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1933年1月,沙市市政整理委员会(简称市整会)第一次召开会议时,推举了总务、财务和工务股的负责人。工务股长是苗松培,副股长是姜果蒙和童月江。苗松培是陆军第十军军长、市整会主席徐源泉手下的参谋长,他当股长是挂个名,实际事务是由两个副股长去办,尤其是童月江更是挑大梁的人。童这年五十九岁,人们都称呼他童老板。
![11935年,童月江留影](/images/system/back.png)
1935年,童月江留影
童月江,四川巴县人。巴县属川东山区,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但童很早就走出大山,去湖北宜昌“讨生活”。宜昌是一座开埠商城,头脑灵活的他在那里如鱼得水,二三十岁时靠做小生意,手头就有了点钱,三教九流的人也认识了不少。此外,他在洪帮中还有一个身份,帮中人都尊称他为童大哥。总之,在众人眼里童是一个爽快利落,有情讲义气的人。
童月江的父母是天主教徒,他有个姐姐在宜昌天主教圣母堂当修女。由于有这层关系,童与宜昌天主堂的人混得很熟。当时,荆沙的天主教堂归宜昌总堂管辖,童与荆沙的牧师也有来往。在去过荆沙几次之后,他感到被称为“小汉口”的沙市比宜昌更适合自己发展,于是便迁居到沙市,在那里一边做生意,一边广交朋友,以图有个更好的前程。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爆发,紧接着宜昌也宣告光复。不久,宜昌民军司令长唐牺支发兵攻打荆沙,几番激战之后,被围在荆州城里的荆州八旗军将军连魁便有了投降之意,于是请荆州城天主教堂的马修德神父出面与民军联系。童月江与马神父是老相识,与宜昌那边的人也熟,因而他跟随马神父参与了整个斡旋谈判活动。后来谈判成功,荆州八旗军放下了武器,荆州城避免了一场毁城之祸,而童月江则因此名声大噪。
荆沙光复后,童月江在沙市开了家“光复”的照相馆。那时照相还是件稀罕事,照相馆也少,到 1925年前后,沙市也只有光复、宜生和乐观楼三家。由于童肯花钱买好设备,又有小舅子杨政斋与孙瀛洲、吴子铭两位能干师傳帮忙,因而他的照相馆生意一直都很好。在赚了些钱后,童又开了一家收购原棉的花号,买下了美国旗昌航运公司留在沙市的资产,一心做起了收棉、运棉、卖棉的大生意,遂成了一名大富商。
![2王信伯(左一)、童月江(右二)、杨政斋(右一)与市整会成员留影](/images/system/back.png)
王信伯(左一)、童月江(右二)、杨政斋(右一)与市整会成员留影
童月江在江湖混迹多年,懂得做生意与交友的关系,尤其是深谙“欲取先予之道”。他在殷家巷尾(原沙市中学处)盖了一座“童家花园”别墅,那里是沙市的北郊,种有大片柳树林,环境十分幽静。童在花园内建了两栋二层小洋楼,童自住一栋,另一栋则专门拿来供交际用。来他这里玩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谈生意、打麻将、喝洋酒、听汉剧,等等,来客在这里可各取所需,纵情享乐,而且都会感到一种满足。
由于童家花园的条件在沙市独一无二,沙市商会便常在这里接待驻军长官,陆军第十八军第二师师长严敬、第二十一军第二独立旅旅长郭勋祺、第十军军长徐源泉等人都在童家花园设过官邸。1934年月11月,童因为一笔债务急需要用钱,沙市商会和市整会便共同出资一万四千块大洋,将童家花园买了下来。
市整会的多数成员来自荆沙商界,除童月江外,沙市商会会长何瑞麟、前沙市商会会长廖如川,棉花商郑哲丞、金希山,荆州商会会长金荣甫等人,都是该会的执行委员或监察委员。何瑞麟、廖如川年纪较大,做不少多少事;郑哲丞在主持《新沙日报》,金希山负责财务,因而童在市整会承担的事务是最多的,像在沙市北郊迁坟征地、筹建中山公园这些事,都是由他牵头完成的。
1933年,市整会推行“新沙市市政建设计划”,开始修建马路、公园、体育场等设施。这个计划先由该会聘任工程师张鹏飞拟定,后来接他手的王信伯工程师又作了修改。这样,已经完成的部分工程踏勘测绘方案需要重新来做,而工务股的人手不足,还是童月江想了个办法,他从社会上招来几个年青学生给王工程师当助手,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为本地培养了建筑人才。
市整会是一个市政建设决策机构,由驻军首脑、地方当局、商会代表及士绅组成。驻军长官徐源泉、江陵县长雷啸岑等人主要起组织作用,具体办事的还是沙市商会的人,如何瑞麟、金希三、郑哲丞、刘钦珊、廖如川、童月江、戴彦容、金荣甫等,这些人既是该会的执行或监察委员,又都是银行家或大商人,在会里办事是不拿一个铜板的。
