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奋力谱写城市建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省会城市,面对快速城镇化和经济稳增长等方面的发展任务,如何致力于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培育好金山银山?以人民为中心,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近年来,南昌立足“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兑现了向市民许下的“美丽南昌·幸福家园”“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庄严承诺,南昌城市面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城市建管高质量发展,没有终点。未来,南昌将用足绣花功夫,对城市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体现新时代发展、彰显南昌特色、顺应人民期盼的城市建管之路,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
一条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城市建设之路
5月20日,家住红谷滩新区凤凰花园的90后“上班族”程小钰在家细嚼慢咽吃完早点,从容地开车去青云谱区上班。自一个多月前南昌洪都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高架实现通车后,程小钰开车去青云谱区上班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压缩为30分钟。“以前早上急急忙忙,啃两口面包就赶着上班。自从高架通车后,上班路上堵车的时间省下来,可以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好好吃顿早餐,一天工作都是好心情。”程小钰说,不光是上班路,出游路也更便利,“无论是往东去瑶湖、艾溪湖,还是往西去湾里梅岭,全家出游都比以往快捷通畅得多。”
南昌城市建设注重顺应人民期盼,着力提升大南昌都市圈整体功能品质,加速城市交通快速化立体化发展。沿江南大道快速路使老城区直通南外环,昌九快速路完善红谷滩新区、新建区交通,红谷隧道开启“3分钟过江”时代,前湖大道快速路实现朝阳大桥至湾里15分钟……一条条快速路延伸,市域交通网织得更加密实,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南昌城市建设的“加速度”助力城市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让像程小钰一样的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轨道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迈向高水平的有力支撑。随着地铁1号线、2号线首通段先后开通,南昌跨入地铁“换乘时代”。
王平,南昌一家地产公司的法务,出差是常态。以往坐公交掐不准时间,如今他不再因此事而烦恼。因为南昌地铁1号线和2号线首通段的开通,让他去西客站不用再挤公交担心堵车,地铁让出行变得更加舒适。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地铁开通前,感觉南昌很大,九龙湖很遥远,如今,地铁使新老城区连通,城市区域距离“变短”了。目前,南昌地铁2号线全线开通进入倒计时,地铁3、4号线建设有序推进,随着更多地铁线网的建设运行,纵横交错的地铁将编织起城市交通大格局,让城市运行效率得以提升,让市民工作和生活得以“提速”。
根据规划,未来南昌城市干线路网建设,将更胸怀全局,站在“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全省区域发展格局中规划城市功能,增强省会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这两天,家住西湖区金盘路的居民孟文芹正忙着装修新房。在新房里,孟文芹把窗帘一拉,阳光从窗户透进来,把整个屋子照得亮堂堂的。“棚改政策好,让我能够搬离阴暗潮湿的旧居,住进这宽敞明亮的新房,打心眼里开心。”孟文芹说。
孟文芹是金盘路片区棚改的被征收户。之前,孟文芹一家三口挤住在一个60余平方米的低矮小平房里。环境脏乱不说,长年还照射不到阳光。2017年,当西湖区启动解放西路(金盘路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时,孟文芹当即签好征迁协议,带头支持棚改工作。
今年3月,孟文芹利用征迁补偿款,在距老房子不远的地方重新置办了一套商品房。新房阳光充足,交通便利。“我们准备简单装修好就尽快入住。”对于未来的生活,孟文芹眼里满是期待。
旧改棚改,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2019年,南昌在2018年提前3个月完成2124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基础上,正按照“拆、改、提、留、建”的思路,继续推进旧城区改造,稳步推进27278户棚户区改造。
走进南昌县王家社区,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宽敞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景色秀丽的休闲公园和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绿化设施。然而,早在两年前,这个开放式的老旧社区还是另外一番景象,路面破损、污水横流、车辆乱停……脏乱差的环境与旁边美丽的澄碧湖公园格格不入,犹如澄碧湖边上的一块“伤疤”。
