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伊通河绘就水美城美新画卷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10-12 16:43
来源: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城在水上,水在城里。一条美丽的河就是一幅流动的风景画,也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灵性所在。

伊通河,长春的母亲河,曾赋予北国春城无限的灵气,由于缺乏治理也曾被视为“城市之殇”。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民意,更是民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都凸显了中央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秉承“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的理念,2015年,我市启动新一轮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并将其视为百年大计的“一号工程”。

从这一年起,一场历史罕见的、气势恢弘的、迄今规模最大的伊通河综合整治全面铺开。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伊通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市级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对伊通河综合治理及黑臭水体治理实行高位统筹、统一指挥,累计召开91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议,集中破解资金、征拆难题。

从这一年起,我市实施伊通河“全区段、全流域、全方位”综合治理,坚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维护综合施策,坚持工程治理与长效管理协同推进,坚持水岸同治、水城同治统筹布局,从根本上治理伊通河,重塑千年古流的健康肌理。

从这一年起,我市建委、规划、水务等多部门和各城区、开发区协同作战,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全面展开伊通河综合治理攻坚战,努力把伊通河建设成为长春城市安全的“生命线”、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长春的“景观带”。

昔日失去生机的长春母亲河——伊通河,如今正演奏出生态治河的时代强音。

75个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长春市被国家评为2018年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17年9月30日正式开放的南溪湿地公园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长春南部 ;伊通河中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渔航文化公园、工业轨迹公园、治河纪念公园、樱花岛等建成开放,13座桥梁完成加固、亮化改造,33公里绿道全线贯通,不仅让市民多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让两岸成为艺术的长廊;全流域防洪工程、景观生态建设、截污治污、道路交通全面推进,“水清、岸绿、乐活”的治理目标变为现实;2018年9月30日,集生态景观、工业文化于一体的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免费向市民开放,长春这座北国春城,又多了一个城市文化新地标……经过综合治理的母亲河,水质明显改善,环境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全面恢复。

一城清水入画来,碧水清流润民心。一个绿色、智慧、人文、生态、宜居、幸福的长春,用惊艳的姿态再度绽放华彩! 

南溪湿地公园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长春南部,让这座城市更加灵动秀美 ;伊通河中段的“十园五岛”,不仅让市民多了休闲娱乐的好出去,也让两岸成为艺术的长廊;串湖流域、东新开河流域、新凯河流域治理加速推进,曾经的黑臭水体、河泡荒地变身形成滨河景观带和滨河绿地……随着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深入推进,曾被视为“城市之殇 ”的母亲河,正变成城市的生态轴,绘就一幅水美城美的新画卷。

生态优先 水城同治

伊通河是长春的母亲河,但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上游植被破坏,大量污水直排,水质逐步恶化,不仅直接影响水环境质量和广大市民生产生活,对下游松花江等河流水质也造成一定威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建设生态一流的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总目标,全力以赴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2015年,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启动,通过实施全方位、全区段、全流域治理,计划到2020年将伊通河打造成城市的生命线、生态轴、景观带。水环境方面实现伊通河靠山大桥国控断面水质达标;水生态景观方面伊通河中段慢行系统全线贯通、交通可达,配套和服务设施全面升级,形成滨河景观带和滨河绿地,其他流域以生态修复为主满足功能性要求。

治理工程分九大任务单元,主要包括伊通河主城区部分(含伊通河中段、南湖汇水区)、南溪湿地、南南段、北北段、串湖流域、东新开河流域、新凯河流域(含西湖)、农安德惠段以及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

高位统筹 一河一策

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用生态文明引领城市转型升级,如何打响伊通河综合治理攻坚战?

我市将其作为一号重点工程,举全市之力推进工程建设。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市级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对伊通河综合治理及黑臭水体治理实行高位统筹、统一指挥。集中破解各类难题。伊通河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了城市功能、城市水环境质量、城市文化、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

在治理过程中,我市始终把重心放在解决水污染、提升水环境质量上,组织华东院、北京桑德等多家国内知名专业治水团队参与设计,一河一策制定整治方案。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方案专家组组长,对方案进行把关论证。全面推行治水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严格组织考核验收,实行按效付费。聘请东北市政院、中科院生态中心作为第三方技术咨询和评估机构,对竣工工程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投资见效、水质达标。

科学统筹 注重实效

“现在的伊通河,景色更美、更通透、更大气!”家住好景山庄小区的市民孙文峰每天都会到伊通河畔遛弯,和许多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老长春”一样,几年前他天天盼着被视为“城市之殇”的伊通河能够再现波涛拍岸、游鱼如梭、水鸟起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昔日风光。如今,希望变为现实。

水环境方面,全流域累计完成截污纳管120公里;治理吐口124个;完成河道清淤347万立方米;完成了75处黑臭水体治理;建设完成3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永宁路等3处湿地及旁侧氧化工程;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非汛期无污水直排。伊通河水质总体向好。 伊通河靠山大桥断面(国考),2019年1~8月与2015年同期相比,COD、氨氮和总磷指标改善比例分别为69.72%、79.26%和79.36%。

水安全方面,修建提防22公里、护岸98公里,修建140余处防洪设施,防洪能力明显提升。伊通河中段已实现200年一遇标准;串湖、西湖、新凯河、东新开河、南南段、北北段流域正在按20年~50年一遇标准实施。

水生态方面,伊通河中段五岛十园完成提升改造,33公里绿道全线贯通,新建驿站22座,加固及美化亮化桥梁13座,伊通河风光带基本建成;全流域新增绿地1350公顷,栽植树木8万余株,新增地被植物20.6万平方米,新增雕塑83件,新建道路19条。

健全机制 注重长效

“水更清澈了”“臭味没有了”“环境更美了”“这才是公园该有的样子”……一句句来自周边群众真诚的赞美,是衡量伊通河综合治理成果最好的标尺。

经过综合治理的伊通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环境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全面恢复,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欣赏美景。南溪湿地公园吸引了东方白鹳、绿鹭、池鹭、红嘴鸥等20余种鸟类游禽,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举办的“东北民俗+湿地文化”主题冰雪活动,吸引游客3万余人;伊通河中段绿道举办了全国徒步大赛长春站活动,3000余名徒步爱好者参加;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去年国庆期间累计到访游客20万人次,广大市民开始共享治理成果。

为确保伊通河治理的效果,我市制定了《主城区水污染防治实施办法》,坚持水岸协同,建立“管、治、保”一体化综合治理格局,防止治理成果出现反复;完成治理的水体及时移交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实现由治理向管理的无缝连接;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湖长制”,建立了四级河长、湖长体系,健全完善了配套制度,形成了“属地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