计,1992年全市房地产投资为0.44亿元,2018年房地产业投资达到143.49亿元,26年增长325倍;199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2.06万平方米,2018年为677.4万平方米,增长55倍;1994年销售金额为0.81亿元,2018年为403.85亿元,增长497倍;1994年我市人均居住面积10.53㎡,2018年人均居住面积40㎡以上,比1994年增加了30㎡。
 
住房保障建设砥砺前行促进居住改善
 
从“漂泊忧房”到“住有所居”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困难群众难以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全国各地的保障房、政策房就发挥了更大作用。据数据显示:我市自2005年开始建设当时全省最大的廉租房小区——怡康苑以来,截至2016年全省停止下达新建公租房计划任务时,共新建公共租赁住房2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15万套,廉租住房5万套),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我市中心城区保障房覆盖率超过3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截止2018年底,九江市本级共建设保障房6.8万余套,改善了约17万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累计近1.5万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更多居民不仅实现了人人有房住,还圆梦了人人住好房。
 
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我市一号民生工程,70年来,住房保障体系也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缺到全的跨越式发展,在解决我市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中,充分发挥了“补位”作用,为我市中低收入家庭织就了住房安居网。2013年,市住房保障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网上报名常态化、三级联审制度化、摇号分配经常化,动态管理”的全新申报分配方式,并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保障房网上申报平台和网上互换平台,既可随时在网上申请保障房,又方便了住户因生活变动和需求改变而自愿互换,实现了公租房的有序调动,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同时,为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我市于2012年在省内率先出台《九江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真正将非城镇户籍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并且租住公租房的承租人可凭租赁合同在属地的户籍部门办理落户手续。据统计,目前申请并入住我市本级保障房的非中心城区常住户籍的超过29000户,合计约55000人。
 
今年,九江市颁布实施《九江市本级保障房申报准入、审核分配及优惠办法(修订)》,部分调整了市本级保障房申报准入条件,严格准入,动态管理,充分盘活保障房资源,使真正有需要的群众“住有所居”。
 
目前,九江市基本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切实做到了“只要在九江就业创业,就能在九江安居乐业”。
 
公积金政策红利缓解居住购房压力
 
从“少数享有”到“基本覆盖”
 
1996年11月1日,《九江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案》颁布实施,全市开始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历经20多年的发展,公积金制度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解决广大工薪阶层住房问题,改善其住房条件起到一定的作用。公积金贷款及公积金存款犹如一辆马车的两个车轮,支撑并推动着住房公积金业务协调发展。
 
2007年1月,我市全面推进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自2006年2月修水香炉山钨业有限公司建立公积金制度,开创了我市农民工缴交住房公积金的先河。近年来,为加大力度开展归集扩面工作,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深化改革,扩面增缴重点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向非公企业倾斜。截至2019年7月底,全市公积金缴存单位4862家,缴存人数342126人,全市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为83.19%。其中非公企业缴存单位939家,非公企业缴存单位职工49011人。
 
住房公积金对居民购房资金支持作用明显。2006年8月,全市住房公积金累计归集资金突破10亿元;2019年7月,全市住房公积金累计归集资金达到 241.63亿元,缴存余额109.85亿元。截至2019年8月底,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134.83亿元,其中住房消费提取占79.32%(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25.77%,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53.38%,租赁住房占0.08%,其他占0.09%)。
 
发放贷款圆梦“住有所居”。2001年5月,我市发放首笔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贷款金额5万元。随着制度覆盖面的扩大,贷款业务量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8月底,全市累计向87478户发放贷款179.94亿元,月末存量贷款51460户,贷款余额为91.21亿元,个贷率为83.03%,逾期率为0.01‰。同时,大力支持保障房建设项目,2012年9月,我市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全省首批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试点城市,学院路和庐山南路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被住建部批准为我省首批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
 
此外,住房公积金中心适时调整使用政策,以适应我市房地产市场和职工需求。并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优化提取、贷款办理流程、精简办事要件、完善业务系统、拓展服务窗口,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在尽可能便民为民的同时,重点加强资金风险防控,全力保障资金良性运营。
 
物业管理逐步规范促进服务质变
 
从“基础服务”到“现代管家”
 
80年代的城区,鲜有统一和规范的生活配套设施,住宅小区也没有专门的物业公司去管理。现在,市民逐渐享受到了物业安保、燃气供应、公园绿地、购物娱乐等现代化的生活配套服务。
 
物业管理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础,事关人民群众居住质量和城市品位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物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对物业管理要求也就是基础服务,而现在居民对居住需求都比较高,对生活功能、配套服务、居住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楼盘建设从智能化管理、安防设施配套、物业管家服务,这都要求物业管理适应群众生活需求,从基础物业服务,到园区生活服务、智慧园区服务,物业管家服务。
 
我市从2001年引入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以来,物业服务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18年的发展,物业管理的全面推进和广泛覆盖,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和工作环境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物业管理企业约203余家,已纳入物业管理项目383个,总建筑面积约3475多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为64%,其中新建项目物业管理覆盖率100%。物业服务项目涉及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房改房、政府机构办公楼、商业用房、工业仓储用房、学校、医院等多种类型,覆盖了城市大部分区域,物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约5900人,市中心城区小区已成立业主委员会121个,占比为25.21%。一批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的住宅小区已成为我市城市建设新亮点,先后有2个住宅小区获国家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6个住宅小区获省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44个住宅小区获市级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
 
为进一步细化工作标准,完善管理体系,不断培育物业服务市场,规范物业服务行为,探索建立物业服务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市出台了《九江市加强和改进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九江市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为我市物业管理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强化源头管控,净化物业服务市场,不断完善物业管理项目监督长效机制。
 
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圆梦安居暖心房
 
从“平房茅舍”到“楼房新居”
 
“屋里小半间,睡觉肩挨肩;潮湿昏暗,卫生脏乱差;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这些曾是不少棚户区和农村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越来越多的居民“告别老房子,迎来新生活”。
 
自2009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2009—2019年,我市改造各类棚户区28.5万户,其中中心城区13.3万户。近几年棚改数量逐步加大。2015—2017年,全市完成改造各类棚户区共计79061户,其中市中心城区35368户;2018年计划改造61555户,市中心城区40947户;2019年全市棚改任务为36218户,其中中心城区24484户,越来越多的困难职工和中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安居梦。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给很多贫困群众带来了福音,自我市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大措施,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倾斜,让农村群众告别茅草房和土坯房,搬进崭新的楼房,实现安居梦。目前,九江市已先后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6363户,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0.95亿元,约30万农村困难群众喜迁新居,极大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他们再也不用为疾风骤雨担忧,不再因水电设施发愁。
 
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让众多家庭告别了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平房,迁入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居,共享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果。对棚户区及农村困难居民来说,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条件,更多的是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老百姓住房的变化,得益于70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回首百姓的住房史,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住房的面积,更多的是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