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宣恩:激活传统文化时代活力

发布时间:2025-08-08 17:12 来源:

核心摘要:宣恩,这座被时光浸润的山水之城,正以文化传承的方式构筑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杜佳晨  通讯员 刘娥)宣恩县黄河沟,这条曾令周边居民掩鼻绕行的“龙须沟”,如今已成为游人如织的“景观带”。水清岸绿,古泉深巷在时光中重新流淌出生机。这仅仅是宣恩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宏大叙事中的一个缩影——

 

宣恩贡水河的烟波里,山水与历史交织成传奇。从兴隆老街的土家文化到黄河沟片区改造;从仙山贡水,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铿锵脚步……这座被时光浸润的山水之城,正以文化传承的方式构筑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

 

新生:从传统街巷到“浪漫土家街区”

 

兴隆老街,一条始于乾隆年间的商贾血脉,曾由徽商出资兴建,承载着“商贾兴盛、得隆太平”的殷切期许。2018年,宣恩县住建局启动兴隆老街“城市客厅”项目,总投资3.3亿元,将曾经繁华的兴隆老街重新升级改造。

 

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石上,墨达楼的厚重、鹿鸣苑的雅致、兴隆广场的活力、吊脚楼群的独特风韵相得益彰。老街肌理得以完整保留,商业的繁华、旅游的兴盛、文化的浸润在此交融共生。如今的兴隆老街,已蝶变为体验式旅游综合体和声名远播的“最浪漫的土家街区”,成为宣恩递给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黄河沟片区的蜕变是一场生态与文脉的双重演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整个改造过程“山水逢生,铸历史黄河;小桥流水,话土家烟火;古泉深巷,让生态永续”为主题,重点对黄河沟入口至三水淌进行综合打造。治理期间,黄河沟水变清了,老旧民房被打造成为亲水观水点,多肉植物种起来、墙绘靓起来、风景美起来,实现了从“人水相离”到“人水为友”的关系重建。

 

“经过多次治理,河道通畅了,环境干净了,还建设了一些景点,特别是仙缘桥很漂亮,到这来旅游的客人也多了。”猫儿堡社区居民说道。这片曾被遗忘的区域,蜕变为宜居、宜业、宜游于一体的土家老巷活力街区。

 

匠心:文旅融合的“凤凰涅槃”

 

贡水河畔,墨达楼、文澜桥等民族建筑与山水相映,非遗主题街区中,游客可沉浸式体验打糍粑;夜幕下,非遗打铁花璀璨绽放,魅力茶乡交织成独特的文化交响……

 

近年来,宣恩恪守“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匠心,对向阳巷老宅、兴隆大道小钥匙头民居、八角楼、工农街苏式建筑、工农街粮食局老办公楼5处历史建筑实施结构加固与风貌修复。重点保留了传统木构、砖雕等历史元素,采用原工艺修复破损墙体及屋顶,同步完善消防、水电设施,提升安全性与功能性,同时融入文旅体验功能,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向发展,推动历史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发展,助力文化振兴。

 

保护传承的基石在于摸清家底、精准施策。宣恩县住建局投入资金,委托专业力量对全县9个乡镇的历史建筑展开地毯式摸底排查。48处价值突出的历史建筑被甄别出来,成功申报为省级保护对象。更重要的是,同步完成了对这48处建筑的精密测绘工作,建立起详实可靠的数字档案,并全部完成了挂牌保护——为每一处珍贵遗存赋予了“身份”。

 

修复完成仅是起点。宣恩县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后续的运营管理,为老建筑注入文化、旅游体验功能。这种“以用促保”的模式,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让历史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为文化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非一日之功,宣恩着眼长远,积极谋划未来。在“十五五”住建领域重大项目库中,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占据7个席位,总投资规模高达约6.1亿元。

 

在城市更新领域,宣恩县聚焦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谋划项目2个,投资约3亿元;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则谋划项目5个,投资约3.1亿元。

 

“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作为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宣恩县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以用促保,推动城乡历史文化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

 

展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宣恩以城市更新试点打造为契机,将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融入城市更新工作,秉持以用促保理念,让历史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