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打造成群众安居乐业幸福家园
昨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分析解读《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街道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目前,全市共有333个街乡镇,其中街道152个、乡镇181个,61个加挂地区办事处牌子。2月18日,本市召开街道工作会议;2月23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
《意见》是立足新时代本市首个专门面向街道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突出体现了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谋划四个特点,围绕“全市如何抓街道、街道自身怎么发挥作用”两个层面,提出了一整套体现时代特征、符合超大城市发展规律的街道制度安排。在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街道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街区更新、社区治理和保障机制六个方面,提出30条改革措施,努力把街道社区打造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下一步,本市将加快推进《街道办事处条例》立法,研究制定或修订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物业管理、停车管理、垃圾分类、规范养犬等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标准。
以党建引领街道改革
北京是首都,讲政治始终放在首位。《意见》牢牢把握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一主线,在总结提炼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用党建引领将整个街道改革工作统领起来,全面提升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领导能力,努力打造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北京经验”。
《意见》指出,通过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让党组织自身强起来,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力;通过健全城市基层党建体系,做实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深化推进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和需求征集、提供服务、沟通反馈、考核评价“四个双向”,最大限度把辖区资源统起来,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推进“双报到”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各类单位组织和群众由“站着看”向“跟着干”转变,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马上就访: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对地区社会治理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各类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对新提拔进入地区党政领导班子的,一般应具有街道乡镇领导工作经历;注重在市级党政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具有街道乡镇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各区要树立以基层为先的导向,各方面表现突出、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要优先选配到街道乡镇任职;在干部交流方面,提出加大街道乡镇与市、区两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力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交流任职或挂职。
协管员全部下沉街道管理使用
推进城市治理重心下移,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是《意见》中提及最多的内容,其中包括深化街道机构综合设置改革、向街道放权赋权、构建实体化街道综合执法机构、规范整合基层治理力量等8项内容。
《意见》明确,街道是代表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对辖区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四个方面行使综合管理职能,对辖区内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负总责。
为实现这一职能定位,将向街道赋予“六权”,包括:辖区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参与权;全市性、全区性涉及本街道辖区范围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职能部门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工作情况考核评价和人事任免建议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权;下沉资金、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确保基层有充分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街道定期组织驻区单位和居民代表对区级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进行考核评价,考评结果占被考核部门绩效权重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同时作为干部人事任免、调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水、电、气、热、电信等公共服务企业服务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结果纳入公共服务企业绩效评价。
同时,《意见》还明确街道作为执法主体可以直接开展执法工作。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加强对各类协管员队伍的规范管理,由街道集中管理使用,建设经费统一打包下拨各区,由各区统一招录和培训协管员,并下沉街道社区统筹管理使用考核,统称为“城市协管员”。市、区两级原则上不再保留协管员队伍。
接下来,还要继续推行街道大部制改革,综合设置街道内设机构,精简为“6+1+3”的架构设置内设机构,即党群工作、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社区建设和综合保障6个内设机构和1个街道综合执法队,窗口类、平台类和活动类3个街道所属事业单位。
《意见》还明确,本市将调整街道设立标准。
●马上就访: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本市街道最小的0.8平方公里,最大的将近60平方公里,大的大、小的小。按照《意见》,将确定社区管辖范围和规模,重点对1000户以下的小型社区和3000户以上的大型社区适当调整。完善街道、社区名称评审设定制度,体现地名地域人文历史和居民认同感。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区的城管执法监察局已将共计332支街乡执法队,由“区城管执法监察局统一管理”调整为“以街乡为主的双重管理”,6454名编制划至街乡,16个区全部实现一线执法人员比例不低于90%的目标。按照《意见》要求,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将继续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工作,将城管执法任务、执法资源、执法保障进一步向街道乡镇倾斜。
整合服务热线,对百姓诉求接诉即办
《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整合一条热线、开设一个窗口、强化三种服务”,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揪心事、烦心事。
将各类热线归集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全市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实现事项咨询、建议、举报、投诉“一号通”,做到各部门闻风而动,接诉即办。
深化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办理,实现就近办理、自助办理、一次办理。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就医、上学、养老、日常生活服务等事情,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马上就访:
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已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一窗”式分类受理;集中进驻各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中,70%的事项实施了“一窗”分类受理。今年,本市继续提升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一窗”分类受理率,重点推进在各区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分类受理模式。力争年底前,除对场地、安全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各乡镇、街道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应进必进”,并全部实现“一窗”分类受理,为办事群众提供综合、集成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328个街乡镇全部实现了由12345直接派单。解决诉求的时限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变成了7个自然日,效率翻倍。“接诉即办”实施以来,案件办理从时间上、速度上、效果上,都有明显提升。诉求就是“哨声源”, 街道接到诉求,必须立即整合相关部门去处理。
