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株洲园林
作为一个曾创下新中国工业100多项“第一”的城市,很长一段时间内,产业之兴与生态之乏成为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币两面”。
不突破生态制约,敲不烂发展瓶颈。2005年,株洲全面铺开绿化建设,仅用2年,就从北京抱回“国家园林城市”的招牌。工业老城忽然从“黑黢黢”出落成“水灵灵”,在省内外引发关注,好评如潮。
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株洲绿化铺好骨架筑牢基础。此后,“逐绿”成为发展共识,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百园行动” “城市绿荫行动”等深入实施,城区扩绿以看得见的速度蔓延。
既要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绿色幸福需求,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生态底色,显然,“国家园林城市”需要再提质。
于是,今年初,“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首次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发行业内外热议。就在上个月,住建部园林处专家受邀来株考察创建前期工作。
简单来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目前我国最高级别的城市绿化荣誉,申报城市必须已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头衔上看,前者比后者只是多了“生态”一词,难也难在这两个字。
与国家园林城市评比中侧重城市的园林绿化指标不同,“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更注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之“园林城市”的评比标准,还多了诸如本地植物指数、地区生态保护等数十项指标。目前,全国仅有徐州、苏州、昆山等11个城市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
换言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非易事,那么,当前株洲园林到底有哪些亮点跟隐疾?
【亮点一】大型综合公园越来越多
穿过“1936广场”,在“清水塘站”驻足片刻,走林荫步道,或爬登山小道,不到十分钟,就可在雪峰岭山顶的凉亭休憩。
今年5月1日上午,雪峰岭公园正式开园。这座位于石峰区轨道科技城中部、紧邻城轨田心东站、依山而建的市级综合性公园,将生态休闲与轨道文化相结合,让石峰区居民逛公园有了除石峰公园之外的新选择。
雪峰岭公园开园之时,城南的凤凰山公园建设正酣。这将会是一座市级中央山体公园,还包含凤湖和凰湖两个水系公园,今后,芦淞区董家塅片区的休闲配套功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公园是城市绿化最为重要的一环。这几年,株洲人发现,城市公园越来越多了。
除了雪峰岭公园外,石峰区清水塘城市公园即将开工建设。眼下,芦淞区枫溪山体公园正在建设,荷塘区新苗公园、日月湖公园进入开园倒计时,而天元区博古山公园也计划年内面世。加上已经对外开放的万丰湖、河东湘江风光带,到2020年,城区综合公园有望达到20个。
公园各具特色又都最大程度保持原始生态,避免“千园一面”。日月湖湿地水系公园,枫溪山原生态山体公园都是,而现代气息浓厚的博古山公园,将填补市内综合体育公园的空白。
打开地图,以公园任意一处外墙为圆心,以500米为半径画圆,所得面积就是该公园半径覆盖面积。这是一项重要的绿化指标,根据要求,20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要达到300米,5000平方米以上的则要达到500米。
“公园服务半径事实上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的是让公园均匀分布,让更多市民能有休闲场所。”市园林绿化中心绿化管理科科长陈回华介绍,近几年的公园建设主要是填补区域公园空白。
大公园重塑城市“面子”,小游园则注重城市“里子”。
5月31日上午,天元大桥河东桥头一处小游园内,老人们下棋、唱歌、跳舞不亦乐乎,这个小游园花坛环绕,其间乔木灌木错落有致,附近还有上肢牵引器、太极推揉器等健身器材。
从2015年的“百园行动”,再到“城市绿荫行动”中的小游园建设,城区上百个小游园投入使用后,这种供城市行人作短暂游憩的场地,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就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绿色“获得感”。
【隐疾一】公园设施不够人性化
公园作为大型公共设施,在满足市民生活休闲需要的同时,也需要设身处地为市民着想,尤其要照顾到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要。
5月21日,雪峰岭公园人气十足,老年人腰鼓班在山顶的凉亭里火热开班,市民穿梭在树木间不停拍照。见记者来采访,不少市民前来提建议,“吐槽”最多的,是休息桌椅跟“诡异”的游步道。
在公园山顶类似观景台的一处平坦地带设有几条长椅,“这里又没有树木遮阴,大热天谁去坐这椅子?”一位市民说道:“反而林间小路倒没有太多休息的地方。”
游步道由一块块石板组成,石板间距35厘米左右。记者走了一遍发现,这个距离,成人跨一步太大,跨小了走太慢,行走时必须得低头看路,否则极易踏空。“这哪还有精力欣赏花草树木啊!”一位市民无奈道。
