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浙江也将深度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构建浙江特色的全球投资贸易促进体系,努力推动浙江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目标,加快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民生、人文等领域的开放进程,不断吸收世界各国的发展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浙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朱从玖介绍,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浙江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符合预期、好于全国、领跑东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而对外开放成为最鲜明的底色。
一是着力推动开放平台创新提升,打造成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现已探索形成8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34项。浙江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特色是油气产业,围绕“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即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和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的定位,确定了“三个1亿吨”的中长期目标,即石油储备规模达1亿吨,炼化能力达1亿吨,石油交易达1亿吨。目前,油气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自贸区新增累计5000多家油气企业,成为全国油气企业最集聚的地区;船用燃料油供应占全国总量30%以上,已跃升为国内第一加油港、全球十大加油港;已连续3年举办高水平世界油商大会,今年的大会集聚世界五百强企业62家,世界石油五十强企业18家,世界化工五十强企业16家。以自贸试验区为龙头,浙江还拥有2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和19家国际产业合作园。它们和自贸试验区一起,构成浙江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种类齐全的区域开放发展平台,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
二是着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贸易重要枢纽地。浙江是外贸大省,出口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占全国出口的比重已逐步攀升到13.4%。近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浙江打出“稳外贸”组合拳,在稳定增长的同时,坚定不移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今年1—10月,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6.3%,出口总额增长7.7%,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其中机电和高新产品出口分别增长8.7%和13.6%。在改革创新方面,围绕世界“小商品之都”和“买全球、卖全球”贸易大格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14项重要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从出口拓展至进口,全省市场采购占出口的比重已达到11.4%。在跨境电商方面:省内拥有杭州、宁波、义乌三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其中杭州综试区 “六体系两平台”在全国复制推广,宁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位居全国第一,义乌邮政和快递业务量先后超越上海、深圳居全国城市第二。在进口促进方面:我们积极扩大进口,向世界开放浙江市场。全力参与进口博览会,打造“进口商品世界超市”。在海港枢纽方面:我们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整合完善全省港口设施、集疏运体系和多式联运网络,已初步建成世界级的港口集群。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2600万标箱,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强。在陆路通道方面:我们开通了以义乌为始发站的“义新欧”班列,构建了义乌至中亚、西班牙、捷克等11条线路,在沿线国家设立了5个物流分拨点,辐射沿线35个国家。在信息港方面:我们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息走廊建设,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门户枢纽。
三是着力推动金融业扩大开放,打造现代金融“一中心三高地”。我们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结算稳步发展。2018年,浙江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为775.4亿美元,占跨境收支总额的14.4%。我们不断创新金融业态,提升金融对重大开放战略的支撑能力。在义乌率先开展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为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打开结汇新通道。在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完成国内自贸区首单大宗商品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等,在金融支持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产品与经验。我们主动服务实体经济。出台“凤凰行动”计划,设立百亿级专项基金,鼓励支持实体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境外并购等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浙商银行、宁波银行为代表的中资银行通过创新中资企业外债、跨境贸易融资等产品,为省内企业提供低成本及便利化的融资环境。截至2018年底,浙江外汇贷款余额达244.07亿美元,贸易融资余额达2173.47亿元,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对外开放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我们积极打造现代金融“一中心三高地”,以传统金融业态为基础、新兴金融业态为特色的新兴金融中心逐步成型;以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为重点的金融科技创新高地取得显著进展;以重要性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在浙江全覆盖为基础的金融要素集聚高地初步形成;以金融特色小镇为主要集聚发展平台的金融创业投资高地影响力不断提升。近4年来,全国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浙江投资项目超过7700个,投资规模达4500亿元。
四是着力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打造双向投资的集聚地。在集聚高端外资方面,我们打造嘉兴、湖州高质量外资集聚地,推进台州、义乌、新昌境外并购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着力推动高端外资项目集聚和特色产业培育。今年以来,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13.8亿美元,增长7.8%,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外资为34.8亿美元,占比近三分之一。我们打造“浙是你的家”的外资服务品牌,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质量举办外商企业圆桌会,让外资企业切实感受到浙江的营商环境优势。在对外投资方面,我们着力引导浙江企业扎根本土、走向国际,大力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跨国企业,推出“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20强”。我们开展“丝路明珠”工程,积极推进捷克站、迪拜站等境外服务站建设,全力打造集物流、商贸和综合服务功能的“一带一路”节点网络。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强烈的产业合作需求,我们鼓励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建成1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五是着力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浙江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在交流平台方面,我们通过办好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拓展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依托G20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和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的召开,打好浙江品牌,形成浙江与世界的良好互动。目前,全省友好交流关系城市总数已达500对。今年以来,浙江先后接待了来自1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团组467批4468人,包括哈萨克斯坦总统、苏里南总统、奥地利总理、塞尔维亚总理等重要客人。在文化旅游方面,我们打造“美丽浙江”,保护好中国丹霞—江郎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良渚古城遗址和京杭大运河四个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入境过夜游客450多万人次。在教育科技方面,我们大力实施科技新政和人才新政,推进之江实验室建设,成立西湖大学,提升浙江大学,吸引超过1200个国际科研人员在浙江工作生活,每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500多件。目前,浙江籍两院院士共有238位,排名全国第二。在龙头企业方面,我们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培育了包括吉利、阿里巴巴在内的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主体,不断增强浙江经济的内生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六是着力推动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理想地。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我们致力于发挥浙江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浙江是全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我们积极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3大城市群、4大都市区、7个中心城市、60个县域城市、200个左右中心镇、400个左右一般镇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浙江也是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的获得者,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十五年如一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造了万千“美丽乡村”。浙江还是率先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治理的省份之一,出台《“城市大脑”建设应用方案》,在交通、平安、城管、经济、健康、环保、文旅等领域实现“城市大脑”综合应用,以此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迈上新台阶。(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