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 | 主题 | 粉丝 | 圈主 | 版主 | |
---|---|---|---|---|---|
美术老师李定民 张俊今年清明节后的一天,在江津湖边的一家酒楼里初次见到李定民先生。他原是沙市六中教美术的老师,已经退休多年。那天是李先生当年的几个学生请他吃饭,学生们都是七十左右的人,但对李先生都很恭敬,边敬酒边说着些祝福的话。李先生则不大说话,偶尔举一下杯,微笑着点头示意。李定民先生那天李先生送我两本他的签名画册 |
lidong | ||||
民国时的沙市打包厂 张 俊元代后期江汉平原开始引种棉花,到明初才开始大面积地种植。所产棉花除了供本地纺织作坊织土布外,大部分都通过沙市码头水运销往外地。1912年沙市输出棉花8000担,占全国棉花输出总量的0.68%,而到1926年输出棉花已高达65.3万担,占全国棉花输出总量的20.09%。沙市既是江汉平原的物资集散地,也是全国棉商的主要采购地 |
lidong | ||||
民国时荆沙人的出行 张 俊荆州城外两大市,一座是草市,另一座是沙市。草市距荆州城约六七里路,草市人走进城也就喝几杯茶的工夫。沙市离荆州城有十五六里远,沙市人去城里光靠走路则太累人,所以一些沙市人进城公干、做买卖、走亲戚什么的,多会选择舒服一点的出行方式,于是荆沙两地之间就有了用来经营的轿子、乘马和人力车。从沙市去荆州城有 |
lidong | ||||
铜铃岗下的恒荣梅园 张 俊荆州城西北十五公里处的铜铃岗,座依八岭山,土呈褐黄色,形如一只倒扣的铜铃。这个岗名的由来有个古老的传说:当年蜀将关羽镇守荆州时傲慢自大,居然白天不练兵,夜晚不设岗,这让远在四川的诸葛亮得知后十分焦虑。不久,他让人给关羽捎来一只草绳系着的铜铃,并让来人带话说:草索跑断,精兵练成。关羽听罢一笑,遂 |
lidong | ||||
胡宇的筷子 张 俊一天晚上,老天宝餐馆的老板王良英设七星饯宴招待一群爱好古建筑保护的朋友们,胡宇也来了。知道胡宇,是沙市胜利街187号原主人、曾在清康熙年任过兵部侍郎的张可前故居被拆除时,他心疼那间老房子,就自己花钱买下了那些木架砖瓦,打算找个地方再复建。他是松滋人,小时常跟爷爷来沙市玩,他喜欢这座城市,现在也定居 |
lidong | ||||
沙市二郎门的水上飞机 张 俊在民国初期,荆沙人西去宜昌,东往汉口不是坐船就是乘车,可谁也没有想到,从1930年秋天起又多了一种交通工具,在沙市可以坐水上飞机去了。1929年9月,中国航空公司的一架水陆两用飞机飞到沙市上空,盘旋几圈后在沙市大湾江堤外的江面上降落。这架飞机是第一次到沙市,目地是测试从上海飞往重庆的航线,不久中国航空公 |
lidong | ||||
岁月无痕人有声 张 俊两年前盛夏的一天,荆州市文化界的几位朋友邀我去参加杨英菲大姐的新书《路漫漫》的研讨会,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院里初识杨大姐,见她身材瘦小,穿件黑底红碎花长裙,对每个来宾都微微笑着,不大爱说话,但显得知性而优雅。那天我见她书中有篇《文氏忍无可忍的较量引得自己命丧黄泉》的短篇小说,就心想杨大姐是个有故 |
lidong | ||||
收废品师傅老张的活法 张 俊荆州市沙市区江津花园通道口处有个废品收购点,门开在一段院墙上,里边狭长又昏暗,老张就在那里上班。老张的废品收购点老张今年57岁,矮个子、留平头、脸色黑红,有两道浓眉,眼睛总是亮闪闪的。老张的面相虽生得有点老,但他做起事来却是风风火火,一副劲抖抖地样子。知道老张大名的人不多,他的手机号写在门口挂着 |
lidong | ||||
民国时的沙市美食 张 俊沙市在魏晋南北朝时名江津,那时就是官船码头和贡赋中转港口。东晋乐府诗《那呵滩》唱道:江陵三千三,相送江津湾,是说江陵离建康(今南京)有三千三百里水路,送客在沙市江津湾登船。正因为江津湾有了码头的缘故,便促成了沙市集市以及城区的形成。这里跑船的人多,做生意的人更多,这些人要吃要喝,最早在临江堤街 |
