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郝穴有座松鹤堂

发布时间:2019-03-28 16:52 来源:

核心摘要:

图/文 张俊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去江陵的郝穴看了那座久闻大名的松鹤堂。
 
郝穴古称鹤穴,因西晋时荆州大都督羊祜在此地“取鹤教舞”得名,后来因郝姓人在此居多而改为现名。
 
松鹤堂大门

松鹤堂大门
 
郝穴的黄氏是地方一大望族,徐向前元帅的夫人黄杰就是这个家族的人。明清时期黄氏族人在郝穴城中开了家叫松鹤堂的药铺,既坐诊,又卖药,在晚清时就很有名,民国年间规模更大。        
 
据陪同的朋友介绍,这松鹤堂原有好几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扩建城市道路时前边的门店被拆了,仅余后边的这重老屋。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这老屋被发现,并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堂内的天井

堂内的天井
 
我想这松鹤堂可能是全城仅存的明清建筑,因而郝穴人看得格外珍贵,维护得也格外精细。
 
进大门前有处不大的场地,周边种着几株冬青树,以衬托出老屋的高大与沧桑感。 
 
二层的走马转楼

二层的走马转楼
 
迎面的灰色高墙是新修的,不是传统的灌斗墙,而是做成灌斗墙样式,上面开了扇铜钱花窗,倒有几分古朴感。
 
过去荆沙老屋讲究一点的都是用青条石做门框。松鹤堂大门的修复没有用石窟门,但巧建成了老门样子,看上去倒也有几分镶石门框的感觉。
 

 
雕满花饰的护栏
 
进门后是一重天井,四周为典型的四水归堂与走马转楼形制的房子,像这种类型的房子沙市胜利街倒是有不少。
 
松鹤堂座北朝南,占地约300平方米,面阔约16米,进深约20米,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共有24室,分上下两层。
 
堂屋木结构的用料不错,梁柱粗大,楼板厚实,历经数百年还是那么坚实耐用。
 
二楼的内室

二楼的内室
 
走马转楼的护板都雕着花饰,或是菱形、回字形、云纹形花,或是缠枝花、飞鸟人物,雕工虽不精细却也丰富多样,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房主人的富有与气度。
 
松鹤堂内的门、窗、梁、柱、护板等都刷着一层红漆,鲜艳得如血一般。我看过一些古建筑,也见过木结构上漆的,但用大红漆刷成红彤彤一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也不知在这个地方是否有些特别的讲究。毕竟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嘛!
 
堂内的梁柱结构

堂内的梁柱结构
 
据门前的招贴宣传画介绍,在抗战期间,这里住满了伤病员。一批批伤病者被抬进来,经松鹤的医师们精心医治后,又一个个昂首阔步地奔赴战场。如今在院子里徘徊,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战火纷飞年代,这老屋里弥漫着的一股英雄气。
 
听陪同的朋友说,马上将恢复松鹤堂前边被拆的部分,建好后将作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场所,免费对欢众开放。到时你们再来看那就更壮观了。
 
本文作者在松鹤堂

本文作者在松鹤堂
 
松鹤堂能恢复得那么好,可能不仅是这里古建筑稀少的缘故,还是这里的人重视保护和彰显历史文化。例如早在1995年,郝穴就在江边建起江陵抗战纪念园,很可能这座园是当时长江边唯一的一座抗战纪念园。
 
郝穴人创新不忘旧的作法,使人不断看见他们在城市建设中打下的传承历史文化的新烙印!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2019年3月28日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