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八局钢构印记
文 / 中建八局钢结构工程公司原党委书记 殷继俊
2016年9月,我曾赴公司参建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项目进行调研,今年3月15日至21日,在公司海外公司副总经济师陈磊的陪同下,我开始了第二次前往公司参建的印尼、泰国海外项目上进行为期5天的工作调研,时间虽然短暂,但通过实地参观、走访座谈感慨感触感动颇多。
追随着“一带一路”的脚步,八局钢结构公司在局领导和局属各兄弟单位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从2016年4月踏足马来西亚市场以来,三年多的时间里,海外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在东南亚“马印泰”参与了吉隆坡标志塔、印尼ONE商业综合体和泰国素万那普国际机场等八局承接的海外重点工程建设,创建并见证了刷新马来西亚天际线“世界第八大奇迹”,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誉,钢构人在追求“海外梦”的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千岛之国”扬帆筑梦
3月15日下午五点,我们从浦东国际机场出发,经过6个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深夜一点到达印尼苏加诺哈达机场,在办理过境手续时,机场人员获悉我们是在首都雅加达建设“印尼一号”工程的中国建筑集团工作人员时,连连称赞“中国建筑了不起!”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素有“千岛之国”称号的印度尼西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扼守两洋两洲,人口、国土面积和经济总量均占东盟40%左右,印度尼西亚毫无疑问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支点。近年来,中建八局加快“走出去”步伐,以“酷暑寂寞吾笑对,走出国门志更坚”的昂扬斗志,在异国他乡种下一个又一个充满希冀的“美梦”,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3月16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印尼ONE商业综合体(以下简称“印尼1号”)项目部,现场办公室设在地下室三层,由于没有窗户不通风,室内十分闷热,不一会儿浑身就湿透了,然而在这种环境下办公项目管理人员已经习已为常了。10点多钟,在海外公司副经理胡勇、项目总工殷朗的陪同下,我们深入项目现场了解施工进展情况。
“印尼1号”位于首都雅加达核心地段,为印尼在建第一高楼,东南两侧分别为主干道、日本驻印尼大使馆,西侧为居民住宅区,地理位置交叉复杂。项目由南北两栋塔楼和两座钢连桥组成,总建筑面积为306,000㎡,7层地下室。南塔楼高297m,共57层,北塔楼高303m,共58层。钢结构总用量约1.2万吨,均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形式。钢连桥分别位于3-5层和20-21层,将两塔楼连为一体,两座连桥总用钢梁约1300吨。
该项目由中建八局一公司总承包建设,作为八局钢构公司第一个摸索海外运营、独立专业分包的项目,在公司总部和海外公司的高度重视支持下,裴世赟带领的项目管理团队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过程注重商务策划、资源配置、专业联动、成本管控和团队建设,自2018年5月9号顺利首吊后,钢结构施工有条不紊的推进。
2018年9月,项目进入钢结构“show time”施工,首次挑战的是整个塔楼结构上节点最难、焊接量最大的区域3-6层,项目部结合构件特点以及劳务人员技能状况,不断优化施工方案,调整安装流程,并与土建施工相互协调,顺利地完成了最为复杂的2000t钢结构施工。紧接着春节临近,因签证问题部分中国劳务需要回国办理签证和春节休假,项目部通盘策划,提前安排构件进场和吊装顺序,达到了“五天一层”的施工节奏。
我在现场了解到,印尼籍员工是施工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项目部重视属地化管理,尽可能多使用印尼籍员工从事各工种的配合工作,并引进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语言翻译、工作协调、生活食宿、安全教育等具体工作,既切合当地用工政策,又给工程施工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补充。中方员工与印尼籍员工为着共同的目标,相互尊重,和睦共处,建立起了项目部的“联合国”,搭建起共同实施“一带一路”的友好桥梁……