随后,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座公园发现,都多多少少存在类似上述设施不够人性化的问题。
“生态园林城市更重视如何为市民提供更好的舒适宜居环境,对于质量、水平的要求更高。”在5月9日召开的调研反馈会上,住建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园林处处长张晓军直言,“公园建设要量更要质,要在细节处下功夫,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他接着举例道:“有些公园设置的长凳是大理石材质的,夏天烫人,冬天易着凉。有些护坡倾斜度太大,不方便老人小孩同行。”
这一点也引起了市政府的注意,在5月末的一次调研中,一位市领导强调:公园建设始终要以人文本,顺其自然,在细节之处体现人文关怀,为市民提供理想舒适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休闲空间。
【亮点二】道路、停车场、屋顶立体绿化初见成效
夏天到来,不过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的职工不再担心爱车被暴晒,因为这里有个林荫停车场。
6月2日上午,记者在该单位看到,停车场内栽植了桂花树、无患子、香樟、栾树等高大乔木以及冬青、石楠、山茶、女贞、春娟等灌木及地被。
“林荫停车场景观运用了树阵式、乔灌式的绿化形式设计,注意了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的搭配,可防止车辆在阳光下被‘烤’。”芦淞区绿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停车场是今年芦淞区林荫停车场改造项目之一,改造后拥有车位80余个。
所谓林荫停车场,也称生态停车场,即停车位间种植有乔木,或通过永远式绿化方式进行遮阴,满足绿化遮阴面积大于或等于停车场面积30%的停车场。
据了解,在芦淞区市建小区、608所职工活动中心,荷塘区株硬集团钻石大厦、职教城实训中心,石峰区万泥塘林等地都已建有林荫停车场。目前全市已建成 22 个林荫停车场。
屋顶也绿了。丽景滨江、时代·云龙城等8个项目实施屋顶绿化建设。这些项目全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成为社会参与和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示范项目。
春夏之交的环保大道生机盎然,路旁绿树掩映。航空大道、服饰大道、千亿大道、云龙大道、新丰路、迎新路等多条道路,都被绿树包围,车在绿中穿行。
“林荫大道可形成标志性的景观效果,也充分发挥行道树遮荫、降温、滤尘、降噪和防风的作用,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市园林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已建成中车大道 、田心大道、环保大道等25条林荫道路。
【隐疾二】园林科研硬软件亟待提升
园林绿化是专业货、技术活,一个地方的园林科研水平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园林绿化质量。
株洲市园林科研中心没有实验室,实验器材堆放在一间办公室里。一位工作人员从纸箱子里拿出两罐土,上面贴着“天元区”的标签。
“这是前几年做的天元区土壤检测样品。”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园林科研中心有部分器材及药品,但几乎无法开展大型土壤、水、病虫害控制等实验,“任何实验室都有基本规范,比如防火防风要求、有毒气体控制等。”
此外,市园林科研中心目前也没有培植基地,如果从外地引进新品种,也无法进行观测、实验等,换言之,也就无法把关。
“目前科研能力偏弱,对新品种、新材料的应用不及时,园林指导能力也受限。”市园林科研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
在他看来,地市级的园林科研,一定要落在以解决园林绿化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追求产研一体化,研发与推广并重。他介绍,目前省内有能力实现园林科研产学一体化的城市,只有长沙、岳阳、常德。
提升园林科研水平,无非完善硬软件、与高校合作两个方向,株洲园林科研也有过高光时刻。2013年,市园林科研中心与中南大学合作的“宿根花卉开发及应用模式研究”经省林业厅立项,最终通过省科技厅、林业厅联合验收。遗憾的是,因为条件所限,项目没能成功推广。
不过,在随后几年,市园林科研中心注重实用性研究,类似王家坪立交桥体绿化、樟树病虫害管理等项目,都取得成绩。
“但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与基地,始终在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上述负责人坦言,“到今天还有不少人认为园林绿化就是种树,这是大错特错的,植物有季节性、地域性,又是动态管理过程,需要大量专业知识。”
也不是没有教训。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多年前,株洲将外地引进的高杆黄花槐种在泰山路、新华路,最后都未能成活。
根据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城市园林绿化科研,必须具有以城市园林绿化研究、成果推广和科普宣传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独立或合作模式的科研机构和生产基园林地,并具有与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及科研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术队伍,且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资金保障到位。
