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逐梦大美黄冈——市区城管系统聚力推进城市品质提质攻坚行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1-07 10:28 来源:

核心摘要:黄冈市、区城管系统在黄冈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盯“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聚焦“一委一办一平台”建设,坚持“城市美学”助力城市品质再提升,做好城市精细化治理“加减法”,用共同缔造理念深入推进控违治乱、园林绿化、“全市一个停车场”、垃圾分类、城市驿站、城市客厅、城市管家、城市家具等提质攻坚行动,全力建设大美之城、宜居之城、心安之城。

时光如白驹过隙,永不停步;奋斗如江河奔腾,永无止境。

 

一年来,黄冈市、区城管系统在黄冈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盯“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聚焦“一委一办一平台”建设,坚持“城市美学”助力城市品质再提升,做好城市精细化治理“加减法”,用共同缔造理念深入推进控违治乱、园林绿化、“全市一个停车场”、垃圾分类、城市驿站、城市客厅、城市管家、城市家具等提质攻坚行动,全力建设大美之城、宜居之城、心安之城。

 

一年来,市区城管系统担当作为,砥砺奋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建设大创变,新建口袋公园31个,完成目标任务(11个)的282%;停车信息联网率达到97%,新建停车位12910个,完成目标任务(5800个)的226%;城市客厅建设完成13个,完成目标任务(11个)的118%;城市驿站建设完成11个,完成目标任务(8个)的138%;城市家具样板区建设完成12个,完成目标任务(10个)的120%;更换新型窨井盖6033个,完成目标任务(6000个)的100%。

 

2024城管执法大练兵获奖

 

一年来,市区城管系统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屡获殊荣:2024年1月,省委工作简报专题推介我市“扫干净、码整齐、清通透”工作成效;2月,制作的党员教育电视观摩片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奖;4月,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全国一档城市行列,位列全国85个小城市第7名;7月,省委工作简报推广红安县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经验;10月,在2024年湖北省城管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活动中,一举获得团体综合三等奖、队伍形象三等奖、理论知识三等奖、案卷评查二等奖、优秀个人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干则必成。

 

共同缔造 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如何当好城市“大管家”,打造新的城市新场景?

 

“我们紧扣美丽城乡建设增绿提质工作目标,聚焦美丽城乡建设和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通过共同缔造不断强化统筹协调能力,让大家相互配合、协调联动,凝聚合力,全面启动点上打造、线上改造、面上缔造,为建设‘大美黄冈’增添浓厚底色。”市城管执法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文浩介绍说。

 

干字当先!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抢晴天战雨天,强基础补短板,见缝插绿,逢场建景,全力以赴打响增绿提质攻坚战,有效提升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性、便民性及景观度。

 

去年3月12日,由市城管执法委主办、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承办的“共同呵护家园缔造大美黄冈”2024义务植树活动如期举行,25家市直单位、企业代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450余人齐聚市区黄婆汊路,大家3人为组、10人为队,干劲十足,合力扶正树苗,挥锹铲土,培土浇水,用双手栽种下一株株新苗,用汗水献礼大美黄冈。

 

“口袋公园”建设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市区城管系统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理念,利用城市“边角料”,花式“变废为宝”,按照市民需求进行选址,通过苗木配置、休闲廊架、景观小品、运动器材等便民功能设施的嵌入,建成了一大批各类文化、科技、休闲、娱乐、健身的大小不一、文化各异、功能齐全的口袋公园。

 

在竹园口袋公园,以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名诗《初到黄州》为引领,结合黄冈竹漫长的历史文化,以“竹”为设计元素,通过竹叶铺装、竹简、竹廊、竹灯、松竹梅等景观元素塑造翠竹公园,打造出我市首个竹里文化观光地。

 

在叶家茶铺口袋公园,深入挖掘叶家茶铺的历史内涵,通过提取六个历史事件,巧妙地串联起景观空间,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地感受那段漂泊年代。

 

在明珠口袋公园,通过明珠小区带状开放空间,建设有交流活动区、亲子活动区、主次入口区、自然休闲区四个区域,配套休闲步道、阳光草坪、休憩设施、穿行廊架等便民功能节点,形成席地而坐的邻里客厅。

 