lidong | ||||
费克明先生印象 张 俊初秋,银杏树开始泛黄的时节。在费克明先生家的客厅里与他喝茶聊天,看着费老头上的银发,就想起章华寺的那棵古银杏树,树干上刻着沧桑的痕迹,树叶在风中欢快地舞动,树枝上挂着累累果实。费克明先生在外写生初识费先生是在微信群里,他向大家问早安几乎都是一幅自己的画,人物、花卉、山水画走马灯似的变换。后来在 |
lidong | ||||
玩家李南杰先生 张 俊认识李南杰老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他是原沙市市文化局副局长兼《神州故事报》社长。在那个文学红火的年代,他和常恒、杨本琦两位先生带着一批中青年文艺骨干搞通俗文学创作,在全国的文化界都有些影响。那时他的身边常聚集着一些已有文名的追随者,但他对我这个无名小辈却十分客气,常鼓励我投稿,从那时起我 |
lidong | ||||
奔跑的脚步永不停歇 张 俊前几天看凤凰卫视《大健康》节目,一个骨科专家说步行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但每天行走的步数以不超过7500步为宜,否则会损伤膝关节。这个专家的话让我半信半疑,步行超过7500步真的会带来身体的损伤?我想起我居住的小区有个老头,十多年来经常打着赤膊在公园里跑步,只是近几年才没见他跑,改为柱杖慢行了。我从没跟 |
lidong | ||||
青青三节草 张 俊2016年初夏的一天,沈克珍大姐告诉我说她写了本书,是讲自己往事的,书名叫《三节草》,她希望我看看,并为她写点什么。我几年前就认识沈大姐,但对她的身世了解不多,翻开那一摞书稿后,一下子就被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吸引住了。沈克珍著的《三节草》人生在世免不了要吃苦,然而像沈大姐那样吃过那么多苦头的女人恐 |
lidong | ||||
秋风起时的遐思 张 俊2017年12月7日那天是农历的大雪日,那天夜里特别的冷,袁策明先生就是在那天夜里的子时走的。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沙市市建委修志办参加《沙市市建设志》编纂工作,袁先生当时在市建委总工室任职,因他对地方志一向有兴趣,就常来我们办公室小坐。他来后只要茶泡好,烟点燃,那话匣子就打开了,天南海北什么都聊,当 |
lidong | ||||
英国冒险家立德乐过沙市 张 俊清光绪九年(1883年)除夕的午夜,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Archibald John Little,惯用译名立德乐)在上海搭乘泰武号轮船,经过四天四夜的航行来到汉口。他在这里雇了条木船,准备走江汉平原的内河到沙市,而后在那里换船去重庆。立德乐在木划子上留影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827年的地理 |
lidong | ||||
吴冠中《苍山洱海》得失记 张 俊1986年春的一天,画家吴冠中在武汉办完事,买了张车票,一个人乘长途客车颠簸四五个小时来到了江陵。文革中他曾来过一次,但那时他是臭老九,心情不好,也没仔细看古城。这次他想好好看看荆州千年古城,还有荆州地区博物馆里那些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器、漆器、丝绸和西汉古尸。这些都是楚文化的瑰宝,可不能大意失荆州! |
lidong |
中华建设网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