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5年在鄂完成投资近600亿
今年5个月内,中建三局赚足了武汉城建大项目“头条”目光。
4月30日,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武汉雄楚大街、龙阳大道高架二环内段正式通车,标志全长48公里的武汉二环线终“画圆”。
8月31日,这两条高架再向二环外延伸,大武昌和大汉阳地区,分别新增一条快速放射线,实现了从汉阳、武昌火车站至二环线、光谷关山大道的全程高架快速连通,实现从知音桥至二环线、三环线的快速“牵手”。
9月26日,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国内最长城中湖底隧道——武汉东湖通道主体结构全线贯通。从空中俯瞰,全长约10.6公里,蜿蜒如巨龙。
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都是经济腾飞之翼和民生福祉所在。
为破解武汉大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中建三局勇于担当,采取BT模式,负责项目总承包、融资及建设,验收合格后再移交给业主。最近5年累计在湖北投资近600亿元。
三局与武汉的渊源,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结下,当时承接武汉8大高校项目,为青山热电厂等一批工业厂房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近几年,看准“中部崛起”和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转型投资角色,本着对城市的情怀和责任,深耕武汉大本营。
2009年2月26日,中建总公司与武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在城建基础设施领域实施BT等融资模式合作建设意向。
从武汉国博中心到白沙洲大道、珞狮南路高架、长江大道、沙湖大桥、古田桥……近5年来,中建三局在主攻建造主业的同时,将投资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极为重要的“一轮”,坚定投资业务“湖北化”策略,大力拓展武汉高端项目,多领域全方位参与湖北省、武汉市城市建设。深耕武汉5年来,已搭起武汉城市快速交通“骨架”。
今年9月16日,中建与武汉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称,“十三五”时期,中国建筑争取在武汉投资达到1000亿元,与武汉共同开展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新一轮战略合作。
中建表示,将把武汉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和重点投资领域,合作组建城建投资建设公司,合作设立中建武汉城市建设投资基金,还将积极投身武汉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武汉城市综合开发、教科文卫等民生工程和其他新兴领域。
目前,中建三局基础设施业务涵盖市政道路、城市高架桥、跨湖通道、跨江特大桥、地铁5大领域,形成了以武汉长江大道、武汉东吴大道西延线、宜昌东岳二路、荆门城区绕城公路等为代表的市政道路系列;以武汉白沙洲大道、珞狮南路高架、杨泗港快速通道、雄楚大道高架等为代表的城市高架桥系列;以武汉二环线、四环线为代表的城市环线系列;以武汉沙湖大桥、东湖通道、西四环线后官湖特大桥、神山湖大桥为代表的跨湖通道系列;以湖北襄阳汉江三桥,武汉古田桥、西四环线汉江特大桥、三官汉江公路大桥为代表的跨江特大桥系列产品,并涉足地铁领域,先后承接武汉轨道交通27号线谭鑫培地铁站、武汉市轨道交通21号线1标段。
经过近5年的发展,中建三局基础设施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2012年、2013年,全局新签基础设施业务合同额分别为281亿元、328亿元,实现营业额分别为154亿元、174亿元,蝉联中建系统基础设施业务“双第一”。
链接>>>
中建三局在汉
投资建设的路桥之“最”
白沙洲大道高架桥:创造武汉市一次性通车高架长度最长、地质条件最复杂、高架桩基最长、单次混凝土浇筑方量最大“四项之最”。
珞狮南路高架桥:创造了武汉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最快速度,建成市中心城区主桥面最高的市政高架桥,刷新了武汉高架桥建设新纪录。
长江大道:第一条穿越三镇的过江景观大道,承载着武汉城市发展的时间长轴和空间画卷。
雄楚大街高架:武汉市平均高度最高的高架桥,下方的BRT快速通道也成为湖北省首条城市快速公交线。
古田桥:主跨252米,居全国自锚式悬索桥“第一跨”,已成为江城的新名片。
沙湖大桥:创造了武汉首例、全国第二例大跨度大截面展翅连续箱梁施工奇迹,荣膺中建系统首个全国市政工程金杯奖,被誉为武汉最美的跨湖大桥。
后官湖特大桥:武汉最长、最宽的高速公路桥。
东湖通道:国内最长的城中湖底隧道。
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
在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投资建设的同时,中建三局还投资新兴业务,向“运营商”转型,让城市更美好。
“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在汉变成现实
在武汉,探索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投资兴建的湖北省首个绿色建筑产业园——中建三局武汉绿色建筑产业园PC厂建成投产,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在汉变成现实。
在中建三局武汉绿色建筑产业园PC构件厂,外墙板在生产线上制作,仅仅15分钟就完成下线,外墙、阳台、楼梯等“零部件”均流水线生产。
当构件在PC厂制作完成后,就可以运到施工现场“搭积木”了。此时,整栋建筑的工程量其实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工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图纸将“积木”吊装、拧紧、焊接。由于现场采用模块化施工,多个专业同步推进,相比传统施工,建造效率提高可达50%,人均劳动率提高35倍。一栋30层的全装修住宅,从动工到交付只需要10个月。
“花园式”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变废为宝
中建三局表示,还将涉足武汉城市垃圾处理这一新兴行业。将在蔡甸建造一座高标准的“花园式”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可处理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等六大类垃圾,变废为宝,节能减排。
以建筑垃圾为例,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变成多孔砖、混凝土填料等建筑材料,整个垃圾场将没有异味,改变传统垃圾场的脏乱差现状。
生态示范园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
在武汉江夏,投资启动后湖海生态示范园项目,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在江夏后湖海,将流转的5平方公里土地,按照生态化、现代化、产业化的思路,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商务培训、高科技苗圃等高品质产品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中建三局不断整合优势资源,通过投资驱动,加速向“城市运营商”升级,成为湖北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