中午在现场地下室食堂就餐时,殷朗告诉我,项目部15名管理人员与中方60名名劳务人员同吃一个食堂,每天有三次人流高峰,那就是一日三餐时大家在食堂里聚集,自觉排队打饭打菜,厨师们微笑着服务。这个时候,排队的人们忘记了疲惫和烦恼,露出一张张笑脸,形成了一道让人动容的风景。
今年春节后,项目劳务用工达到145名,其中中国劳务59人,当地劳务86人,经过4个多月的磨合期后,管理人员和中外劳务人员相互之间做到了心领神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目前项目北塔楼核心筒施工至32层,高度达170米,南塔楼核心筒施工至30层,高度达161米,主体结构高度均已过半,钢结构施工在印尼创造了标准层“3天一层”的最快施工速度,赢得了业主、设计、监理与总包单位的赞誉。
据项目人员介绍,印尼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常年气温都在25℃到30℃左右,几乎每天如约而至一场大雨,每场雨持续时间不长,雨过天晴后火辣辣的太阳马上晒得人皮肤发烫生疼,被汗水一遍遍浸湿的衣服,就像一幅用盐水画出来的地图。多数时间,员工们的脚捂在雨靴里,还承受火辣辣的太阳烤炙,很多人的脚被焐出了湿疹,又痒又痛,但仍然若无其事地一步一个深深脚印,在工地上忙着各自的工作。
进入三月份,钢结构已进入塔楼第二难转换层L19-L22的施工,正式开始了303米的“云端冲刺”之旅,相信在项目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定能不辱使命,在后期的生产运营中实现高品质履约,确保“930”顺利封顶,在印尼这片热土上扬帆筑梦,打上八局钢构的成功烙印。
离开雅加达的当天,恰逢当地在“印尼一号”项目旁主街道上举行盛大的“赶大集”习俗,我一大早来到集市上从东走到西,到处人山人海,一片狂欢,尤其抬头仰望看到的“中国建筑”醒目的四个大字,感到格外的亲切,情不自禁的拿起手机,拍下了一张饱含异国风情、别具一格的照片。
“黄金大地”中国速度
泰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支点国家,首都曼谷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享有“天使之城”的美誉。素万那普机场就坐落在曼谷以东约25公里,它在泰语里的意思是“黄金大地”,嘉名赐宝地,造化钟神秀,最神奇和美好的语汇都给予了这片土地。
3月17日下午,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于6点抵达泰国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在机场停机坪上空俯瞰,一边是紧张繁忙的飞机起落场景,另一边则是中国建筑加速推进的施工现场酣战景象。
下了飞机,通过绿色通道很快办理了过境手续,为了便于尽快了解项目情况,韩秀博书记特意召集钢构部的项目班子主要成员同我一起进行了晚餐。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中国建筑素万那普机场项目部,专门拜访了中建八局海外公司副总经理、项目总经理申明华,申总弛骋海外市场打拼二十多年,具有丰富的海外施工经验。先后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求斯等国重点工程上担任过项目经理,为八局开拓海外市场做出了特殊贡献。
据申总介绍,素万那普机场扩建项目是泰国政府“东部经济走廊”的重点工程,也是标志性的民生基础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总客流量达1500万人次,将改善老航站楼客流量压力过大的状况,助力泰国旅游业发展。同时,本项目是目前中资企业在泰国承接的最大工程,是集团公司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经营成果,对中国建筑开拓东南亚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总建筑面积21.6万平米,合同额142.35亿泰铢,约合28.73亿人民币,包括新航站楼地上部分、地下通道、停机坪三部分组成,主体是一个卫星航站楼,总工期660天,整个工程由中建八局海外事业部、总承包公司、钢结构公司组成“联合体”形式负责施工。
自2017年9月合同签订后,为了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建设任务,项目部成立了近200多人的管理团队,全面开展施工设计、材料报审等各项工作,高峰时期设计人员达40多人,项目开工后现场劳务人员达4000多人,在5个多月时间里,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人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奋力拼搏,圆满完成候机楼16万平米楼板,80000方混凝土浇筑正式完成,土建主体结构于1月28日提前65天封顶。
申总如此评价说:“钢结构是整个项目的骨骼,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八局钢构团队在施工中展现了中建智慧、用责任担当铸就了中建品质!”