位于黄州区赤壁街道街坊路的安居体育公园,原为垃圾杂物堆积的边角地,该园通过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领导出面组织协调、单位出工出力建设、体育部门出器材建立球场、图书馆出书充实驿站、周边群众出地配合建设的办法团结多方力量,致力于打造“15分钟健身圈”,真正做到将公园建到百姓“家门口”、“心坎上”,是以“五出”实现“五共”缔造理念的典型案例。

 

赤壁大道停车场

 

“小口袋”装满“大幸福”。一个个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接连建成,让“转角遇见美”的幸福愿景逐渐成为现实。去年12月17日,明珠口袋公园、叶家茶铺口袋公园、竹园口袋公园被评为湖北省2024年度“最美口袋公园”。

 

2024年,黄冈全市共建成各类大型综合公园、主题公园、口袋公园、街头绿地共179处,市区园林绿化项目总投资2.43亿元,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平方米,诸多口袋公园的建成,有效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满足了居民朋友短途出行、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较好地实现了居民朋友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服务半径。

 

补齐短板 接续建设韧性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成大家共识,但是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黄文浩表示,坚持问题导向,补齐民生短板,扎实做好城市精细化治理“加减法”,以绣花的功夫用心雕琢出更加靓丽的城市颜值,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城而创、为民而创”的责任和担当。

 

提质攻坚行动钱从何来?市区城管系统通过用足用好国债资金,解决民生痛点、难点问题,一批高质量的市政重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让排涝更通畅。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是国债资金投入的重点领域。黄冈老城区排涝设施标准偏低,排水设施老化、排水管网变形、破裂、脱节等问题突出,导致城区排水不畅,城市内涝频发,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先后启动老城区41条路地下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对赤壁三路、红卫路、考棚街、赤壁一路、黄州商城、安国寺路等26条道路部分路段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对赤壁二路、公园路等15条道路部分路段地下排水管网采取局部树脂固化、CIPP紫外光固化、喷涂法、开挖等方法进行改造,修复管道长度共计4602米。项目完工后将补齐排涝设施短板,提升老城区排水能力。

 

让街区更美丽。接续拓展美丽街区(城市客厅)建设,目前全市城市客厅建设完成13个。关山北路美丽街区(城市客厅)创建项目以“百年繁华、岁月关山”为主题,将码头文化、乡土文化、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关山北街区特色文化景观。整个工程投资3500万元,新建文化广场1500平方米、改造临街立面12500平方米、拓宽黑化道路4100平方米、铺装人行道8300平方米。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点

 

道路是城市的动脉,更是城市的“门面”。作为道路的“维修师”、“美容师”,市市政设施服务中心先后对中环路、赤壁大道、新港大道、明珠大道等主要城市道路进行维修,2024年累计修复破损、塌陷的人行道14432.4平方米,更换破损、翘角的站石232根,调整树穴条石460根,修复沥青路面23245平方米,既补上道路的“瑕疵”,也填补了群众心中的“缺口”。

 

让停车更智畅。加快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去年全市完成联网接入停车泊位3.1万个,联网率达到97%,新增停车泊位12910个,超额完成省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市本级完成新建停车场21个、停车泊位2744个。大力推进临街单位院内停车资源开放共享,全市已共享泊位8152个。同时将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督局作为城区市直单位院落开放建设停车场第一批试点,实现全开放式停车资源共享,市区推进万达、黄商、居然之家三大商圈3019个道路停车泊位收费运营工作。

 

让出行更安全。持续开展窨井盖整治,去年全市完成窨井盖整治任务6033个。常态化坚持“人等雨”和“五个一(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措施、一套设备、一张联系卡)”防汛排涝工作机制,完成城区26条道路地下排水管网的改造和修复,共修复功能性缺陷186处、结构性缺陷101处。对老城区254公里地下排水管网箱涵进行全面清淤疏浚,完成5个易涝点改造。修复城市道路地下空洞6处,极大减少了地面塌陷引发事故的风险。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排水口、桥梁、建筑围挡、市政基础设施、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数875个。

 

到去年底,黄冈城区已完成安装“S”形球墨铸铁雨水篦子6039个、新型球墨铸铁宽边防沉降窨井盖3006个,“新上任”的井盖具有防盗、防滑、防弹跳、防噪音、防沉降、防坠落等六防功能,走在上面没有任何波动,周边道路变得更加平坦。