老城从街巷整治走向城市更新
在实施街区更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街区更新机制、提升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加强城市环境整治等。
为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要求,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将持续推动从街巷整治走向城市更新。《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新一版城市总规,充分吸纳规划师、建筑师和普通居民意见建议,协商制定街区更新实施方案和城市设计导则。
强化街道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暂时没有条件实施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实行准物业管理,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秩序乱、环境差等问题,给居民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同时,推动街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制定街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设计导则和行动计划,扩大街区公共空间规模,提高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和服务质量。推广综合杆等技术,推动市政设施小型化、隐形化、一体化建设,让公共空间视觉清朗。
●马上就访: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街区更新是以街区为实施单元开展的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更新的内容包括文化培育、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等,实现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去年下半年,本市已开展街区更新相关工作,下一步将抓紧出台老城整体保护规划,抓紧编制完成首都功能和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更新导则等相关规划,将纳入文化传承,宜居等内容,完善技术导则和交通市政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引导街区工作。
一个部门社区最多填报一张表格
为做好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激发社区治理活力,《意见》指出要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扩大社会组织参与、增强社会动员能力。
其中,要推进以德治理城乡社区,探索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履行社区公约等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抓好社区减负增效,修订社区职责清单,落实社区工作事项发文市、区联审制度,从源头上减少不合理的下派社区事项。一个部门社区最多填报一张表格(系统)。
推进社区服务站改革,探索“一站多居”,调整人员配置,优化服务方式,推行“综合窗口”“全能社工”模式。实现街道年度预算80%以上用于为群众办实事。
推动鼓励单位内部生活服务类设施向社区开放,在水、电、气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马上就访:
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优化街道职责事项清单。今年重点是根据为街道赋权和派驻机构属地化管理的工作进程,及时将相关职责充实到《街道职责清单》中。同时,还将探索建立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凡涉及街道职责调整的,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市、区各部门不得擅自将清单以外的职责任务交由街道承担。对于新列入清单的职责,要同步明确人才、技术、资金、网络端口等方面的保障,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钱随事转,使街道有人有物有权,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确保街道干部收入高于市区同级别
《意见》在健全完善激励保障制度,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方面提出,重点从选人用人、福利待遇、制度保障等方面,为基层干部“送大礼包”。
其中,包括注重提拔具有街道乡镇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探索从街道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街道领导干部、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一定数量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
要确保街道干部收入高于市、区部门同级别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指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
推进编制精简下沉到基层,2020年前街道乡镇行政编制占全区行政编制总量的40%以上,街道乡镇城管执法编制在本区城管执法编制总量中占比不低于80%,其中中心城区达到85%。激励干部到一线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新政进行时
1、今年将在核心区打造200条示范街巷
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今年将重点做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在核心区打造200条示范街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将向街道延伸。
据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核心区背街小巷三年整治任务的收官之年,市城管委将继续在全市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除拆迁区外,将全面完成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任务,打造200条示范街巷。同时确保拆迁区、待拆迁区背街小巷环境干净整洁。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完成519条、城市副中心完成2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基础上,在远郊区围绕重大活动保障区域、建成区和居民诉求强烈地区开展81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
2、老楼加装电梯全年新开工不少于400部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将物业项目备案由区住建房管部门下放给街道。便于街道社区掌握辖区物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了解居民诉求。同时开展物业项目经理到社区报到活动,推动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物。另外,还要建立物业服务履约考评机制,赋予街道社区对物业服务项目进行考评的职能。接下来,本市还要修订《北京市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增强街道社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今年,老楼加装电梯全年新开工不少于400部,竣工交付不少于200部。市政府将进一步扎实推进,补贴力度不减,加装数量不限,只要居民经过充分协商,达成相关协议、同意缴纳相关费用的就可以实施,多多益善。
3、今年基本便民商业城区覆盖率要达95%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具体突出抓好“十百千+N”生活性服务业提升行动,即打造10条左右的特色、示范商业街区;支持培育100家生活性服务业连锁品牌企业;制定实施《北京市便民店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补齐织密便民商业网点,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300家的目标,今年要建设提升1000个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95%左右;分行业制定标准化生活性服务业门店规范,支持创建一批(N)标准化生活性服务业门店。
经验共享
双井街道:大数据平台搭起便利生活圈
朝阳区双井街道位于朝阳区中西部,辖区面积5.08平方公里,下辖12个社区,常住人口10.6万人。双井人口众多、路网密集、商业发达、服务便利、环境复杂,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
为探索线上社区治理模式,该街道以双井“13社区”为品牌,上线“掌上双井”微信公众号等虚拟社区,提供事务管理、活动组织、公益慈善等线上服务,实现随手拍、在线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结合线上线下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网络智慧平台。
同时,该地区创新党建服务载体,借助“互联网+”思维,开发“幸福双井社区卡”,构建党员管理、城市治理、社会动员、志愿回馈、民商共建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社区卡持卡用户已达4万余人,入驻商户300余家。
双井地区以三环路两侧为重点,以东柏街、光华北一街等八条道路构建的双“井”字格为中心,在周边重点辐射建设环境秩序井井有条、城市建设井井有条、社会治理井井有条的众享生活圈。
目前,该街道以“多网融合”试点为基础,建立双井生活圈大数据平台,整合社区小呼叫、服务热线、双井“13社区”、“掌上双井”等多渠道入口,集成了社会信息监测、公共空间监测、城市体征监测等多源数据,实现数据整合共享。(北京日报)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