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个社区将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6-21 10:54
 “5颗废电池就能换1个绿色积分。”将自家生活垃圾分好类,每隔几天送到社区的“垃圾分类银行”里,获得的积分累计后,还能换取物品。如今,这已成为雨花区井巷社区居民的生活新常态。
 
  分类垃圾桶走进居民家庭,每天傍晚,家住麻塘桥社区的肖兆平会收拾好家中的可回收垃圾桶、易腐垃圾桶,各自装袋的垃圾被送到楼道口的分类箱,“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肖兆平笑得很开心。
 
  垃圾分类事关群众生活环境改善,事关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局。2018年以来,雨花区在全区发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总动员,并在53个社区展开试点,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一系列创新举措引领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演绎全新的生活时尚。
 
  垃圾分类处理这一“小事”的背后,是大写的民本情怀,是富有远见的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垃圾分类持之以恒,品质雨花未来可期。
 
  多措并举,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米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垃圾分类既是民生的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大事,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深谙这一道理的雨花,为此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雨花区委书记张敏多次强调,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雨花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围绕垃圾分类,雨花打出系列组合拳——
 
  怎样切实打通分类最后一米?雨花区组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教育、卫计、机关、社区、物业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在全市率先出台《雨花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方案》,不仅在生活小区倡导“2+4”分类模式,从容器标准到垃圾投放、收集、运输等各个环节,更有明晰规定。
 
  怎样为分类工作提供坚实保障?除在设施投放、人员配置等方面积极投入外,2018年雨花区财政向各街镇下拨生活垃圾配套经费465万元,各街镇也统筹安排,相应额外配套近130万元,区、街镇两级累计投入社区创建经费595万元。2019年,计划安排5000万元专项经费,确保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良好运行。
 
  怎样引导市民实现新习惯养成?雨花区以街镇和社区为主体,让分类知识进单位、进门店、进小区、进楼栋、进电梯、进家庭,同时落实一份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南、一组宣传橱窗、一批楼道单元口(或电梯间)宣传栏、一批两分类垃圾投放指引牌的“四个一”,真正构建起了生活小区常态化入户宣传机制。
 
  怎样实现分类工作的不断提质?2019年,雨花区将在更多社区打造精细化的垃圾处理全环节:为家庭提供湿垃圾容器,在楼栋单元口分别设置干湿两分类垃圾桶;在小区设置装修(建筑)、大件垃圾暂存点和分拣小屋,并配备1名分拣人员和1台电动转运车;分类后的干、湿垃圾,由环卫部门组建专业车队,运输至长沙市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置。
 
  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素月介绍,目前雨花实现垃圾分类四个率先:率先研究制订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率先明确社区宣传规范,率先开展全区培训并组织现场观摩,率先下拨社区创建经费。在2018年已完成53个社区试点的基础上,2019年将实现全区144个社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基层自治,垃圾分类金点子层出不穷
 
  一座由旧自行车棚改造而来的垃圾分类小屋内,编织袋、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分门别类,堆放得整整齐齐。走进雨花区枫树山社区,这样一处“绿色港湾”垃圾分类分拣站让人耳目一新。
 
  70岁的吴艳红是“绿色港湾”常客,她把自家可回收的垃圾集中送到这里,还不定期带着孙子和志愿者等一起,参与到垃圾的二次分拣中。通过创新“社区自治+义工”模式,垃圾分类已在枫树山社区实现定人、定时、定点。“每周三晚是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日,我们会组织一些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居民增强垃圾分类意识。”社区负责人说。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知易行难”的社会性工作,要让市民从“思想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需要创新力量的不断引领。雨花区副区长蔡泽敏表示,如今的雨花,正通过街道主导、社区自治、条块结合模式,让垃圾分类“金点子”在基层层出不穷,从城区到乡村掀起新时尚。
 
  在井巷社区的“垃圾分类银行”,近20平方米的空间内,废品回收区、积分登记区等十分醒目。社区居民对垃圾收集、分类投放,都可记录在“绿色存折”上,并由此算成分值,累计到一定积分后即可在“雷锋超市”兑换成相应的商品或享受购物折扣。“积满100分,就能兑换一张30元的超市消费券。钱虽然不多,但是垃圾分类的举手之劳既环保又能得实惠,何乐而不为呢?”居民吴固根乐呵呵地说。
 
  推动农村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在跳马镇,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正刷新着乡村风貌。
 
  走进喜雨村,一栋白墙青瓦的精致平房,正是该村的可回收垃圾分拣站:180余平方米的平房内,有序隔成数个“包间”,各种可回收垃圾分门别类“住”在这,每个区域都有标识牌注明“房客”身份——玻璃瓶、易拉罐、灯泡、旧衣服、铝合金等,还有一间特殊的房间,专门用来存放有毒有害垃圾。近年来,喜雨村通过为每户发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两个桶,专职保洁员定时上门收集,不可回收垃圾运往镇垃圾压缩站,可回收垃圾在村分拣站分类处理等方式,小村庄变身“零垃圾村”。
 
  让垃圾分类“入乡随俗”,更多符合农村实情的分类方式在跳马推进:每个村都建立了可回收垃圾分拣站,“户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处理”分类回收模式正在践行;在关刀新村试点引进移动树枝粉碎机,其能将沿路的废树枝吞下秒变粉末,帮“花木之乡”解决了苗木修剪后树枝堆积以及村民焚枝等系列问题。
 
  推进垃圾分类,共享美好生活!这已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追求,雨花大地,一幅更清洁、更清新、更清爽的生活图景正徐徐舒展。
 
  全民参与,唱响美洁家园大合唱
 
  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一场在雨花区雅境中学举行的推进垃圾分类活动上,小细节彰显了孩子们的文明大素养。通过快板、情景剧等方式,学生们不仅在舞台上积极倡导垃圾分类,活动结束后,现场留下的上百个矿泉水瓶也被他们带走,并细心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是一场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大变革,涉及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需要全社会深度动员和参与。深谙这一道理的雨花,让市民们在自我服务中挑重担、在自我管理中当主角,全员唱响了美洁家园的大合唱。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雨花区向85所区属公办学校、十万余名学子发出总动员令,在完善校园内垃圾分类桶、环保小屋和宣传栏配套设施的同时,积极编制垃圾分类环保丛书,举行主题班会、编写宣传板报,一系列行为让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同时,通过“大手牵小手”、“21天环保养成记——雨花学子保卫蓝天”寒假实践、以环保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倡导者、生力军。
 
  以开放自信的主人翁姿态,千千万万雨花人在垃圾分类的实践中身体力行——
 
  党员志愿者来了!雨花区党政机关率先行动,区治大院全面投放分类垃圾容器,机关办公室分发分类收纳袋,党员干部示范先行。与此同时,全区1600余名党员志愿者组成多支小分队,深入社区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和志愿服务,引导居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社会组织来了!打造垃圾分类课堂向居民传播低碳生活理念、通过形式鲜活的游戏引导孩子争当“绿伞小卫士”……“益友会”等诸多环保社会组织在雨花发力,蓝天白云志愿红,辉映成最美的城市风景。
 
  爱心企业来了!如今,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180余个免费“小蓝箱”,已在雨花诸多社区上岗,为居民们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助力。
 
  城水相依、绿意相融、城区精美、内外兼修。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提升的是城市宜居品质,滋养的是百姓文明情怀,以此为推手,雨花不断刷新城东南风貌,让城市精彩、让生活出彩!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