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江汉六桥项目引领中国建桥创新之先
武汉被誉为“桥梁之都”,在众多跨江桥梁中,拥有淡普鲁士蓝桥身,凯旋门式主塔造型,拱门顶部中央还镶嵌着一个镂空的武汉市花的江汉六桥是尤为特别的一个。
江汉六桥位于知音桥与长丰桥之间,是武汉第六座跨汉江通道,也是武汉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已于2015年2月16日建成通车。施工过程中,一些列创新理念,最终成就了“最美汉江桥”的美冠。
双机联合成孔填补国内外空白
江汉六桥所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刚好处于岩层破碎位置,且主桥桩基直径2.5米,长度在90米至110米,属于超长大直径桩基施工,普通钻机设备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
项目部结合不同类型钻机施工的优点,首创了旋挖钻+气举反循环回旋钻机联合成孔新工艺,即先用旋挖钻钻到90米深,再改用气举反循环回钻机施工。施工过程中,项目解决了垂直度难控制易偏移的问题,经检测所有主桥桩均为一类桩。
在桩基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保证导管中的混凝土没有断层。为此,项目部采用了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了一种超缓凝高保塑混凝土,解决了大体量、长时间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难题。
上述两项新工艺加快了施工速度,成孔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自锚式悬索桥最大顶推偏差以毫米计
该工程施工期间,必须满足汉江2.4米×90米×500米的航道要求。通过对比多种施工方式,该项目部最终选采用国际先进的“多点同步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即指在桥的一岸先建立顶推平台,然后用一个大履带的机器,将拼接好的钢箱梁板一节一节顶推到对岸,然后对钢箱梁进行微调到位,最后浇筑混凝土。
在江汉六桥汉口岸,总重7000吨的钢箱梁被分为29节段,依次顶推至汉阳岸。最大顶推跨度90米,居全国自锚式悬索桥中第一。因为桥面呈微弧形状,在拼接时也要做成相应的形状,每块钢箱梁约34米到40米宽,但顶推时左右偏差却需要以毫米计算,不能超过5到10毫米。为保证精确度,顶推的整个过程全部由电脑计算和实施,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保护汉江环境不让一粒垃圾入江
汉江是武汉市居民饮用水水源之一,其下游便是宗关水厂。该项目部自进驻起,就树立一最基本准则:不让一粒垃圾落入汉江。
该项目临时墩采用钢管桩,对汉江环境无污染。土方施工时,项目部将裸土全部覆盖,并在门口设置洗车池、沉淀池、高压水枪,车辆上路前清洗干净,还专门配备一辆洒水车每天洒水降尘,安排专人清洗围挡。作业面每隔40米左右就设置一个固定的垃圾桶,安排清洁人员不定时清理垃圾;焊接时旁边设有接火盆以防火花四溅……一系列的举措,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江汉六桥主塔承台基坑处防洪大堤为国家一级防洪大堤,项目部运用涉水近堤浅滩深基坑组合式支护体系,对防洪大堤和承台开挖进行分级支护,让双排桩卸载一部分大堤对基坑的压力,再通过对大堤内侧土体开挖或回填达到基坑顶四周土体高程一致的目的,彻底解除基坑两侧不平衡土压力,保证了施工安全,减小对大堤土体扰动。
全员创新,斩获多项科技大奖,培养大批综合人才
针对项目存在的技术难题,项目以“雷夏林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全员创新活动。
武汉江汉六桥工程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中的9大项18小项,组织技术攻关和创新项目8项,形成省部级工法4项,授权国家使用新型专利6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2项,各类专业杂志发表论文9篇,形成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项目获得“全国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2015年度湖北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还获得了“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建筑学会一等奖1项。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员在项目管理和专业技能也得到广泛的锻炼和发展,20余人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或得到提升,为企业桥梁、市政、地铁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