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乡镇试点 湖北小城镇“夹层”尴尬将缓解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 通讯员 陈颖 何蓝)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之间联系的纽带,然而,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二次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不少地方上边是新城新区“高大上”,下边是农村村庄“美如画”。小城镇的地位略显尴尬,脱离了农村却入不了城市。
就湖北省而言,要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小城镇质量。日前,湖北省住建厅公布了首批50个“擦亮小城镇”行动试点镇,鼓励试点乡镇先行先试,鼓励党员、乡贤、企业家、能工巧匠等社会各方参与,力争用两年半时间全省所有乡镇完成改造。
6月25日,中华建设全媒体记者来到试点镇——黄冈市罗田县河铺镇,小镇不大,街道井然有序,看不到传统小镇里常见的空中“蜘蛛网”、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农贸市场、建材市场规规矩矩。
河铺镇区商户肖胜华告诉记者,通过近两年的改造以后,街道上行人也多了,到街上来游览的人也多了,我们的生意也好做了。刚开始时候就是想逃,现在就不一样了,我已经定下心来了,安安心心的养老啊,过日子啊,养孩子啊,都挺好的。
记者身处新昌大道,这条最“复杂”的主干道长1.6公里,污水、雨水、自来水、弱电等管道全部安置得稳稳当当。河铺镇总体经济实力并不雄厚,也没有珍稀的自然资源,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城镇,如何蜕变成“明星镇”“?
据该镇负责人介绍,小镇一开始也面临着乱搭乱建的局面,该镇先后多次组织居民到金寨、蕲春参观学习转变观念,让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动参与到擦亮小城镇行动中来。全体镇村干部集中10天时间拆除违法违建、“五小”等,对遮阳棚破旧招牌统一规范安装。
在环境综合整治上,制定了《河铺镇街道管理办法》,《河铺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建立“街长制”,一人管一条街。
在河铺镇的街道上,家家户户配齐户分类垃圾桶,在替小城镇“保鲜”上,借助社会方力量成立河铺城管大队对镇区进行全天后动态管理。开展联合执法对集镇区域车乱停,道乱占、屋乱建等进行不定期集中整治。
放眼罗田县内,九资河、三里畈、骆驼坳等乡镇已初具规模,拆违治乱、治污清源已成常态性工作。镇村群众通过社区、合作社、商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等形式共同决策,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形成。
然而,这只是湖北省擦亮小城镇行动的“冰山一角”。再看省内其他地市,情况各有不同,竹山县推广“庸派”建筑风格,穿行于竹山乡间,目之所及近是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庸派”居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此外,该县对全县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庸派”风格建筑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农村住房设计与危房改造质量管控等培训。
钟祥市坚持推广八种可复制、可借鉴的美丽乡村典型,有的乡村研制了改良版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有的乡村采取土地流转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有的实行村企共建,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各有各的“金点子”。
湖北省住建厅负责人表示,“擦亮小城镇”行动不能住建部门唱独角戏,要让群众唱主角,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关注小街道、小游园、城市转角处、老旧小区内的公共空间等“夹心地”,要讲好小城故事,塑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地域文化风貌。
据了解,该厅已聘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擦亮小城镇”行动《技术导则》、《技术指南》,将汇编部分典型案例,力争5年时间,打造一批美丽村镇,让小城镇真正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龙头。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