王家社区的转变得益于南昌县实施的老旧社区改造工程。2017年8月,南昌县启动王家社区改造,历时半年时间,对其进行精品化打造,主要实施了建筑立面改造、雨污分流“阻改通”、道路“白改黑”、路灯“暗改亮”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及功能。经过改造后的王家社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感谢政府实施的老旧社区民生改造工程,让我们老旧社区‘旧貌换新颜’,使我们广大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真是‘恰噶’。”王家社区居民张妹兰笑着说。
大力完善基础设施、继续推进旧改棚改、加快推进老旧社区环境整治……南昌城市建设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过紧日子意识,把钱花在刀刃上,把钱都用在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中,2019年南昌正在实施总投资1547.7亿元的67个城市建设重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68亿元。
一道擦亮青山绿水“颜值”的城市生态之景
蜿蜒小道、茵茵绿草,葱葱绿树、清澈水面……走进青山湖区幸福渠水系寰宇万象湿地公园,眼前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只要天气晴好,青山湖区京东镇月坊村村民胡留斌就会带着7岁的孙子来公园东岸散步。多年以前,这一带由于工业企业和养殖场聚集,污水无序排放,幸福渠变成了“臭水沟”。“那时候沟渠沿线有很多企业没有生态环保意识,使幸福渠流域污染日趋严重,水体质量和周边环境急剧恶化,水质一度达到劣五类,周边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青山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熊春红说。
回应民生关切,2014年全市重点项目幸福渠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对幸福渠流域50平方公里范围进行整体开发。经过5年整治开发,昔日的“臭水沟”成了名符其实的“幸福”渠:碧草清流,百花锦簇,附近的居民来此散步的越来越多,远方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孩子,爷爷和你这么大的时候,幸福渠就是这样。我和好朋友们常聚在这里采菱角。”眼前的生态美景,让胡留斌不禁与孙辈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坦言,在他儿时幸福渠是一条天然的雨水渠,现在变成了湿地公园,更美了。
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自古以来,南昌境内水网密布,现今水域总面积占全市区域面积的29.8%,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名列第一。百姓依水而生,如何治理好水环境、做好水文章很大程度上成为居民生态环境获得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南昌高位推动构建“市县乡村全覆盖、江河湖库全纳入、区域流域相结合”四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全面实施“清河行动”、歼灭黑臭水体等举措,2018年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为88.9%,17个县区跨界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1%,比上年上升11.7个百分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水量达标率为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试点前的80%提高至93.5%。
5月19日,雨后的九龙湖畔,青山绿水,风姿潋滟,市民在湖畔建起的九龙湖公园留影、漫步。而在2014年以前,这方水域才不过600亩左右。后来,南昌通过九龙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清淤1000万方,湖水面积扩大到2641亩,环湖主沿路达到10.276公里,水线和道路红线间建起了九龙湖公园。从一湖清水到山水林田湖草共荣共生,如今的九龙湖公园带旺了人气,还推动了周边的商业及住宅开发。
透过九龙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不难发现:单靠水无法“变现”金山银山,只有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打通彼此“关节”与“经脉”,方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如今,南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精彩还在继续:由九龙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45个项目“丰满支撑”起的《南昌市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亮相,力争在2022年前,将南昌打造为全省乃至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样板。
水环境的治理、开发,让百姓拍手称快,而依托南昌主要水系——赣江带来的灯光视觉同样让百姓“叫好”。夜幕降临,灯火阑珊。漫步于赣江风光带,一江两岸准时亮起“灯光秀”,绚丽灯光带神奇地幻化成一幅动静兼备、流光溢彩的“山水画卷”。200多栋高楼上射出的光束,在江面立体水幕上形成投影,诉说豫章故事,展现南昌新变,灵动水韵、迷人光彩令人流连忘返。