就目前来看,显然路阻且长。
【亮点三】株洲园林绿化进入监管时代
今年1月1日起,《株洲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自此,株洲园林绿化进入监管时代。《规定》对我市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做了更为规范及明确的要求。
2017年4月,园林工程施工资质取消之后,“零门槛”的市场一度鱼龙混杂,整体园林质量开始出现下滑。为规范市场、加强监管,同年12月,住建部又印发《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这即是“园林监管”的由来。
“一段时间以来,株洲部分园林绿化项目存在规划设计参与广度、深度不到位,建设不按设计图纸及标准规范施工,监理工作缺乏专业性及施工队伍良莠不齐等问题。”市园林绿化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定有多重转变。
根据《规定》,株洲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所涉及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按规定安排不低于该项目建设工程总投资2%费用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与此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和市政公用项目中涉及园林绿化工程方案应当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评审;其初步设计经审查应当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后,方可进入后续审批程序。
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应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予以监督管理,未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方案和设计审查、施工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监督的,财政、审计和相关职能部门不予进行工程预算、结算和项目移交等后续工作。
数据显示,《规定》实施至今,市园林绿化中心已对55个项目登记建档,对43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监管工作,对不规范操作提出立即整改意见62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5份。
【隐疾三】大批文件已经失效 数字园林仍待起步
对株洲来说,园林监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何行业监管都是万事开头难,鲜为人知的是,前文提到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5份,其中只有5家整改到位,逾期未改的有17家。
“无法可依是最重要的原因。”市园林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园林监管“法律空白”。监管标准仍采用“国标”,例如株洲上述《规定》只是政府规范性文件,具体处罚时仍没有依据。加之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仍未建立,使得监管似乎没有抓手,又导致拒不整改。
事实上,不仅园林监管无法可依,目前整个株洲园林绿化行业都面临这一尴尬。
在2007年株洲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前后,我市曾密集出台《株洲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株洲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株洲市园林绿化养护标准》、《株洲市园林绿化养护考核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为5年,现在已经全部失效。
“公园设施不够人性化背后,是公园从规划、设计、 质量监管、验收整个环节没有把好关,把关就需要有法可依。”市园林绿化中心一位负责人坦言。
在他看来,园林绿化属于政策依赖性较强的行业,与地方法、政府规章相比,规范性文件约束力不够。
去年,《株洲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与园林绿化有关的内容只有2条。而《湖南省城市综合管理条例》中,只有1条与园林有关。
在株洲园林绿化领域,数字化也是另一项空白领域。“目前株洲园林绿化谈得上数字化的,只有园林部门官网。”一位工作人员直言。
令人惊讶的是,今天,市园林绿化中心都是采用纸质资料,比如某些房地产项目中的绿化项目,从报建到验收的所有资料,园林部门都只有纸质版。
对工作人员及办事群众而言,数字化缺失最直接的影响是,没有数据平台,大多数资料没有电子档,找资料太难,“要查只能翻箱倒柜地找。”
上述工作人员举例道,一个两年前的绿化项目这两天才准备验收,“老板跑来找资料,结果找了半天,也不知找着没有”。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