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供水润泽泉城伴民生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9-06 14:45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魏光华 通讯员李军 刘颜 张昊哲)“泉城”济南,北邻黄河,南依泰山,水路交通便利,为齐鲁大地之首府,华北之重城。市内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独特泉景享誉中外;早年开埠,工商云集,文明兴起,甚是繁荣。与之一同成长的,还有一部济南城市供水史。她发端自一九三四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在她八十多年的历史跨度中,从更贴近生命的角度印证着泉城市民生活的沧桑变迁。
 
QQ截图20190906144326
 
从“扁担挑水”到“自来水”
 
生长在济南,对于水总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正如赵孟頫所描述的:“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行走其中,随处可见泉水喷薄而出,汩汩清泉如同济南的脉搏,也为老济南人带来了生命之源。那时的老济南人吃水,主要靠取用泉水、河水以及井水,东西护城河一带是人们常年打水的地方,家家户户都用水缸蓄水。因为喜好泉水,老济南送水的水夫也特别多,济南话管这行叫“卖泉水的”,送水的工具很简单,手推车两边各置一个大木桶,再配上一条扁担、两个水桶,就是全套家伙什儿了。济南城内泉井较多,可以取水的地方自然也就多了,挑水经行的街巷就有了一个新名字--水胡同。
 
泉城人看惯了泉水,总觉得水很多,但其实刚刚相反,泉城济南虽不是一座干旱的北方城市,却是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上个世纪初,济南逐渐兴起的工商经济催生着城市文明的到来,得益于泉的恩泽,在河流泉井的民生景象之外,出现了管通万家的自来水。年长的人们都清晰记得,过去家家户户都有一根“扁担”,就靠“肩挑”生活。1934年4月,“济南市自来水筹备委员会”成立,1936年10月,“济南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趵突泉水厂正式供水,泉城市民结束了挑水吃的历史,济南第一家自来水厂(趵突泉水厂)建成投产,泉城老百姓有了自己的自来水。1940年至1942年间,公司增凿水井、增设抽水机、铺设干管后,每日的供水能力达到3.6万吨。供水覆盖范围也更为全面,东至青龙桥,西至纬十二路,南至经七路,北至天桥南。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公司定名“济南市自来水公司”。然而,由于自然、地理、水资源的制水能力限制,济南一直被水困扰着。
 
上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的稳定、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用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1956年,趵突泉水厂的水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在高峰月份发生断水现象。1958年7月,为了解决夏季干旱季节供水紧张问题,在黑虎泉设立了临时水源。1958年3月开始了全市水文地质勘探,至1972年新建市区水源5处。它们分别是:文化路水厂、普利门水厂、饮虎池水厂、解放路水厂、泉城路水厂。连同作为第一水厂的“鼻祖”--趵突泉水厂,在老城中央形成了六大地下水源布局。
 
QQ截图20190906144425
 
改革开放供水系统建设突飞猛进
 
改革开放后,济南的城市供水迈入黄金发展时期,我市水厂如春笋般拔地而起,先后建起了峨眉山水厂、大杨水厂、中李庄水厂、宿家张水厂、黄河水厂,同步一批大型引水工程也拔地而起,涓涓清泉滋润了泉城人民,也推动着泉城的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
 
1980年4月29日,峨眉山水厂建成通水。这是改革开放后建设的第一个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它极大缓解了了济南市西部供水紧张局面。“水厂建设可谓“战天斗地”,老一辈供水人没黑没白的奋战在施工一线,为了照顾孩子,有的职工甚至把自己的孩子扔到施工车辆的驾驶室。15个日日夜夜,供水人凭借着自己的双手自己建成了这座水厂。”
 