今年46岁的市民高先生是一名老南昌。在他的记忆中,赣东大堤曾经滩涂满布,一片荒凉。“我记得以前赣东大堤周边垃圾场、物流场、砂场、搅拌厂、船厂‘五乱’现象非常突出,用脏、乱、差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然而,让他不曾想到的是,短短几年时间,一度被居民诟病的赣东大堤沧海几度,斗转星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打开窗就是风景,特别是到了晚上,沿着岸边散步、运动好似已成为居民的习惯。”高先生说:“跟着灯光的闪动,带着家人,沿江边散个小步,心情说不出的舒畅。”
城市即风景,满眼皆风光。城市风景以水环境治理出的良好生态为“底色”,青山绿水间,擦亮了城市的“高颜值”。
一幅用足“绣花功夫”的城市管理之画
5月20日,市民张先生正驾车在红谷滩新区某主干道正常行驶,却被执勤交警拦下告知未年检。张先生满脸疑惑:“我在开车,交警没看我相关证件,怎么知道我的车没年检?”执勤交警指着十字路口的“电子眼”说:“人哪有那么‘火眼金睛’,是‘电子警察’发现的。”南昌交警部门对每辆途经“电子眼”的机动车进行大数据分析,能立刻获得车辆未年检的信息并传至路面执勤交警。张先生被劝导立刻去补办了车检手续。“电子警察”有了大数据分析的“加持”,让路面交通少了一份危险,多了一份安全。
南昌艾溪湖北路的101智慧大厦指挥中心里,有一块100平方米的LED大屏幕。南昌高新区的天网、地网、城管监控的1500多个摄像头画面,都可以在大屏幕显示,实现数据共享。垃圾溢满、流动摊点、道路遗撒、流动占道广告等问题在发现后被记录下来,随后由工作人员发送到所属辖区的执法部门,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处置并通过系统立即反馈。
采访时,大屏幕上显示高新二路与火炬大街交叉口东北角有几处流动摊贩。工作人员张伟发现后,立刻记录并将任务下派给所属城管中队。执法人员去现场执法并及时反馈信息给指挥中心,整个过程20分钟就完成了。
推动城市管理从“大而化之”的粗放型管理向“科学精细”的现代化治理转变,是城市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南昌精细化管理城市,城市功能告别“短板缺失”,实现“品质升级”:实施了804项道路“白改黑”、路灯“暗改亮”、架空管线“上改下”、老旧社区“旧改新”、建筑立面“面改美”、城市出入口“阻改通”、园林绿化“绿改彩”等环境提升改造项目。其中高标准打造的“江西第一路”、“南昌长安街”暨“一纵一横”建筑立面综合整治项目成为南昌新名片。
“以克论净”考核试点推行,机械化清扫率严控区道路(主干道)覆盖达100%,严控区道路路面污染物重量基本都低于8g/平方米,且市、区两级环卫机械化作业大型车辆在线监管平台上线运行。据了解,2019年南昌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美丽南昌·幸福家园”三年上台阶城市管理项目共有十三大类1034小项。
5月20日,一辆即将右转弯驶入抚生路的公交车缓缓停在了斑马线前,耐心等候行人的通过。正在路口停车等候红灯的的士司机刘师傅看到这一幕,向公交车司机竖起了大拇指,两位司机相视一笑,城市文明在潜移默化中传递。
“现在城市文明的氛围越来越浓,百姓文明意识增强。我认为,无论是在斑马线上还是斑马线外,无论身旁是否有无摄像头或交警,我们都应做到文明出行、遵纪守法、互相礼让。”有20年驾龄的市民王绍平告诉记者,一次他驾车行驶在爱国路由南向北途经省人民医院门前,一名年轻女子正搀扶着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太太行动不便走路十分缓慢,在密集的车流中很难顺利通过马路。他将车缓慢地停了下来,不仅自己让了路,还帮两人阻止了后面的车辆。“停车后,我摆手示意让她俩从我的车前过马路,年轻女子当即给我点了个赞,脸上那称赞的笑容让我至今难忘。”
城市的人行横道上多了“车让行人”的醒目字眼;在人流车辆较多的十字路口,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搀扶着年迈老人走过马路、为问路的市民指引路线……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成为南昌的新风尚。
“您好,我是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是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今天你垃圾分类了吗……”5月17日上午,青云谱区岱山街道君湖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活动,志愿者们挨家挨户地进行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和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袋,通过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方法,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耐心解答了居民提出的日常垃圾分类难题。
类似开展垃圾分类入户的志愿宣传活动,已在南昌常态化开展,南昌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约60万人,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5042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44099个。
智慧、文明正不断“绣”出这个城市的精细之美,让城市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