 

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借井盖作画板,将“大美黄冈”字样和赤壁矶图案等黄冈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为千篇一律的井盖“井”上添花,在守护群众“脚下的安全”的同时,也让市民近距离触摸宋韵文化的脉动,感受历史文化底蕴。

 

一个个国债项目,补齐民生短板;一件件民生实事,彰显为民情怀。

 

创新求变 勾勒城市最美风景线

 

机遇面前主动出手,风险来临稳妥应对,问题出现科学破解。

 

——公厕蝶变驿站,让群众“方便事”更方便。

 

为解决公厕配置不足的问题,市区城管系统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积极探索谋划建设城市驿站。目前,城市驿站已建设完成11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个)。市区投资240万元,在西湖二路建设“三位一体”城市驿站,涵盖公厕、垃圾中转及便民服务等功能,进一步增强群众幸福感。

 

城市驿站集休息、交流、应急、便民和文化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告别传统厕所“难找、难看、难闻、难用”的刻板印象。城市驿站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融入街头隙地、小游园、口袋公园、绿地、广场等地。在如厕体验上,城市驿站比普通公厕更加舒适便捷,将成为黄冈文明形象服务窗口。城市驿站采取“市场投入、以商养厕”的运营模式,由承包商负责投资建设,这一模式让每座城市驿站为政府节省不少成本。

 

——优化收运体系,解决居民关切难题。

 

针对传统垃圾收运和清扫保洁作业模式可能产生的噪声扰民和阻碍交通等问题,市环卫管理中心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更优质、更完善的作业模式,以提升环卫管理工作质量和城市服务水平。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各区域居民生活作息规律,对垃圾收运和日常洒水等清扫保洁作业的时段和路线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调整,科学安排作业时间,有效减少环卫生产作业对居民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通过与交通部门紧密沟通对接,采取错峰作业模式,避开交通高峰期,减少环卫作业对交通的影响;通过加倍提高劳动强度,增加作业频次,从“一日一清”改为“一日多清”,确保垃圾不积压,作业过程不扰民,极大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

 

——推行垃圾分类,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城乡垃圾治理,关键在于终端分类处理。市城管执法委围绕提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初步建成“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五步治理体系,健全常态化保洁机制,逐步推行“一坑两桶三上门”模式,基本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

 

2024年,全市配备农村保洁员约2.4万人,各类清扫收运车辆约9000辆,2709个行政村垃圾治理达到“五有”标准。建成运行乡镇垃圾中转站158个、城区(县城)中转站45个。建成投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6座,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5300吨;建成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0座,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431吨,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餐厨垃圾得到全处理。

 

——用心用情用力,乐做“此心安处”的守护者。

 

浴“雪”奋战。2024年春节前后,我市迎来两场大范围冻雨降雪天气,市环卫管理中心以雪为令、闻雪而动,机关人员下沉一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出动各种除雪机械设备,配备多辆除雪设备及融雪剂,高效清除道路积雪与冻冰,全力开展街道铲冰除雪、清理路面断树残枝突击行动,环卫工人浴“雪”奋战情景成为街头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黄冈新港北路

 

遇“节”向前。从“东坡庙会·龙狮闹新春”到国庆节系列活动,从市区各种大型会议、赛事到大型文体演出活动,每场活动登场,市环卫管理中心科学部署,制定活动前、中、后的各阶段、各区域环卫保障方案,全程助力市区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尤其是新春舞狮巡街期间,他们组建123人“龙灯会环卫保障突击队”,配套各类车辆设备15台,跟踪清扫收运点、线路上的鞭炮残渣,全程做到即产即清、人走场净,以最快速度恢复街面整洁。

 

经受“烤”验。面对今夏连续高温“烤”验,市区环卫工人在不同街道、不同时段、不同岗位上战高温、斗酷暑,各条战线职工都在为城市的洁净而坚守“火线”。按照高温期间“做两头、歇中间”作业模式,加大机械化作业力度,确保高温期间工作成效不减、作业标准不降。

 

万事从来贵有恒,久久为功事必成。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区城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接续昨日的荣光,开启明天的希冀,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加倍努力,加压奋进,迎难而上,处处澎湃着推进城市品质提质攻坚行动强大动力,处处奏响振奋人心的追梦乐章!(来源:黄冈日报)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