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布局以长江为中心的“主轴线”之后,又把提升“两江四岸”核心区的工作摆到了日事议程。这是中国最长的一条河对这个长江核心城市的召唤,也是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之必然。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像这样高规格的座谈会不是第一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亲自主持召开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分别在2016年、2018年、2020年这三个重要年度召开,在长江上中下游的重庆、武汉、南京三座城市谋略。其中,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推动”、“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三次座谈会,一次比一次递进,一次比一次深入,跨越五年的三次座谈会,也成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武汉位于长江的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其一举一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也成就了武汉“两江四岸”发展的轴线。那么,在“十四五”规划到来之际,武汉该怎样布局?“两江四岸”又该怎样提档升级?
统筹山水路岸产城关系
11月18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召开了武汉市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武汉市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2016年以来,先后主持召开三次专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武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要充分认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准确把握武汉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市场等优势,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进一步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打好“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强长江岸线整治、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和沿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城市;做好“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大文章,高水平规划建设百里沿江生态文化长廊,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充分展示武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特质,激发广大市民对英雄城市的自豪感、归属感。
11月20日,湖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制定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深刻理解长江经济带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要突出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绿色发展,体现“带”的优势,积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发挥湖北红色文化和荆楚文化特色,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早在11月11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在武汉市调研长江、汉江“两江四岸”规划建设工作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确把握“五大关系”,立足百年大计,坚持世界眼光,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武汉“两江四岸”,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好生态保护、经济发展、防汛抗洪、生活休闲等功能布局和山、水、路、岸、产、城等空间关系,打造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拓展城市架构、完善城市形态、增强城市功能,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江四岸”是武汉重要生态廊道,必须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个重要基点,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武汉“两江四岸”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靓丽名片,做好规划建设是关系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对于武汉实现沿江发展、跨江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稀缺的自然资源,岸线既是防汛抗洪的重要防线,又是生活、生态、景观功能的重要载体,还是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标国际一流,统筹全局,统一规划,有序推进“两江四岸”建设。
要统筹做好“两江四岸”全域规划、岸线规划和各功能区规划,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强化规划的约束力,以规划引领城市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
“城市形态是由若干建筑和建筑群组成的,建筑、建筑群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涵。”要做好建筑群乃至单体建筑的规划设计,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地标性建筑,打造“错落有致、疏密有度、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凸显建筑曲线之美。要注重建筑色彩与公共环境的整体协调。
对暂时不能满足功能需求的,要适当留白,保留和修复自然湿地。要贯通岸线,整合码头设施,将更多的沿岸空间留给市民,真正实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
构建百里长江生态画廊
“两江四岸”不仅是武汉发展的轴线,也是对标上海等世界滨水名城、彰显山水城市独特魅力的核心窗口。11月24日,《武汉市两江四岸规划》编制浮出水面,一幅江城版的“清明上河图”画卷呈现出来。
规划的“两江四岸”核心区,长江段从天兴洲大桥至白沙洲大桥,江段长约25公里,汉江段从汉江入江口至月湖桥,江段长约4公里,两岸腹地延伸1至2公里以重要干道为界,覆盖主城主要几大功能区,“两江四岸”核心区规划的景观长度超过100余里。
在制定该项规划时,武汉针对自身江面开阔、岸线长的特点,结合世界滨水名城的经验,找寻自己的特色,力求滨水空间的开发与提升,成就江城最大的特色,并带动城市发展,促进品质提升。
按照落实长江大保护的战略要求,武汉“两江四岸”的规划坚持“江、园、城”有机融合的思路,提出形成“一芯两轴显山水,一廊十片融古今”的空间结构。
“一芯两轴”打造“武汉长江文明之芯”,锚固长江、汉江及东西山系为依托的两条“十字形”山水轴线。
“一廊十片”打造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统筹布局十个错位发展的特色功能片区,包括三大古城历史风貌区、三大战略功能区以及四大特色区。
规划显示,这十个沿江功能引领区精致互补。武昌古城、汉阳古城和汉口历史风貌区(本刊上期已做报道)要兼顾保护与发展,复兴千年古城风韵;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汉口滨江商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聚焦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功能,提升当代大城形象;青山滨江区、汉阳滨江区、谌家矶滨江区、白沙滨江区要激发新兴产业发展,谋划未来城市格局。
武汉的高层建筑在“两江四岸”已形成扎堆效应,如何让它们“高屋建瓴”?
规划显示,武汉将围绕新老地标建筑群,构筑错落有致、恢弘大气的滨江天际线,着重打造汉正街、汉口滨江以及武昌滨江“三大高层建筑簇群”,统筹好岸线与临江“第一立面”、“第二立面”和“第三立面”的关系,并注重建筑色彩与公共环境的整体协调,要让每栋建筑群展示自身的“曲线”。
武汉被称为“桥都”,长江上桥梁密布,如何让这一优势和特色为江城增光添彩?
规划显示,武汉将美化、亮化、彩化三环范围内、长江上的7座桥梁,提供最佳观景平台,将“七彩桥梁”打造成新的城市名片。
对于标志性的建筑和名胜古迹,武汉将采取视线通廊管控、立面修复提升、夜景亮化等方式,让它们更加靓丽,例如黄鹤楼、晴川阁、防汛纪念碑等等。
在主城区已形成的江滩公园基础上,武汉将重点完善汉口、武昌、汉阳三大“防洪保护圈”,并统筹防洪、景观、文化建设。
规划显示,武汉将打造山水相融,文脉相承,串联汉口、汉阳、武昌江滩公园的慢行体系。通过推进沿江码头更新改造,贯通岸线,增添市民的亲水空间。未来沿着江滩步道,市民可无障碍地穿行于各个江滩公园,漫步三镇。
天兴洲、白沙洲、南岸嘴如何打造?规划明确指出,把这些区域作为重要“生态留白”,全面加强保护与修复,使之成为“生态岛”。
不仅如此,武汉还将营造全民共享的文化公园、亲水驿站等,打造更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展现靓丽滨水景观画卷,构建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武汉将以“两江四岸”核心区的提升为契机,构建世界一流滨水生态城,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图 田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