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加快城镇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4-02-26 17:09

  近年来,京山县紧紧围绕“生态京山”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村镇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观鸟之乡等称号,连续4届蝉联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创成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5个,35个村分别获国家级、省级生态村命名;宋河镇同升村、钱场镇刘岭村、雁门口镇瓦庙村等7个村庄荣获“全省宜居村庄”称号,孙桥镇沙岭湾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1.突出顶层设计,全域规划引领发展

     坚持把规划作为城乡建设的灵魂,立足京山“七山一水两分田”地型地貌特征,按照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四个规划合一、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个产业复合、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的要求,秉承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的建设理念,聘请专业机构,城乡全域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构建起以1个中心城区、2个副中心、10个特色镇、100个新社区的“1211”城乡空间发展体系,建立全域京山统筹发展的整体战略。力争到203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规模30万左右,两个副中心和10个特色镇19万人左右,新型农村社区容纳16万人左右,全县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全覆盖。

2.强化服务意识,凸显乡村个性风格

  坚持把建设特色、美丽乡村作为服务的重点,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宜聚则聚,宜散则散,既可环山绕水点缀其间,也可合村并组集中共居,着力形成具有个性特点、风俗特色、地域风貌的乡村群落。一是坚持规范审批。建房户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个人建房用地批准通知书》,在规定期限内向所在镇住建分局提出放线申请,镇人民政府组织住建分局、国土所、村委会共同到现场放线,建房户与村委会签订含红线控制、安全施工等内容的管理合同后,才可开工建房。二是提供建房指导。要求建房户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红线、用地面积、建设规模、房屋图纸等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变。县住建局根据全县各地的历史记忆、文化习俗、地域特色,尽力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设计了《农村建房推荐图集》12套户型,并免费向全县农村建房户推荐使用。各镇村民在建房时,根据农村新型社区的统一规划,同一居民点只能选择一种建筑风格。做到了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三是强化质量监管。制定农民建房《质量安全告知书》,免费向建房户发放,切实增强建房户的质量安全意识,督促农户与施工方签订建筑施工安全合同。同时,不定期地组织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3.坚持齐抓共管,规范村镇建设管理

     坚持以规范化的制度保障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农民建房管理规范化。县住建局以抓农民建房质量安全为重点,凡三层以上及300m2以上的建筑物一律由县住建局审批,统一收监管理;三层以下及300m2以下的农村建设严把工匠培训关、队伍准入关、施工监管关“三关”,狠抓村镇建筑市场源头治理。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民建筑工匠2500多人,考试合格后发放《村镇建筑工匠培训证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未参加培训的一律不得从事农民建房施工。二是农村建管工作制度化。制定《京山县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使全县农民建房管理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镇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村民建房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村民委员会和住建分局为具体责任单位,聘请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员,实行村民建房巡查机制,并建立举报制度,落实责任追究。三是村镇建设考核一体化。县政府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年终对各镇政府统一考核,对考核获前三名的镇给予奖励,对后三名的镇通报批评,形成了较完善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激励机制。

4.开展生态创建,着力建设秀美乡村

  坚持把京山山山水水的绿化、美化、净化纳入村镇建设、管理的具体范畴,围绕国家生态县创建,用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进秀美乡村建设。一是绿色产业化建设。大力开展绿色乡村示范工程活动,以创建绿色示范户、绿色示范组、绿色示范村为抓手,推进速生丰产林、油茶、花卉苗木为主的乡村产业发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9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8%,林地面积251.9万亩,实现了城在绿中,村在林中,人在花园中的良好人居和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二是生态工程化推进。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地工程”,县域4大河流和11座大中型水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全县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十一五”以来,共投入35亿元,先后实施了生物质发电、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等100多个生态项目,做到了垃圾处理城乡全覆盖、污水处理和人工湿地沿水系、沿村落布局。三是机制常态化保洁。创新保洁模式,在全省首开先河探索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健全保洁保障机制,采取县财政每村每年预算1万元、奖补农村“一事一议”资金每村每年1万元、安排一名保洁公益岗位、落实一名保洁员“四个一”办法,全县共落实村级保洁员1209人,确保了农村保洁长效运行。建立乡规民约,采取“文明乡村”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考核机制,形成了人人动手洁家园、户户争评卫生星的氛围。坚持试点示范,以县“三横三纵”主干公路、14个集镇周边和5个新建万人集中居民点为重点,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将保洁工作纳入乡镇年度考核结帐。

5.铸造坚强队伍,确保管理规范高效

  坚持将队伍建设作为加强村镇管理的最有力保障。2009年,京山县在乡镇撤除“七站八所”以钱养事的现实情况下,为切实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成立了14个乡镇住建分局,每个分局定编4-6人,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理顺了以各镇政府主管和县住建局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全县村镇规划、城建监察、小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明显进步。县住建局每年组织各镇住建分局人员分类、分批次参加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荆门市住建委和县住建局举办的乡镇建设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