众所周知,泉城济南东南高西北低,特殊的地形给济南供水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保证工业生产与百姓的生活用水需要,我市开始实施了“采外补内”的措施,逐渐转移开采中心。 1980年,大杨水厂相继建成通水;1982年5月,中李庄水厂、宿家张水厂建成通水。形成了当时济南市24万立方米/日的供水能力。“80年代初,由于泉水枯竭,我们尝试引入地表客水,1987年,黄河水厂建成通水,但由于“黄河洪峰”、“黄河断流”、“黄河结冰”、“黄河冰凌”等原因的影响,全年四分之一的时间不能取水”。1988年6月,在南部城区建成日供水5万立方米的南郊水厂,标志着济南市结束了完全依赖地下水的历史,缓解了济南市区供水紧张的状况。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城市供水再度告急。为缓解市区用水紧张状况,1990年,自来水公司投资1440万元进行应急工程建设,相继建成了七里河加压站、二七加压站、甸柳庄加压站和八里洼加压站,更换29台深井泵、新打8眼井,调整5条输水干管,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用水状况。该工程就是当年的“1440工程”,此举被济南市政府列为当年为民所办的十件好事之首。同时,为保泉应急,济南市委决定引入“客水”资源,建设引黄保泉(一、二期)和卧虎山引水工程。鹊山调蓄水库、玉清湖水库、玉清水厂相继建成供水。1998年,启动引黄保泉一期工程,水源地在西城建设冷庄、桥子里。市区水厂派出技术骨干支援,老市区人凭借着过硬的本领和技术,创造1小时20分钟安装一台深水泵的纪录,开创济南供水史先例。有了黄河水和水库水的补给之后,济南地下泉水从岌岌可危中解脱了出来。自此以后,大部分的济南人远离了泉水的滋润,自来水管里流淌的是水库引来的黄河水,抑或是水库蓄水。
 
QQ截图20190906144530
 
供水管网从单一到“五纵五横”
 
十围之木始生如蘖,城市发展,供水先行。90年代末,济南市大兴水源地开发建设,泉城济南不在“靠天”吃水。2000年6月,济南南部水库枯竭,市区南部被迫实行定时供水,40万南部居民饱尝了2个月的盼水之苦。“水荒”向泉城人民发出了警示:济南的富水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日子,济南人将要为保护“生命之源”做出不懈的努力。
 
事实上,早在1997年的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修建水库、引黄保泉、改变泉城供水结构”,就被作为济南“五年大变样”的重要项目确定下来。1998年6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济南市开始实施“引黄保泉”供水重点工程。为了筹措资金,济南水务集团(原济南市自来水公司)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建设债券等多种融资渠道,先后筹资20多亿元用于“引黄保泉”的重点工程。这项“引黄保泉”的重点工程共包括两个水库和一座日产40万吨的现代化地表水厂及输干管网配套工程。鹊山调蓄水库蓄水量4600万立方米,玉清湖调蓄水库蓄水量4850万立方米,完全可以保证济南市的城市供水。对于这个关系济南发展命脉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山东省和济南市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2000年4月,投资5.6亿元的鹊山调蓄水库开始向市区供水。它的建成,为黄河水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解决济南天桥以北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2000年,济南遭遇有史以来第一次“水荒”,地下水位仅为21.31米。正因为鹊山水库的建成,才为“北水南输”,保证南部地区定时供水提供了保障。
 
2000年12月29日,玉清湖水库建成通水,老一代供水人再接再厉,相继完成了沉沙池一号、二号泵站建设任务,使水库正常蓄水,玉清水厂和辛庄加压站也按期完工。2001年7月9日,玉清水厂开始向市区正式供水,加上黄河水厂的供水能力,两大水库、两个水厂每天可向市区供黄河水80万吨。

 
QQ截图20190906144653
 
“采外补内”、“封井保泉”、“中水回用”、“节水保泉”、“引黄保泉”,经过60年的发展,济南已经形成了多水源的供水格局,济南人喝水不在“靠天”。供水管网从单一到“五纵五横”“城市血脉”更加畅通。
 
驶上建设现代供水企业快车道
 
自1934年4月2日济南市自来水筹备委员会成立,85年来,济南水务人用体力和意志守护着济南水脉。虽然有了充裕的自来水供给,但是喝了几千年的泉水突然“断顿”了,济南人总觉得少了什么。时至今日,也能经常看到济南人带着小桶、瓶子等工具去黑虎泉打泉水喝。为方便市民饮用泉水,政府也增设了饮泉点。
 
提到济南水务,就不得不说“小白热线”。为了保证老百姓的用水质量,提高服务水平,1996年6月21日,“小白热线”正式开通。热线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劳动模范白维营同志的名字命名,开创全国水务行业主动服务、全面服务的先河。自1996年成立至今,“小白热线”一直坚持24小时受理市民的信息咨询、故障报修、投诉与建议、客户需求调查等服务,全年无休,年话务量达到30万个。随着时代的发展,济南市供水服务也不断优化升级,2013年,全国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大型供水客户服务中心在济南启用。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出水费、催缴、停水、温馨提示等“差异化、定制化、定向化”服务,供水服务实现了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服务体系。
 