上午10点离开申总办公室,我们直接来到了项目现场,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各种履带吊和汽车吊等大型机械有序施工作业,航站楼全长1070米已初步具雏形,十分壮观,我们由东向西爬上爬下一一查看了7个施工的区域。据韩书记介绍,自2017年9月14日项目中标后,钢构部全体员工领跑项目进程,高速度、高质量完成了钢结构施工任务,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今日的成果。
项目启动之初,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四名员工跑步进场,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加工厂再到劳务分包,一家家一个个的找寻洽商,先后考察17家劳务,走遍泰国43家工厂,梳理了12家机械租赁单位。设计院抽调主力人员进驻现场,在原设计单位无法沟通、图纸问题众多的外部环境下,设计人员分区域同时开展深化设计,3个月内完成深化图纸共计450张,加工图纸39306张,平均每天出图441张。
为尽快适应海外项目属地化管理的特点,钢构部从进场开始,就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学习当地语,学习泰国的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流程及标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及宗教信仰,包括学习对当地劳务人员及作业队伍的管理办法,向当地人“取经”,对于物资管理等专业,还要学习国际物流报关、清关流程及车辆、机械租赁流程等等。通过开展“每周两讲”项目专题培训,形成学习的良好氛围,打造学习型的团队,使项目团队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项目自深化设计阶段就成立了BIM技术团队,全方位的为项目建设提供BIM技术服务。屋面壳体外形为空间曲面形状,杆件定位繁琐,构件数量、截面规格多,钢结构建模难度可想而知。深化设计组采用多种软件处理复杂空间构件,确保建模精确到每一根螺丝钉,保证了预制件的顺利安装。
2018年5月12日首批钢构件进场,9月3日钢柱首吊,12月13日屋面钢结构首吊,面对工期紧张,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各种问题和困难层出不穷,如屋面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经验几乎为零,临时措施材料供应不上,加上泰国属地劳务工人技术熟练程度不高等,钢构部掀起劳动竞赛“比学赶帮超”新高潮,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屋面开始安装施工时,泰国分包难以相信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如此的工程量,项目部挑战不可能,合理组织5家加工厂,4家泰国劳务分包,1家中国劳务队,12台大型履带吊,28台汽车吊随机配合,高峰期组织现场钢结构安装人员650人,3个月里吊装13200吨,16801根构件,最快的一个月安装6000多吨。异型弯扭构件安装速度之快,国际少有。96榀双曲弯扭异型构件,泰国当地没有工厂能够加工,项目部派技术人员到工厂帮助解决,提供技术服务,贡献了中国智慧。
3月29日上午10点,随着最后一榀桁架安装完成,标志着钢结构主体工程顺利封顶,在素万那普这块寓意“黄金大地”上再一次创造了中国速度。正如中建八局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申明华在封顶仪式上致辞说,中建集团再次创造奇迹,钢结构工程封顶比预期提前22天完工,展现了中建智慧、贡献了中建方案,“中国速度”让很多泰国承包商叹为观止。
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光明网、亚州商报、中国建筑国际工程平台、上海工地等国内外媒体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
尽管下一步钢结构幕墙龙骨、登机桥,以及与其它专业配合施工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我们相信这支团队将在“联合体”项目部的领导下,以精益求精的匠心、不胜不归的决心,努力建造一流的国际机场,为泰国人民奉献一份美好的答卷。
奋斗在海外的钢构“追梦人”
调研期间我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座谈会,与36名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总感到每一项海外工程的背后,有一群努力奋斗的“追梦人”,他们告别亲人,远离故土,在遥远而陌生的他乡经历着不为人知的孤独,日复一日演绎着令人感动的故事……
公司海外公司党支部书记兼机场“联合体”项目副总经理韩秀博,深知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时刻不敢怠慢,项目开工前就做了很多功课,与公司总部以及项管部深入对接,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对施工现场组织不断优化,反复认证,确定最佳方案。平时他要比其他人跑更多的路,说更多的话。他关注每一个细节,每天都要到施工现场好几次,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带来重大损失。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无瑕照顾妻子女儿深感愧疚,由于水土不服营养不良,门牙脱落了三颗至今未装上。2月21日,韩书记回上海参加公司“两会”期间,在朋友圈里曾发了一段话着实让人感动:“一夜的飞机,一天的忙碌,终于到家了,吃上老婆煮的饺子,幸福感一下子忘记了疲惫,感恩家人的理解支持!”
“印尼一号”项目生产经理毕磊2013年毕业来公司,先后参与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镇江、重庆、沧州北汽三个厂房的建设,2017年与新婚妻子尹苏阳一起来到海外项目上,他勇挑重担,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的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在施工高峰期,他更是积极肯干,不怕吃苦,不讲条件,深受大家好评。在项目上胡子拉碴的毕磊对我说:“身在异国他乡,工作上我从来不觉得苦和累,有一种责任感在驱使着我,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好,让外国人竖起大拇指!”