4月30日,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武汉雄楚大街、龙阳大道高架二环内段正式通车,标志全长48公里的武汉二环线终“画圆”。
8月31日,这两条高架再向二环外延伸,大武昌和大汉阳地区,分别新增一条快速放射线,实现了从汉阳、武昌火车站至二环线、光谷关山大道的全程高架快速连通,实现从知音桥至二环线、三环线的快速“牵手”。
9月26日,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国内最长城中湖底隧道——武汉东湖通道主体结构全线贯通。从空中俯瞰,全长约10.6公里,蜿蜒如巨龙。
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都是经济腾飞之翼和民生福祉所在。
为破解武汉大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中建三局勇于担当,采取BT模式,负责项目总承包、融资及建设,验收合格后再移交给业主。最近5年累计在湖北投资近600亿元。
三局与武汉的渊源,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结下,当时承接武汉8大高校项目,为青山热电厂等一批工业厂房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近几年,看准“中部崛起”和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转型投资角色,本着对城市的情怀和责任,深耕武汉大本营。
2009年2月26日,中建总公司与武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在城建基础设施领域实施BT等融资模式合作建设意向。
从武汉国博中心到白沙洲大道、珞狮南路高架、长江大道、沙湖大桥、古田桥……近5年来,中建三局在主攻建造主业的同时,将投资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极为重要的“一轮”,坚定投资业务“湖北化”策略,大力拓展武汉高端项目,多领域全方位参与湖北省、武汉市城市建设。深耕武汉5年来,已搭起武汉城市快速交通“骨架”。
今年9月16日,中建与武汉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称,“十三五”时期,中国建筑争取在武汉投资达到1000亿元,与武汉共同开展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新一轮战略合作。
中建表示,将把武汉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和重点投资领域,合作组建城建投资建设公司,合作设立中建武汉城市建设投资基金,还将积极投身武汉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武汉城市综合开发、教科文卫等民生工程和其他新兴领域。
目前,中建三局基础设施业务涵盖市政道路、城市高架桥、跨湖通道、跨江特大桥、地铁5大领域,形成了以武汉长江大道、武汉东吴大道西延线、宜昌东岳二路、荆门城区绕城公路等为代表的市政道路系列;以武汉白沙洲大道、珞狮南路高架、杨泗港快速通道、雄楚大道高架等为代表的城市高架桥系列;以武汉二环线、四环线为代表的城市环线系列;以武汉沙湖大桥、东湖通道、西四环线后官湖特大桥、神山湖大桥为代表的跨湖通道系列;以湖北襄阳汉江三桥,武汉古田桥、西四环线汉江特大桥、三官汉江公路大桥为代表的跨江特大桥系列产品,并涉足地铁领域,先后承接武汉轨道交通27号线谭鑫培地铁站、武汉市轨道交通21号线1标段。
经过近5年的发展,中建三局基础设施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2012年、2013年,全局新签基础设施业务合同额分别为281亿元、328亿元,实现营业额分别为154亿元、174亿元,蝉联中建系统基础设施业务“双第一”。
链接>>>
中建三局在汉
投资建设的路桥之“最”
白沙洲大道高架桥:创造武汉市一次性通车高架长度最长、地质条件最复杂、高架桩基最长、单次混凝土浇筑方量最大“四项之最”。
珞狮南路高架桥:创造了武汉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最快速度,建成市中心城区主桥面最高的市政高架桥,刷新了武汉高架桥建设新纪录。
长江大道:第一条穿越三镇的过江景观大道,承载着武汉城市发展的时间长轴和空间画卷。
雄楚大街高架:武汉市平均高度最高的高架桥,下方的BRT快速通道也成为湖北省首条城市快速公交线。
古田桥:主跨252米,居全国自锚式悬索桥“第一跨”,已成为江城的新名片。
沙湖大桥:创造了武汉首例、全国第二例大跨度大截面展翅连续箱梁施工奇迹,荣膺中建系统首个全国市政工程金杯奖,被誉为武汉最美的跨湖大桥。
后官湖特大桥:武汉最长、最宽的高速公路桥。
东湖通道:国内最长的城中湖底隧道。
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
在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投资建设的同时,中建三局还投资新兴业务,向“运营商”转型,让城市更美好。
“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在汉变成现实
在武汉,探索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投资兴建的湖北省首个绿色建筑产业园——中建三局武汉绿色建筑产业园PC厂建成投产,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在汉变成现实。
在中建三局武汉绿色建筑产业园PC构件厂,外墙板在生产线上制作,仅仅15分钟就完成下线,外墙、阳台、楼梯等“零部件”均流水线生产。
当构件在PC厂制作完成后,就可以运到施工现场“搭积木”了。此时,整栋建筑的工程量其实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工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图纸将“积木”吊装、拧紧、焊接。由于现场采用模块化施工,多个专业同步推进,相比传统施工,建造效率提高可达50%,人均劳动率提高35倍。一栋30层的全装修住宅,从动工到交付只需要10个月。
“花园式”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变废为宝
中建三局表示,还将涉足武汉城市垃圾处理这一新兴行业。将在蔡甸建造一座高标准的“花园式”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可处理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等六大类垃圾,变废为宝,节能减排。
以建筑垃圾为例,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变成多孔砖、混凝土填料等建筑材料,整个垃圾场将没有异味,改变传统垃圾场的脏乱差现状。
生态示范园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
在武汉江夏,投资启动后湖海生态示范园项目,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在江夏后湖海,将流转的5平方公里土地,按照生态化、现代化、产业化的思路,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商务培训、高科技苗圃等高品质产品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中建三局不断整合优势资源,通过投资驱动,加速向“城市运营商”升级,成为湖北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