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笔绘宏图 新城入画来
麻城住建发展解码
本刊记者 王燕萍 李孟 通讯员 蔡高洁
从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到令人流连忘返的杜鹃花城;从贫瘠的闭塞小城,到中部地区交通枢纽中心初成的特产名城……黄冈麻城,这座红色古城崛起的蜕变历程,是一条创新之路,是一曲奋进之歌,秉承“黄冈争首强,中部争百强,挺进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目标,奋力前行。
行进麻城,一座座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一条条柏油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城市游园拔地而起……目及之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次次大规模的倾力创建,一次次强力度的合力创建,皆与麻城住建人的心血浇灌密不可分。
俯下身子踏实干 栉风沐雨见真情
精准扶贫工作在麻城已经实施了三年。2016年,麻城市作为住建部脱贫攻坚与共同缔造的试点村,充分地运用角色共谋、发展攻坚,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计划,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麻城贫困率由18.68%降到2018年的4.96%;连续三年在全国扶贫获得A的等次。
2019年是麻城市决战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麻城市住建局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总目标,下了不少硬功夫。今年2月14日,全市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暨脱贫摘帽动员大会,这次大会,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范围最广、方式最特殊。大会报告就只有一个议题:确保2019年脱贫摘帽。
其意义,对麻城来说,是结束长达33年的“国家重点贫困县”这个称号,也标志着将在2020年与全国一起迈进小康社会的新纪元。
安得广厦千万间,要让贫困居民住上安心房。农村危房改造量大面广、任务艰巨。麻城市住建局始终把危房改造工作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农村危房改造的重点。深入村组进行细致排查,建立农村危房存量信息库,健全危房改造“一户一档”台账,改造一户、销号一户,精准实施帮扶改造。
具体而言,要对2009年以来纳入危房改造补助对象范围的所有农户,对全市4类重点对象(4类重点对象即建档立卡贫困户57332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对2559户唯一住房是土坯房的农户消危情况进行入户调查,上述共约6万户贫困户和非贫困土坯房户房屋全部由第三方进行房屋安全认定,并在村、镇、市三级分别建立台账和档案。截止2018年年底,建档立卡59192户,农村危房改造6378户。
“你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习总书记对帮扶干部的深情寄语。为做好扶贫结对工作,该局组建1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队员按照“五天四夜”要求扎实开展帮扶工作,确保10个驻点村、512户贫困户如期脱贫摘帽。
局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局长黄同斌多次深入三河口镇商家塆村、童家河村、半道城村、金盘地村、周家河村等地,每到一村,黄同斌都要同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座谈,全面了解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查看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现场检查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唯一住房土坯房消危改造情况。
俯下身子、甩开膀子,脱贫攻坚才能续写新高度,这是麻城住建人的真情驻足时刻。
夯实品质 民生工程坐上城建首席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建设这个“火车头”,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千百年来,城市文明因水而兴,沿着水岸繁衍,河湖也成为了城市的灵魂和命脉。
麻城护城河是城市的行洪主动脉搏,也是突出的民生短板。为改善城区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味,2019年4月8日,市护城河及月亮湖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这标志着该市目前最大的城市民生工程正式开工。
护城河由东、西护城河与汪家河三条河流组成,全长24公里。市委、市政府顺应市民期盼,决定对护城河及月亮湖实施综合整治,并首次采取PPP模式进行。该项目建设包括护城河综合整治及截污、月亮湖综合整治、城北路网改造、城南湿地公园和东区水系治理等总投资约14亿元,工期为3年完成。
按照护城河整治规划,在不久的将来,一条生态文明、水清岸绿、功能完善、可休闲漫步新的护城河将呈现在市民面前,不仅消灭黑臭水体,修复生态环境,增添城市绿色景观,还让城市更加靓丽。
一项项民生工程在麻城相继铺开,人民幸福感与日俱增,坐拥自然生态优势的麻城,一刻也不曾停止对环境的珍惜爱护。
在麻城,“两河四岸”建设是该市城建重点项目,核心区总面积为10.21平方公里,自实施以来,城区段举水河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广大道、朝圣路延伸线、滨河路、慧东大道等道路相继建成,构成起步区纵横交织的道路网络,昔日无人问津的荒野变成了投资兴业的热土;举水二桥至举水四桥滨河绿化景观带的建设,将区域内景观绿化、堤顶道路、亲水平台融为一体,构成该市单体面积最大、服务功能最全的开放式休闲娱乐场所;水系治理方面,先后完成了东、西护城河治理工程、红山咀排水泵站工程、月亮岩拦水坝工程、举水河(二桥—闵集)两侧迎水坡治理工程、清水引入及污水截留工程、湿地公园土方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既大幅提升了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又整体提升了园区的景观,形成了新的水利风景区。
