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i武汉i家园”走进农贸市场 武汉洪山城管联合夏令营学子用行动为城市“美颜”

发布时间:2025-07-24 17:07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7月24日上午,为积极响应武汉市城管执法委“i武汉i家园”行动,洪山区数十名志愿者走进南湖生鲜市场,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正在参与“洪山城管夏令营”的11名大学生也加入其中,与志愿者并肩,用行动为城市“美颜”。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朱仙红 谢卓维)7月24日上午,为积极响应武汉市城管执法委“i武汉i家园”行动,洪山区数十名志愿者走进南湖生鲜市场,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正在参与“洪山城管夏令营”的11名大学生也加入其中,与志愿者并肩,用行动为城市“美颜”。

 

3L8A5296_副本.jpg

 

当天上午九点半,志愿者们带着扫把、夹子、垃圾袋等工具,对市场周边的道路、绿化带进行清理,有的弯腰清扫路面上的菜叶、果壳,有的捡拾绿化带中的废弃垃圾。同学们也跟着志愿者的脚步穿梭在路上,看到墙角的烟蒂、树下的塑料瓶便立刻上前清理。经过近1小时的清理,农贸市场周边被清理干净,边市容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3L8A5301_副本.jpg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垃圾的一生”,洪山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还提前给同学们科普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农贸市场最多的菜叶属于厨余垃圾,塑料瓶则是可回收物,而烟蒂等则要投进其他垃圾收集桶……”他一边讲解垃圾分类政策,一边对照实物说明分类标准。

 

大学生参观厨余垃圾处理设施1_副本.jpg

 

随后,工作人员还给同学们生动详细地讲解和演示了厨余垃圾微生物分解气化处理机。垃圾分类李老师说道,“南湖生鲜市场的厨余垃圾量较大,将这些垃圾通过机器就地处理,不仅在源头上实现厨余垃圾减量化,还减少了收运和处理难度及成本。”

 

大学生参观厨余垃圾处理设施2_副本.jpg

 

为让农贸市场环境更加整洁有序,洪山城管夏令营的同学们还化身宣传员,带着刚学习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相关宣传单页走进商户。“阿姨,这是垃圾分类指南,菜叶和塑料袋要分开投哦”、“叔叔,您店里的纸箱攒多了可以联系回收员,既环保又能变废为宝”,商户们接过传单仔细学习,并回应:“好的知道了,我们肯定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

 

大学生清洁农贸市场周边道路1_副本.jpg

 

活动结束后,尹智慧同学脸上带着劳动后的红晕感叹道,“之前只知道垃圾分类这个事情,经过老师系统讲解,参观垃圾分类压缩处理机器,我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然后带着新学到的知识,向商户们宣传垃圾分类,觉得很充实和有意义。”

 

大学生清洁农贸市场周边道路2_副本.jpg

 

 “今天学习了很多,也实践了很多,我们还在农贸市场周边的道路、花坛,捡拾了一些烟头、塑料袋等垃圾,城市的环境真的需要我们共同维护。”谭源同学一边整理共享单车,一边说,“希望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到i武汉i家园的活动中,让武汉变得更美好。”

 

大学生走进农贸市场发放宣传单页1_副本.jpg

 

记者了解到,当天,在广埠屯菜场、狮山汇生鲜超市、街道口生鲜市场、澳新生鲜市场等32个点位,共组织发动82家单位,出动人员620人次,出动车辆34台,清理垃圾约9.78吨,清洗污染路面67处,规整乱堆放杂物138处。

 

洪山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科工作人员表示,此次“i武汉i家园”活动不仅是美化城市家园,更通过垃圾分类宣传,让知识更广泛地走进商户、融入社区;后续,将延续“大学之城”优势,以“城管夏令营”等活动为载体,联动大学生以及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市容环境维护,通过“实践+科普+宣传”的模式,共同擦亮城市文明底色,让环境更整洁、居民生活更舒心。

1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