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小牧草迸发大能量
来源:金昌日报
秋日的金昌,吸引全国各地客商的除了镍,还有小小的牧草。
10月18日,宁夏向东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向东,又开始了他每年两次的金昌之行。因为看中“牧草的品质和企业的信誉”,他与永昌县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5年的牧草订购合约。这次金昌之行,马向东还特意引荐来了2名宁夏养殖大户。
近年来,随着加拿大的阿迪娜、美国FGA公司的WL系列世界最优苜蓿品种落户金昌,在这片沃野良田上生根发芽,大批牧草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以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的方式,走上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之路,吸引了像马向东一样的订购商纷至沓来。
“从田间收割晾晒到打捆装车运输,每一道工序我都满意,更让我感动的是,在这次装车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几捆淋过雨的特意分拣在了一边。合作的这几年,我们没有发生过任何不愉快,也没有因为牧草质量问题退过货。”马向东说,“我们公司饲养了3000头奶牛,宁夏由于受土地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牧草需求一直依靠外地采购,先前从国外购买的牧草,不但价格高,而且数量难以保证,一度困扰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好了,年需求1600多吨的优质牧草都在金昌订购,且和进口的牧草品质相同,每吨订购价要低500元左右,能节约不少成本。”
永昌县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志斌与牧草“打交道”将近10年,经历了从小商小贩式的粗放管理到基地化生产,再到如今的精细化分级管理、商品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宋志斌见证了金昌牧草产业的发展历程。他坦言,这一过程离不开现代农业设施的发展和品牌意识的提升。
宋志斌说:“牧草品质的评定取决于粗蛋白含量,而这一指标主要由收割打捆时间来把控,特优级苜蓿生长周期为28天,如果因收割后晾晒拖延没能及时打捆,苜蓿等级很有可能降为次级。”
“今年,我们在原本一、二级品质的基础上,又生产了少量的特优级牧草,划分标准更加精细。”宋志斌说,今年投入使用的2台进口自走式收割机,一天能收500多亩苜蓿,割幅达5米,压扁效果非常好,能挤压水分加快晾晒速度,收割能力是普通拖拉机式收割机的5倍多,晾晒四五天就可打捆,降低了因天气突变导致品质下降的可能性。
迎着秋日的阳光,记者在永昌县东寨镇上三坝村紫花苜蓿连片种植基地看到,宋志斌投资260万元引进的两台收割机正在作业。眨眼的工夫,原本葱茏成片的苜蓿,变成一条条宽宽的“绿带”,整齐地躺在地上晾晒着。
“销售额从刚开始的50万元,到去年8700万元,预计今年能超过1个亿。”宋志斌言语间充满自信,他正筹划优质牧草的试种、品种繁育、技术指导等产销一体化发展之路。
永昌县康田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宋志斌的合作方。从去年开始,合作社理事长李思林流转土地,种植了1万亩紫花苜蓿,年产值达1200万元,是当地种植大户之一,生产的牧草全部交给宝光公司收割打捆制作。因看好牧草种植的发展前景,李思林正盘算着扩大规模:“再流转土地3000亩,使牧草年产量达到1万吨。”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牧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余亩。其中,苜蓿种植面积达20万余亩,燕麦等其他牧草约5万余亩。金昌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商品苜蓿种植基地,全市3000亩以上的牧草种植企业达39家、牧草及饲料加工企业10家,形成了南部沿山优质燕麦和中部绿洲优质苜蓿优势产区,是国内优质牧草重要产地。
去年,我市年产牧草20万吨,产值达4亿元。牧草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力带动了畜禽养殖、物流交通、饲料加工等相关行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优势产业。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