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与扶志并举,输血与造血并重
——衡阳市住建局驻鸡笼村扶贫工作纪实
衡南县鸡笼村地处偏僻、土地贫瘠,公路、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村里既无经济作物又无工厂,经济发展滞后。那时,村里共58个村民小组、5058人,大部分都在外打工,仅老弱幼小留守在家,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衡阳市住建局在该村开展扶贫攻坚以来,全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真情结对,扶贫与扶志相结合。
市住建局数次召开局党委会议,下发专门文件,建立了共计56人的扶贫工作队,分成16个小组分别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各扶贫小组挨户走访,完善帮扶对象信息,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同时,为方便贫困户与扶贫小组的沟通与联系,市住建局还印制了写有帮扶责任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的精准扶贫联系卡,困难户有难处就随时可以联系上负责人。扶贫工作队用脚步丈量作风、用真情体察民情,在鸡笼村4.5公里的村路上走了无数回。有的小组七一期间来到贫困户家中组织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党员活动日;有的小组带着扫把、铁锹、锄头帮助贫困户清扫庭院,整修门前小路;扶贫队、鸡笼村村干部和鸡笼村所有贫困户多次在村支部齐聚一堂组织知识竞赛,脱贫政策讲解等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扶贫干部真正把自己融入群众,与群众谈心交心,投入真感情、真心交朋友,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帮扶不是走过程,而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目前扶贫工作队共计走访600多人次。
二、精准施策,输血与造血并重
贫困户陈辉华两口子都有病在身,不能干重活,女儿也已远嫁他方,生活困苦,整日愁云密布。扶贫小组多次走访后,了解到陈辉华以前养过鸡,于是给他送来了500鸡苗和300斤饲料。陈辉华把鸡散养在后山、田间,吃虫子和山泉水,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鸡”,再经过扶贫队员在朋友圈帮忙“吆喝”,鸡和鸡蛋根本不愁销路。近来,陈辉华心里像喝了蜜,家里的300多只鸡一抢而空,一共卖了15000多元,他计划用这笔钱把屋顶翻新,准备再扩大养鸡规模。“我也能有事干,力所能及,劳动致富,还是要感谢扶贫队。”如今,陈辉华整日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针对全村52户贫困户的不同情况,扶贫队分别采取送资金、送鸡苗、送猪仔、送化肥、送农药、送技术等产业扶贫政策带动,其中种植水稻11户、养殖(鸡、猪)6户。11户种植水稻户已喜获丰收,6户养殖户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咱村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心,你看看。”顺着陈辉华所指望去,如今的鸡笼村,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犹如丝带串起村里一栋栋新居,一条条水渠像毛细血管向农田输送养分,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滋润舒展着村民的心田,鸡舍、田间、果园都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小村庄一片欣欣向荣。衡阳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兴中数次到鸡笼村调研走访,并针对该村情况指出:“扶贫必须做到精准施策,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要想富,先修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曾是鸡笼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拦路虎”,因此,扶贫队当即抓住“主要矛盾”,开始着手完善基础设施。2017年,该局系统党员、干部捐款18.8万元、局党委筹资85万元,一并投入鸡笼村道路、饮水、危房、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村已基本实现“路到家门口,自来水到家,耕用水到田”。同时,市住建局还利用职能条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开展安居扶贫。去年,该村已确定的8户无房危房改造户全部“过伙”入住。今年,计划对该村的3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睡觉都踏实多了,再也不用住在摇摇欲坠的土砖房了。”贫困户谭家仲自从搬进红砖白墙的安置房,开始睡起了“安心觉”。新房里,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窗户都是铝合金的,这让他非常满意。
三、巩固成果,产业与政策扶持双管齐下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更不能掉以轻心。市住建局局长刘兴中近日在鸡笼村召开专题会议,就当前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指出,脱贫攻坚是最紧迫的任务、最底层的民生、最直观的考核。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扶”与“脱”的关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今年要把驻村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脱贫攻坚必须做到认识真提高、政策真把握、问题真触及、领导真抓细。经反复研究,局党委决定今年再筹集50万元并委派两名优秀干部驻村做实鸡笼村产业项目。利用流转土地220亩,种植土枇杷、槲栎树、油茶、石榴、冬枣等果木,成立以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模式为:公司+村委会+鸡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的主要举措,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租金+股金+薪金”的利益联结机制,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做好做实以村为主体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能靠产业脱贫。同时,按照自愿、可行、有效的原则,贫困户的教育、医疗、低保、住房、就业、兜底扶贫等政策的落实由16个小组的联系领导、具体责任人和村干部、贫困户协商完善,确保政策精准到位,让群众实现真脱贫,幸福指数不断提高。(通讯员:曹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