1934年11月,童月江将童家花园卖掉后搬到谷码头去住。他为了跑工地方便,便自备一辆黄包车代步。有一天,他坐车去某工地,从白杨巷口下堤坡时,车夫为避让一个孩子不慎将车弄翻,使童的身体受伤。在治疗中,他没有找市整会报销过医药费,也没有因伤耽误过工程建设的事。
1933年底修建沙市中山公园时,童月江被委任为公园筹备处副主任,他的小舅子杨政斋在该处任干事,具体事务基本上由他俩说了算。有一次,按公园规划需征收一家照相馆,而照相馆老板正是杨政斋。这座照相馆用房是杨以低价租用的,订有长期租用合同。若征收房屋后还认可那个租用合同,则公园收益势必将会受损。为此,市整会做出决定:在该房屋征收后,杨政斋只能按原租金标准使用五年,期满后由市整会调高租金重新招租,且杨不享有优先租用权。由于此事涉及自己的小舅子,童月江便主动回避了这事,没有为小舅子说过一句偏袒的话。
1934年7月兴建沙市临江马路,一座法国人建的天主教堂需退后重建,当时教堂雷总铎提出赔偿一万块大洋的要求。这个价码是个天文数子,市整会赔不起,而雷总铎的态度是不赔钱就不退让用地。徐源泉曾通过省主席张群给法国驻汉口领事博龙德打招呼,请他出面劝说雷总铎支持马路建设,但雷始终不松口。
后来,市整会又派何瑞麟、李竹均和童月江去找雷总铎谈条件,拖了一年后才有了转机。原来,雷总铎在了解到市整会在北郊征有大片地后说:若划块地给教会建医院和学校,他们就不要赔偿金。童月江认为此议可行,便说服市整会的人答应了这个要求。如此一来,不仅加快建成了临江马路,还新修了新沙女子中学(沙市一中前身),童还出面兼任了校董。
![31935年,童家花园被水淹情景](/images/system/back.png)
1935年,童家花园被水淹情景
童月江久居沙市,知道荆江大堤安危的重要。1933年6月长江涨水时,童月江向市整会提议:“现值江水陡涨,轮船行驶于堤身及江岸房屋妨害最大,应出函海关税务司,饬令上下水各轮于驶经沙市时不得开快车,以固堤防”(民国《沙市市政汇刊》)。这个提议受到徐源泉的重视,徐随后以第十六路军总指挥部名义,分别给国民政府、湖北省政府和沙市海关去函,请他们下令让相关机构对轮船行速严格监管,以避免船速过快而影响大堤安全。后来,他的这个建议还引起蒋介石委员长的注意,蒋还亲自向外交部和海军方面打招呼,要求外轮与军舰在沙市江面行驶时也要注意航速问题。
童月江为了保护荆江大堤,还做过一件求人下跪的事。有一年,几路军阀在荆沙混战,其中一个头目出于军事考虑,想炸开荆江大堤引水阻敌。童月江得知此事后,就连夜上门去劝阻此事,为此他竟双膝下跪,最后感动了那个头目,打消了炸堤念头,这才避免了一场水患之灾。
童月江自己读书不多,但却喜欢与文化人交往。士绅李宝常是前清官员,又是大文人,他长期隐居在张家三巷,以卖字为生计。建中山公园时,童提请徐源泉聘李宝常任公园筹备处副主任,让李在公园建设中发挥所长。李也没有辜负童的厚望,在公园“十八景”建设中出谋划策,广题联匾,使中山公园建出了独有的特色。此外,童还让女儿童素跟李宝常学习书法,后来女儿的字竟达到题写匾额的水平,园中镜漪亭的“亭与波心相掩映,月从水面鉴空明”对联,就是由童素书写的。
大画家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与李宝常是多年的好友,在沙市中山公园刚建成那年,张氏兄弟到沙市来看望李宝常。童月江之前通过李宝常认识张氏兄弟,张大千称童为五哥。这次张氏兄弟来沙市后,童月江热情款待了他俩,还请张大千为涵荫草庐题写了“乾坤一寄庐”匾额,而张善孖事后也为公园捐赠了并蒂莲莲子,留下一段建园佳话。
童月江与官场打交道多,但自己却不愿涉入其中,只想一门心思做好生意,闲时与李宝常、李竹均等几位老友去公园茶舍喝喝茶。中山公园建成时,市整会本打算让童月江任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但他坚辞不就,这才让徐源泉的副官长贾云蒸兼任了主任一职。尽管如此,童还是实际做着主任该做的事,大小事他都在操心。
1940年荆沙沦陷前夕,童月江随在中国植物油厂万县办事处任经理的儿子童少江到四川万县避难。后来儿子调任该厂驻重庆办事处经理,童又随儿子到了重庆,住在黄角垭文峰山的童家别墅。1944年2月童月江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岁。
在童月江吊丧期间,徐源泉、李宝常、张濂希等老友都送了挽联。童入殓时用的是一口楠木棺材,他儿子原准备借厝文峰山,待抗战胜利后,再按童的遗愿将棺木移往宜昌与其前妻合葬。然而因为种种原因,童月江的这一生前愿望终究未能够实现。
(选自《荆州古城往事1876――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