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城管局: 辩证看待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近段时间,“垃圾分类”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热词。意思是说垃圾分类“逼疯”了上海人!上海人现在不是在分垃圾,就是在丢垃圾的路上……不少人戏言,下一步轮到昆明人,那就更麻烦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呢?关键是平时习惯了混扔,不知道如何分;怕不会分遭到罚款。因而感叹:垃圾分类并不是举手之劳的事!
一些人的担心当然并不是多余的,毕竟有“前车之鉴”——魔都已全面先行先试。然而担心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先学习学习,等到昆明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不至于措手不及。时下资讯十分丰富,上网一搜, 垃圾分类的知识铺天盖地,只要愿意学,大脑里慢慢就会有概念,以至于得心应手。
当然,也有朋友反映,上网看了垃圾分类知识,越看越糊涂,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哪天轮到自己,还是会崩溃的!比如,干垃圾与湿垃圾的分类,就很挑战日常认知:小龙虾为什么是湿垃圾?为什么擦过鼻涕或者抹过眼泪的纸巾不管有多湿都是干垃圾?……实际上,干湿垃圾并不按照水量区分,湿垃圾是指容易腐烂的瓜皮果皮、剩饭剩菜等,而干垃圾多指一些杂七杂八的废弃物。
万事开头难,垃圾分类也是如此。“从不会到会”,一步一步慢慢来,总会达到目标的。而且,在推进过程中,随着宣传的深入、设施设置的完善、分类方法的普及、甚至“本地化”等等,分类会变得简单易懂。比如上海的生活垃圾分成干湿等四类,而昆明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没有干湿垃圾这样的“细分”,操作起来可能会更简单些。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垃圾分类的具体标准,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方式予以细化调整的。相信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学习。若换个思路想想,今天不“强制”分类,美丽中国何时建成?全面小康是个什么样小康?老百姓从哪里分享到更多生态红利?
因此,垃圾分类是迟早的事,是“美丽中国”建设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此时“不分”,更待何时?道路千万条,环保第一条,垃圾不分类,城市两行泪。
十多年前去台湾,听他们说起垃圾分类的事,刚开始也是不习惯,每天最头大的事就是垃圾分类了,早晚要在指定时间去丢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如果错过时间,只能把垃圾放在家里。刚开始不习惯,觉得挺心烦的,时间长了,习惯也就成自然了。(昆明市城市管理局)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