机场项目生产副经理刘龙飞充满激情、勇挑重担、敢于担当,这是他干的第二个海外项目,因为在国外呆的时间长了,30多岁了至今终身大事还未解决,父母亲替他着急,我问他怎么想的,他说,“干海外项目谈恋爱是种奢望,想都不敢想,在项目上一干就是一年半载,接触不到什么女孩。”我又问他后悔吗?他笑着说“还好我还年轻,有年轻的资本,多学习,多吃苦,多体验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在这三年中,我的专业知识、组织、协调、管理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以后的工作中我要迎接各项挑战,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更加优秀、更加强大,我想,那时我会遇上属于我的真爱。”
项目总工殷朗刚来印尼时,一句印尼语也听不懂,一句印尼话也不会说。而今,大家都称赞他是“印尼通”,不仅仅是说殷朗的印尼话说得“溜”,还有他对当地法律、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如何才能成为“印尼通”呢?殷朗回答是:刚到印尼遇到的困难N多,你绕是绕不过去的,必须去面对、去克服。他说,领导那么信任你,必须得做好,这就是“八局铁军”文化。“印尼通”的称号就是从他认真踏实的工作实践中得来的。
杜永军印尼项目上的一名老同志,无论天晴下雨,总是每天最早一个到施工现场,查看各施工点的人员安排和施工情况,关注当地劳务人员安全施工。他为工作忙碌着,操心着,把项目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凭借四十多年的施工经验,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细节,是现场施工管理的主心骨和项目经理的得力助手。
党治国机场项目一、二区段负责人,钢构部英语培训兼职老师。去年春节他让父母亲来泰国旅游陪了两天,就赶紧回到了工地,作为现场管理人员他时刻盯在一线,指导分包工作,每天步行超过三万步。因为泰国天气炎热,长期奔走在现场,他腿上刮破的伤口反复被汗水浸染,直到腿部严重感染,走路都困难了才被迫去医院治疗。我问他:“天天这样不累吗?身体扛得住吗?”他笑着说:“刚开始不适应,一天下来,总觉得自己不像是在搞施工,更像是野外特种部队,全身像散了架似的。最初受点小伤还休养了几天,现在上班就是在与身体对抗,身体在天天爬上爬下中锻炼好了,也就习惯了,比健身房管用多了。”他沉默了一会接着说道:“说真的,来了两年多了,我学到了很多,也充实了自己的人生,我很感谢这个项目,让我结识了一帮很棒的伙伴,以后无论何时何地,这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小黑人”是中方员工对印尼、泰国籍员工的昵称,原因是他们的肤色普遍比较黑个头也不大。我们的员工哪里意识到,其实自己也早已经被赤道下方的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改造成了跟当地员工一样的“小黑人”,而逐渐变成“小黑人”的这85、90年后,如党治国、李华雷、赵洁明、许晴、张磊、王迪等一如既往地在异国他乡拼搏奉献,无怨无悔地燃烧着青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在机场项目上,有的是初为人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的是刚刚进入社会的“楞头青年”,却在艰苦的环境中,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他们既要深入现场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又要负责所有内业资料编制整理归档,每个人在办公室都是全神贯注,手上动作不停,表情严肃认真,走路也是风风火火,食堂吃饭更是像打仗一般,潦草几口吃完就开始干工作,可以看得出来,他们都在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工作到夜深人静是常态。较早来到现场的陈浩、吴玉佳、周国鹏、张秀宏等,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封闭管理,习惯了艰苦寂寥的生活。
为了确保节点目标的圆满完成,机场钢构部全体员工“五加二”、“白加黑”,时刻紧“钉”在现场,连续五个多月没有人回国探亲、没有休息过周末,甚至2019年传统春节亲人团圆的日子,依然奋战在施工一线。说起在海外过年,大家并没有表现出失落,而是把思念、思家之情化为无限的工作激情,在紧张忙碌的节日期间,一切都井然有序、催人奋进,所有留守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为中国建筑海外品牌增色加彩。
在海外项目我所接触到的每个钢构人都是快乐的工作着,远离家乡,却个个激情满怀。吉隆坡标志塔项目是中国在海外建设的世界最高楼,总高度452.37米,为了干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公司首批远征海外的员工们面临种种困苦,忍受思乡之情,从无怨言,如赵中原、周克、杜永军家人生病心急如焚,却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杜飞的妻子待产需要人照顾时,却因项目大干不能陪伴在身边;朱科辉休假结束的时候,父亲突然病倒,含着眼泪依然踏上了返回马来的征程;陈磊在海外项目工作三年多来与家人聚少离多,有时回上海公司总部开会,因妻儿和老父亲居住在两地,往返路途要三四天时间,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多次放弃回家的机会,然而每天下午七点与家人进行手机视频已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一件大事。我曾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你一直坚持在海外?”他说:“来到海外,我想找到自己的舞台,只有坚守,在过程中才会得到磨砺。”
海外项目调研结束后,我脑海里常常在思考并想起一句话,“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而过去的三年多,让八局钢构公司每一位员工泪流满面的何止是一种力量,他们在艰难的创业历程中,为了公司做大做强,为了八局海外业务发展壮大、为了塑造“中国建筑”品牌,为了“一带一路”,钢构人和所有的八局员工一样用忠诚、责任、担当履行着企业的使命,凭借着八局的铁军作风,在新的征程中不断抒写着可歌可泣的故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