QQ截图20190906144750
 
百姓用水,看似平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被视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影响着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今,济南水务集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济南市市委、市政府“1+474”工作体系,按照济南城市发展规划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部署,围绕城市建设重点,济南水务集团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完善供水基础配套设施,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实现“大水务”发展,做大主业;以“优质化”“自动化”项目推进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和“无人值守”加压站建设,优先选用技术性能先进的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实现水厂、加压站高标准、现代化管理目标;以“规范化”项目推进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水务制度流程管理体系的再梳理、再完善,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企业管理目标;“智能化”项目提速,有力推进“智慧水务”规划项目开发,实施物联网平台、数据中心建设,建成并应用营销数据分析平台和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落实各项“两创”服务措施,创建新型客户关系和现代化客户关系,为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基础。
 
近年来,济南水务集团大力实施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质提升、管网升级、分质供水、直饮水推广等举措,力促供水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再上新高度,多元化的现代供水格局雏形初现。一方面,对南郊、分水岭、雪山等水厂启动实施制水水质深度处理工艺改造,保障从原水来水、水厂制水、管网输水、二次供水直至用户龙头终端的水质安全;另一方面,“破冰”分质供水,在山水华府、鲁能公馆、省科学院、市委宿舍四个社区进行试点,让1858户居民提前尝到了优质地下水的“甜头”。正在东部地区建设的东湖、旅游路、济钢水厂3座现代化水厂,2019年底,有望具备通水条件。届时,东部每天将增加50万吨的供水能力。历经长达6年的谈判磋商,济南水务集团收回了蓝山香港在泓泉公司35%的股权,为今后提升济南市水厂管理水平、运营能力,确保泉城市民正常用水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今后供水事业顺应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2月27日,长清区政府、城投集团、济南水务集团、长清区自来水服务中心共同签订了《市、区水务一体化整合四方协议》,标志着济南主城区和长清区水务实现了大融合。同时,济南水务还将为西部投资项目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提升改善长清区投资环境,助推产业升级、招商引资、发展提速、转型跨越。
 
QQ截图20190906144830
 
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全面拓展”小白热线”服务、管理功能,由原有16个坐席增设为28个坐席,最多可实现36条外线呼入,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将“小白热线”打造成供水服务热线指挥中心,全面提升优质化服务体系。同时,济南水务集团便民服务新平台“济南水务APP”同步上线。“用户下载‘济南水务APP’,便可实现交水费、查水费、申请电子发票等功能,还可以了解各类用水资讯通知。”济南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崔鹏炜介绍说,“济南水务APP”上线是济南水务集团继官方网站、网页手机版、微信、微博之后打造的又一便民服务新平台。
 
此外,济南水务集团树立“产权有界限,服务无界限”的服务理念,传承“小白精神”,逐步实现了供水服务“以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坐等服务”向“上门服务”的转变,“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多次办理”向“一次办理”的转变,“粗放服务”向“精准服务”的转变,工作上的“简单对接”关系向热情周到的“亲情服务”关系的转变。“2019年,济南水务集团业务办理时限将再次‘提速’,对标合肥、郑州等全国先进城市,落实接水报装3个环节、办理时限3个工作日的服务承诺,实现一次办好。同时,推出各类‘特色服务’‘亮点服务’。”济南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洪军表示,济南水务创新推出“托管式”接水服务,设立“客户管家”,每项接水业务均实行专人负责、全流程追踪的服务模式;围绕打造金牌营商环境“济南样板”,针对济南市招商引资项目推出“三个零”优惠政策,做好项目落地服务,新装单表业务“零跑腿、零资料、零费用”,“‘零跑腿’即在项目签约落地或建设项目方案联合审查核准阶段直至挂表通水,客服中心牵头提供前置服务、全程上门服务,无需客户跑腿;‘零资料’即在上门服务阶段现场指导客户填写《客户申请表》,无需客户提报资料;‘零费用’即水务集团免费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免费提供工程材料、监理,无需客户投资。”
 
从1936年趵突泉厂供水至今,济南市自来水已走过八十年的历程,目前,济南水务拥有玉清、鹊华等规模不同的水厂32座,供水管线总长约3512千米,最大口径达到2.4米。设计日供水能力139万立方米,常规日供水量105万立方米,另外还有一定开采能力的地下水储备水源。供水范围西至大学城、南至分水岭、东至巨野河、北至黄河,供水服务面积约500平方千米,服务人口约350万人。八十年的时间,既是一部城市自来水的发展史,又是一部服务民生的探索史,更是伴随新中国成立一部展现水务辉煌成就的光荣史。水,如同一个城市的脉搏,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润泽了天地万物,滋养了城市灵魂。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