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解锁垃圾分类新模式 探索实践“天心样板”
来源:中国文明网
垃圾分类“天心样板”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长沙是全国46个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天心区又地处长沙南大门,坚持致力于打造长株潭核心区的“生态高地”,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显著,一系列垃圾分类创新举措成为《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落地开花的生动实践。
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湿垃圾必须破袋投放,干垃圾焚烧成本降低,垃圾分类行为已成常态。
垃圾分类宣传入户,环保新发明不断诞生,环境保护公益广告随处可见,绿色理念宣传蔚然成风。
党政机关、各中小学、社区、物业公司、宾馆商场、医院食堂严格实行垃圾分类“四分法”……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天心区一直走在前列。2018年天心区率先在公共机构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并出台《天心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2018—2020年)》。近年来,天心区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通过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助力、群众主动参与等方式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着力打造垃圾分类“天心样板”。
重点单位做表率
垃圾分类显成效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却关系着千家万户。2018年开始,天心区打造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新常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发挥示范作用,为带动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当好“风向标”和“扩音器”。
走进天心区政府机关一楼大厅,一台智能饮料瓶回收机前,一名工作人员用手机扫了扫机器上的二维码,然后将刚刚喝完的一个矿泉水瓶扔了进去,她的手机上立刻显示“已收款3分钱”,整个过程前后不到1分钟。
“这已经是机关大院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日常了。”天心区机关事务中心主任盛春江笑了笑。2018年下半年,天心区率先在机关大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实现了52个区直部门全体机关干部以及后勤、物业工作人员垃圾分类知识全覆盖。
自从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天心区政府机关大院、52个单位200多个办公室、每间厕所都有了“标配”:每个办公室有一个可回收物垃圾桶、一个干垃圾桶;每间厕所有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三个桶;印制了上万份生活垃圾手册,确保人手一份;在大院里建起了10余平方米的智能化太阳能二次分拣中心,配备了3台智能饮料瓶回收机。
从办公室开始,大院里通过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特色模式:干湿先分、精准投放、二次分拣、分类运输。这个过程中,天心区引入社会力量,由一家专业垃圾回收公司进行系统的垃圾分类回收运作,完全取代了往日的“游击队”。“垃圾分类前,一天要运五六车垃圾,现在一天下来只有三四车了。”盛春江说。
抓宣传重教育
养成文明好习惯
风尚需要引领,文明需要引导。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既要规范上的刚性约束,也需要理念上的循循善诱。为引导市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天心区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养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的文明生活习惯。
杜治锐是水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2019年暑期他和协会其他志愿者一起到天心区各个小区为居民们作垃圾分类义务宣讲。“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帮助社区完善垃圾分类硬件设施,这些都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杜治锐告诉记者,水滴义工自2012年创建,2018年正式注册“水滴志愿者协会”,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如今500名志愿者。截至目前,水滴志愿者协会针对全区企事业单位、各中小学校、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演讲”、“垃圾分类进校园”等宣讲活动近50场,受众人群达数千人。
“在一个又一个宣传活动中,我们帮助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中深刻领悟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文明的力量在举手投足之间,在一言一行之中。”杜治锐说。
除了社会组织力量的参与,天心区各中小学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推进垃圾分类建设。
最近,铜铺街小学六年级甲班学生杨帆在学习之余,对一件事非常上心: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当有废纸和瓶瓶罐罐等,他会自觉收集起来,然后放到班级的可回收垃圾袋里。每周固定时间,同学们会整理好统一放到校园资源回收角,并有专人定时上门回收,所得收益通过扫描袋子上的专属二维码返还给班级,用于班费和各项奖励支出。走访中,杨帆还特别跟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到了周末,她会带着父母在小区捡垃圾并进行分类,“既开心又有意义”。
记者在校园内发现无论是塑胶跑道、绿茵草坪,还是校园小道、教学楼走廊,看不到一个垃圾桶,见不到一丝纸屑杂物,环境却整洁如新。铜铺街小学校长胡雪滢介绍,这是学校实行“无垃圾桶化校园”管理的结果,校内通过各教室配置可回收垃圾袋,自觉减少垃圾量,随手捡拾,定点投放垃圾的方式推广“无垃圾桶化校园”。无独有偶,在黄兴小学,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学生们日常行为规范之一。
这只是天心区教育系统开展垃圾分类的微小片段,垃圾分类教育早已在天心遍地开花。自2018年起,天心区将环境保护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开展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垃圾分类方式,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做到人人有行动、班班有主题、校校有成果,环保行动已成师生新习惯、校园新时尚。另外,天心区垃圾分类校本教材在全区学校得到推广普及,部分学校还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编写了环保类校本教材。
人人参与成时尚
绿色发展添动能
在天心区,各大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实现了井然有序,不少市民对这件每天需要面对的“麻烦事”做到了“门门清”。
白墙黛瓦,檐角婆娑,道路整洁,绿树成荫……来到仰天湖社区,你定会被小区里的庭院美景所陶醉。社区保洁员杨芳说:“自从推行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后,环境变好了,大家环保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工作量也少了。”
垃圾分类对于仰天湖社区的居民来说,早已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许多居民在丢垃圾时都主动分类。“垃圾分类从来就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别看我年纪大了,在垃圾分类上从不糊涂。”2019年63岁的文利亚是仰天湖社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早晨七点至九点,下午五点至七点,她都会在垃圾分类驿站引导大家做好垃圾分类。
“这个夏天,我和社区其他老年志愿者一同开展‘敲门行动’,让家家户户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并将可回收垃圾袋发放给每个家庭。”文利亚向记者介绍,社区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居民可通过垃圾分类换取相应积分并兑换奖品,“环保的同时,还能得到实惠,何乐而不为。”
作为省级文明单位、长沙市首批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仰天湖社区通过配齐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建立基础台账、规范标识标牌等举措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建设。“一开始,居民们垃圾分类不适应甚至抵触,随着工作逐步推进,大家对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知。如今很多老年人也自觉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现在社区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过去道路旁的垃圾早已不见踪影。社区空气检测仪数值在正常区域。”仰天湖社区主任毛欢谈及垃圾分类给社区环境带来的变化。
2018年,天心区启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完成29个社区、3个村的垃圾分类任务,创建10个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示范小区。2019年,该区528个小区共投放分类设施10509个,覆盖面达到70%。10月30日前,将实现全区83个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