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黄冈黄州,一座位于长江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城墙、青石板路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形成了这座城市独有的韵味。漫步在黄州的大街小巷,既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也能体验到现代都市的便捷与活力。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如何保持城市的整洁美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了黄州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王燕萍 李孟 通讯员 胡玉莲)黄冈黄州,一座位于长江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城墙、青石板路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形成了这座城市独有的韵味。漫步在黄州的大街小巷,既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也能体验到现代都市的便捷与活力。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如何保持城市的整洁美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了黄州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黄州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蓬勃发展的经济和不断扩展的城市空间。面对这样的变化,城市管理需要更加科学、精细、高效。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黄州区政府自2023年6月启动了行政执法重心下沉改革,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执法”的初心使命。通过将11个执法大队正式移交至黄州区管理,并设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实现了行政执法事权、力量和资源的全面下沉。此次改革共划转341人,覆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共计293项,使得城管执法更加贴近群众,处置问题更快捷、高效。
治理力量下沉
扎根一线 服务到家
黄州的行政执法重心下沉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构调整,更是一次深刻的治理体系变革。改革后,黄州区充分调动乡镇街道、社区村组的积极性,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城管”工作格局。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过去城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还让拆除违法建设等任务从“城管的事”回归到了街道(乡镇)、社区(村)“自己的事”。
据统计,今年以来,黄州区共拆除违法建设1467起17.3万平方米,清理抢栽抢种苗木20多万株,有效遏制了趁改革之机的“三抢”违法现象。此外,城乡垃圾治理机制也得到了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分拣率、转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100%,城乡市容环境面貌持续向好。
改革后的黄州城管,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执法人员深入社区,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垃圾,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让“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定期巡查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了城市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治理服务下沉
精管善治 绣出城市高颜值
店招被设计界称为“城市之眉”。好的店招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一道风景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们更是街区的有机构成,是人们直观感受城市特色与活力之美的窗口。
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该区严格执行《黄冈中心城区风貌管控导则》和《黄冈市门店招牌设置技术导则》,对户外广告的颜色、尺寸、风貌提出了控制性标准。
截至目前,共拆除各类违规广告店招229块9566平方米,更新广告店招146块1950平方米,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管理。深入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全年联网接入56家单位11403个停车泊位,新增停车泊位1448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5%,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守护一方蓝天白云,是市民群众的期盼,也是黄州城管人不变的使命和职责。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该区全面加强扬尘、渣土车辆、在建工地、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等管控工作,全年共巡查860余次,制止焚烧秸秆、垃圾等行为320余起,完成裸土、堆场覆盖面积1.8万平方米。
无论是东坡庙会系列的文化盛宴,还是黄冈马拉松的体育盛事,黄州城管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合执法资源,科学排兵布阵,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安全保障等工作中去,确保全域覆盖、全时段在线,用实际行动守护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使黄冈的美好形象展现在每一位来宾面前。
在春节前后的两场大雪中,城管人累计出动人员1710人次,出动机械车辆240台,清理断枝180车次,清理积雪道路总长97公里,使用各类融雪剂63吨。在应对汛期挑战时,黄州城管同样表现出色。面对暴雨来袭,他们迅速启动防汛排涝工作机制,出动人员2108人次、执勤车辆355台次,昼夜不停地巡查值守,及时排除险情,成功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城市之美,美在颜值,更美在内在气质。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黄州城管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建立了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交通流量、环境卫生等情况的实时监测,增强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治理责任下沉
打通最后一公里 直面群众零距离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黄州城管实施了“执法大队驻街道、执法中队驻社区、执法队员驻小区”的策略,重新梳理了市区50个社区网格包保人员,将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基层最前沿。
面对市民投诉,他们秉持黄金3小时原则,确保除少数复杂案件外,所有投诉都能在3小时内得到及时处理并结案,实行“交办-跟踪-督查-反馈-复核”闭环处理模式,今年以来,共办理行政执法案件1382件,处理各类投诉案件7044起,结案数6848起,结案率97.22%。在进一步完善执法体制上,与市城管执法委、市住更局、市资建局建立住建行业执法、城乡规划执法工作衔接机制,提升行政执法效率。
此外,黄州城管还建立了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各网格的城市管理工作绩效,奖优罚劣,推动各个网格形成了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黄州区行政执法下沉改革的成功,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的顶层设计,相关市领导多次通过座谈会、现场指导等形式,传递了高度重视的信号。搞好顶层设计是改革取得成效的坚实基础。改革过程中,黄州区通过召开论证会、到兄弟市州学习借鉴经验等措施,精心研究制定改革工作思路,力求改革思路这个“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问题导向是改革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行政执法下沉改革就是要解决“执法脱节”“执法扯皮”“执法低效”等问题,改革过程中,黄州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行执法队伍“区属街管共用”、执法大队大队长兼任乡镇(街道)副书记等改革措施,使得问题得以解决,达到预期成效。实践证明,只有扭住发展的堵点、群众的痛点,切中现实问题,才能实现靶向改革,改出新活力、改出新动能、改出新发展。
通过治理力量、服务和责任的“三下沉”,黄州城管不仅提高了行政执法效能,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支持。未来,黄州区将继续深化这项改革,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让黄州的城市风貌将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一座既有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