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冶集团:持续推进转型升级 逆势而上跨越发展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7-02-04 16:04
2016·盘点     2016年,中国一冶把握发展机遇,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全力以赴开拓市场,加强创新驱动,着力提质增效,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经济预算指标,实现了公司发展规模的大跃升、发展质量的大提升、发展后劲的大积蓄,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中国一冶先后获得国家、省、市优秀企业及AAA荣誉企业称号;成功取得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及市政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率先成为湖北省首家“三特三甲”企业,全国仅有10家;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第23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2016年,中国一冶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推动主业转型升级。工程总承包板块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呈现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态势,以总承包带动钢材深加工板块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企业实施特色地产开发战略,优质土地和项目储备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中国一冶牢牢把握市场机遇,坚持领导主抓、上下一心,强化市场热点跟踪、优化项目策划运作、深化区域市场开拓,取得了市场营销的重大突破,承接项目的规模和质量均有显着提高:大市场、大客户、大项目战略落地生根,高新综大项目不断增多,营销质量稳步提升;新兴产业市场开拓实现历史性突破,业务宽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先后承接了肇庆新区砚阳调洪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广西玉林民用机场EPC项目、安吉田野牧歌旅游综合体、海南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工程、武汉市青山区海绵城市项目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填补了企业在这些领域的空白;扩大开放合作,PPP项目运作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公司共中标14项PPP项目;深耕湖北市场成绩显着,湖北市场份额占比已超过40%。   2016年,中国一冶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强化战略执行,调整管理架构及资源配置取得初步效应;通过严细项目建设过程管控,打造了一批国家级安全优质精品工程,襄阳衡庄保障房项目被评为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全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质量奖项8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益加强;着力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成本管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司设立了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新领域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创新继续保持中冶领先水平。     履机乘变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一家成立于1954年的冶金施工企业,中国一冶前半个世纪与中国钢铁工业相生相伴,不仅创造了我国冶金建设领域无数个辉煌的记录,还积极发挥专业施工特长,广泛涉足基本建设领域,建设了“亚洲桅杆”湖北龟山电视塔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并在上世纪80年代率先挺进深圳,建设了特区第一条大道、第一座立交桥、第一幢高楼、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深圳速度”。   从2002年至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黄金十年”。在享受钢铁行业发展红利的同时,中国一冶敏锐意识到背后的风险。随着国家对产能过剩产业的整合,留给冶金施工的空间越来越小,如不抓紧转型,继续抱着冶金建筑这只旧“饭碗”,必然在困境中深陷泥沼、难以自拔;唯有更新观念,调整结构,面向新需求创造新增长,方能杀出一条血路。为此,中国一冶提出:坚持冶金市场“寸土必争、寸步不让”,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主业,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企业向非冶金领域转型。   2009年,中国一冶以BT方式承建了武汉市二环线汉口段及金桥大道快速通道工程,首开武汉市城建项目投资建设新模式的先河,并以一流的建设质量、一流的建设速度,打造出“江城最美大道”,斩获首个市政类“鲁班奖”。此后的几年间,中国一冶在转型发展的“快车道”上不断“换挡提速”,相继承接了武汉市姑嫂树路改造、长丰大道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并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承接了一大批房建、市政、道路、桥梁、工业园区、大型场馆等项目。当严酷的钢铁“寒冬期”最终降临时,中国一冶早已悄然实现了华丽转身,非冶金业务占主营业务比重已超过90%,不仅没有受到钢铁业低迷的影响,反而通过积极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不断做强做大。   2015年,中国一冶确定了以冶建为基础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建造运营商的“两商”目标定位,全面完成发展方式、经营结构和商业模式转型,“投资+建造”的商业运作模式日臻成熟,带息负债及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在经济总量不断突破的同时,发展质量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革故鼎新  重塑市场管理之道     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的确定,经济发展和投资热点区域已经被“画了一个圈”。中国一冶紧盯国家战略,推进高端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不断加强新市场布点和传统市场精耕细作,逐步形成了以湖北、京津冀、两广为核心圈,辐射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市场格局。   中国一冶将企业总部所在地作为市场开拓的“主战场”,提出“立足湖北、深耕武汉”的发展战略,领导班子带头抓市场,划分营销“责任田”,加大湖北市场开拓力度。将营销压力层层分解、逐层传递,各子企业、区域公司上下联动,形成集团、子企业、区域公司“三力合一”闯市场的生动局面。同时充分发挥央企政治坚定、信誉良好、资本雄厚、融资实力等特点,探索形成了央企对接政府的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几十个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重要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目前,中国一冶在鄂项目已成“井喷”之势,项目基本覆盖武汉“8+1”城市圈和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湖北省内合同额已占到总合同额的40%以上,在湖北及武汉地区城市基础设施高端建筑市场树立起企业品牌。   中国一冶作为湖北省最早“走出去”的建筑企业,发挥30年国际市场运营经验,巧借“一带一路”东风,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在2015年承建了“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世界单体最大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300兆瓦光伏发电工程,并在施工中创造了光伏建设领域的“中国速度”。此外,中国一冶还在科威特建成了一座与摩纳哥面积相当的大漠新城,被当地政府誉为“城市缔造者”。在冶金建设领域,中国一冶也没有放弃老本行,而是准确把握国际间产能转移机遇,将目标转向海外,在“一带一路”上的钢铁冶金项目合同总额已达到30亿元。     思者常新  创新驱动快速发展     近两年,国家密集出台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相关的政策文件,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对这些新兴产业给予大力支持。中国一冶主动出击、精准发力,“抢滩”基础设施建设“蓝海”,成立了专业管廊工程公司,海绵城市施工技术、新型材料研究所,积极布局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康养产业等新兴业务市场。   中国一冶牢牢把握武汉市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契机,在武青堤江滩综合改造工程施工中,通过自行研发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倾心打造融防汛、景观、城市环境美化功能于一身的“江城最美江滩”。此外,中国一冶还以投资、建造、运营方式承接了全国首批十大试点城市、西北地区首个地下管廊项目——甘肃白银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以及肇庆新区砚阳调洪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安吉田野牧歌旅游综合体,海南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工程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   同时,中国一冶持续推进由BT模式到EPC总承包、PPP模式的经营方式转变,通过资源整合,使自身科研及设计专业实力显着提升,向建筑业产业链上游延伸取得积极成效,并按照产业和发展需要,对各业务板块的主体单位进行了划分,明确将把资金、人力资源向主业集中,向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单位倾斜,把有限的资金、人才用到“高综新大”项目上,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率。   从2014年取得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到2015年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再到2016年取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中国一冶实现“三年三大步、一年一个样”,在国企改革面临攻坚克难的重要历史关头,主动加压,努力作为,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目前,中国一冶除“三特级”资质外,还同时具备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以及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将遵循“应有尽有、超前考虑、统筹规划”的原则,认真做好资质建设和管理的长远规划,站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书写更为壮美的发展诗篇。   扎根武汉60余载,一冶人身上承载了这座城市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鲜明特质,从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自我革新,敢闯敢试,从工程承包商,到投资建造商,再到投资建造运营服务商,从经营单一项目,到运作一个区域、一座城市,中国一冶如今已经成功站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展望2017,一冶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用新业绩、新作为、新贡献不断为企业赢得未来新兴市场。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