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花傲立长江之滨 中建三局武汉绿地项目创新纪实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6-02-29 11:14
武汉长江之边,世界第三高楼——636米高的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早已破土而出,正在日渐“长高”,未来将成为华中新地标。
  中建三局武汉绿地中心项目设立郑承红创新工作室,以项目生产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方式,将30项关键技术列入项目技术研发、开发和应用计划,为华中新地标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智能顶升模架5天一层楼
  万丈高楼平地起。636米高的武汉绿地中心需挖34.13米深的基坑。这是华中地区目前最深的基坑。
  该项目临近江边,建设场地离江水仅250米左右,稍有不慎,会对基坑及桩基产生影响,引发安全事故。
  郑承红创新工作室最终打破常规,建一圈“铁桶阵”——地连墙,用连续排列的混凝土地墙在基坑四周打围,将外围土层与内部施工区域隔离,阻挡了墙外土层内的江水,又作为地下室外墙永久性结构,一举两得。该“铁桶阵”全长970米,最深达56.9米,创国内之最。
  高楼破土而出后,目前正以5天一个标准层的速度长高。如此快的速度,得益于中建三局首创的超高层智能顶升模架系统。记者看到,整个顶升模架系统,像给大楼戴了顶“魔法帽”,覆盖在施工区域,工人在上面施工如履平地。
  高楼混凝土泵管堵一次损失超200万,研发泵管润管装置及润滑液,实现“一泵到顶”——泵送586米;利用BIM技术对塔吊、电梯施工等进行施工前的模拟,提升速度和品质;运用GPS+北斗系统双模控制测量,提高测量准确度和精度……这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
  44项创新打造智慧工程
  作为典范工程,武汉绿地中心进行了44项绿色施工创新。
  建深基坑一些大型临时支护结构需爆破,该项目部自主组装了一套可移动的自动喷水降水设备,爆破后自动喷洒降尘,效果显著。
  该项目主塔楼结构施工全部采用铝模板,铝模可周转使用300次左右,每层楼减少了6500平方米左右的木模板使用量,预计节约成本500万元,还引进制砖机,每次浇筑剩余混凝土通过制砖机做成施工用砖。
  施工现场安了一部循环电梯,未来将安装两部循环电梯配合8台双笼施工电梯,进行人员及材料的运输,将在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其为全球首例应用,功率相当于3部普通电梯。
  此外,项目部欲建专门的垃圾通道,通过弯曲、变化的转运通道、设置缓冲带,将垃圾从高层运下。
  推广“441”计划突围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基于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细分市场的低成本理论,大多业主热衷于切蛋糕式地将一个完整项目进行“肢解”分散分包。
  面对大体量超高度施工难度,该项目部运用中建三局提出的“441”计划,进行统筹管理。“441”计划,即完善“四个管理体系”(资源保障体系、制度保证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客户评价体系);打造“四个职业团队”(总承包管理团队、深化设计团队、采购管理团队、专业分包团队);构建“一个管理模式”(培养具有领先水平的“全能型”和“全候型”项目管理模式)。“441’计划能最大限度垂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郑承红说,他们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包括各分包深化设计进场管理、进度管理、报审管理,及配套管理流程和奖罚措施。
  例如,该项目部结合各分包对垂直运力的需求,建立垂直运输整体需求计划台账,并精确到小时,还针对特殊尺寸要求,订制专用大笼电梯。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