麻城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按照“外成环、内成网、节点畅通”的要求,该市投资约4500万元建设金广大道东段、滨河路、慧东大道路等道路工程,提高路网密度,提升道路品味。城市综合展览馆、文体中心、麻城中学和污水处理厂相继开建,致力打造“景城一体”园区。此外,启动了两河交汇处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建设,投资1300万元完善慧东大道、金广大道东道路绿化工程建设。
道亦有道,行走在麻城市一条条示范道路上,倍感幸福,道路建设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条道路既是经济大动脉,能够带动一方发展、致富一方百姓,又是一条重要的城乡风景线。
窗体顶端
金桥大道、进士路示范路建设工程按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标准打造,金桥大道道路工程东起将军路口、西止渡槽,道路全长约1600米。
家住金桥新天地的市民田女士对道路的变化更有直观的感受,金桥大道她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时不时地就能看到道路机械保洁车辆。与几年前相比,这条路确实干净多了。每天都能看到一辆道路清洗车辆进行施工,先采用高压水车对作业路面进行高压对冲,将路面积尘、杂物冲往两边,扫地机再对道路进行深度清洁。一趟下去,整条城市道路焕然一新。
绿色筑未来 建筑业提档升级
工厂预制像造汽车零部件,现场装配像搭积木,建造全程都是干作业,随着新型建造方式的改变,装配式建筑逐步在建筑行业展露头角,同样,麻城市也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2018年11月,由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参股公司——湖北绿建杭萧钢结构有限公司承建的麻城创融大厦项目,首根立柱顺利吊装,标志着创融大厦项目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创融大厦是黄冈市首座高层装配式建筑,也是新型绿色推广建筑。总投资1.17亿元,地下1层,地上24层,高98米,总建筑面积3.92万平方米,
据了解,创融大厦项目是2018年麻城市政府重点工程、麻城市首栋5A级办公楼。项目位于麻城市金桥大道与兴信路交叉口处,与麻城市教育局隔路相对,由 1 栋24层塔楼和3层裙楼组成,建设用地面积15407.4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869.26 平方米,主体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所有装配式钢构件由湖北绿建杭萧采用最新型设备在工厂完成生产,项目整体装配率超过70%。
必须承认,黄冈市第一栋真正意义上的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对黄冈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引领作用深远,实现了“盖房子像搭积木”这一绿色建筑理念,为城市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要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不要要从产业上发力,更应要求劳动力提档升级。培育产业工人、推动劳动力的变革,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建筑业技术工人队伍老化、技能水平低下是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工人建设相对缓慢。
湖北省共有2.5万家建筑企业、260多万建筑工人,建筑业总产值已连续5年过万亿元,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建筑工人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等问题频现,已经成为制约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麻城而言,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古城,人口近120万,劳动资源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一人力资源?
2019年5月,大别山(麻城)建筑产业工人培育示范基地落户湖北麻城。该基地既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帮扶大别山片区的重点扶贫项目,还是湖北省首个成建制、成规模的建筑产业工人培育示范教学点和技工输出点。
该基地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麻城市政府、中建三局、湖北城建职院、麻城市职业教育集团共同建设。基地的建设,能有效提升建筑务工人员专业技能、提高经济收入,让大别山连片地区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使贫困群众能通过自身能力脱贫致富。
基地建成运行后,将成为带动老区人民就业、提升建筑产业化水平、扩大建筑劳务输出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在轻风的吹拂下,漫步在麻城街头,道路平整宽阔、绿树鲜花相映、高楼塔吊摩肩、欢声笑语相伴……靓丽整洁、富有内涵、特色鲜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让每一个亲近麻城的人都感到欣喜,麻城蓝图,来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