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直击痛点】垃圾分类为何这么难

2019-09-19 10:08:44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如今,垃圾分类似乎已成为时尚名词,自上海、杭州等地的垃圾分类风在网上红极一时,各个城市都在思考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 通讯员 魏红敏)如今,垃圾分类似乎已成为时尚名词,自上海、杭州等地的垃圾分类风在网上红极一时,各个城市都在思考,分类、如何分好类、分类后怎么处理?
 
2000年,我国确立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以来,生活垃圾分类的探索已进行了近20年。不过,目前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一工作为何没法办法硬性推行,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中华建设全媒体记者通过各渠道搜集资料、部分地市乡镇探访,集结汇总如下资料,供各位参考。
 
2017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底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达到35%以上的回收利用率,跟发达国家相比就低了一些。根据欧洲环境署的统计,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80%。这意味着,每年德国有超过2亿吨的垃圾会以某种形式得到回收,不会进入垃圾填埋场。日本、新西兰、瑞士等清洁大国各自出招维护国家领土清洁。
 
再来看看我们自己的做法,我国单品种的某些垃圾分类回收效果比较明显。像废塑料和废纸张这两类垃圾,实际回收利用率并不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拾荒大军”的收集和售卖。但被拾荒者售卖的这部分垃圾去向并不可控。它们可能被卖到工艺很落后的小作坊,对环境有很大影响。大部分的垃圾都不知所踪,部分城市建立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利用了为数不多的垃圾。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提出,一个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至少要具备5个环节。第一,居民在家中严格分类;第二,社区配备标识明确的设施,帮助居民准确投放;第三,分类运输;第四,分类加工利用;第五,对实在难以利用或危险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道环环相扣的综合题。
 
过去我们对此认识不深,缺乏系统设计,以至于我们建设的许多基础设施并不配套。在分类和投放环节,垃圾箱分类标识不明确,老百姓不知道怎么分。在运输环节,很多地方是一辆环卫车开来,把垃圾桶往里一倒便直接开走,没有按照分类要求配置运输工具。
 
另外,园区化的、具备分类处理设施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不多,也不规范,难以接纳在源头分类完毕的废弃物。有些地方把焚烧厂放在一个地方,填埋场放在另一个地方,对产生的飞灰、渗滤液等难以进行处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考察得知,垃圾分类难以扎实推开有以下综合共同原因。
 
1分类
 
分类机构不专职 创新性开展工作难落实
 
 
要做好垃圾分类,必须设置专职机构。纵观垃圾分类推进效果好的江浙地区,从市镇都单独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机构,专项探索、研究和推进本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而目前,外省包括湖北很多地市生活垃圾分类机构从市、镇到村没有设立专门机构,推进人员都是兼职,没有配备专班人员,工作经费少,影响和制约了城乡垃圾分类工作的快速、高效推进。

干部居民认识有差距 参与分类积极性不高
 
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作为生活垃圾分类主体的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持续推进。但从当前运行情况看,分类工作主要还是靠政府来推动,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居民的分类意识、文明素养还有待于提高。
 
即使在城市,所谓的“高素质”人群也很难真正做到分好类。过早的一碗面汤,要真正回收利用好有多个环节,汤、残渣、塑料盒、筷子……再看乡镇,少数镇村领导对垃圾分类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认为这项工作推进速度太快,思想上有抵触,仍然处在被动应付状态,工作中缺乏统筹谋划,缺少资金投入,存在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措施不实、流于形式等问题。部分居民根深蒂固的老观念、生活习惯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认为垃圾分类是尽义务的“繁琐事”,参与率不高,垃圾分类基本上依靠保洁分拣员“二次分拣”来实现。

回收体系不健全 难以有效支撑资源化利用
 
拿最常见的外卖使用的塑料餐盒和餐具来看,他们的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外卖垃圾除了餐盒、餐杯、塑料袋等,还掺杂着食物残渣。由于外卖垃圾相对比较零散,而且大部分黏附油污、汤汁等食物残渣,特别是塑料制造成本非常低廉,而回收的经济成本却比较高,导致外卖垃圾基本无人回收,从而形成“白色垃圾”越堆越多的恶性循环。
 
全国人大代表曾静萍建议:在学生和上班族相对集中的公共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外卖垃圾分类回收,待初步实现分类收集后,再指定专业公司进行统一回收处理,鼓励就地就近处理,尤其针对可降解材料建设具备降解能力的工业堆肥厂。
 
部分人士还建议建立垃圾回收押金制度和废弃塑料等低附加值再生资源的回收的补贴机制。例如广州,针对塑料可回收物的分类回收,采取建立基金发放补贴、处罚违规对象等做法。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继续探索解决产业链条补贴前置、处罚对象无法确定、回收物统计监管成本高、投入资金过多等问题。
 
另外,也可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本着“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外卖平台、供应链上的商家各方应该为外卖垃圾的处理“买单”,补偿回收利用需要的成本费用。企业作为外卖直接受益者,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承担塑料餐盒的回收责任,按照企业销售额划出专门资金给餐盒回收处理企业。
 
目前,很多地市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存在散、小现象,规范化、规模化的回收企业不多。受用地等因素制约,不少废旧物资堆放点设置规划并未真正落地,尚未形成比较规范的回收从业队伍和完善的回收网络。回收网络不健全,加上低值回收物价格低,大量本来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废旧物资未能进入回收系统,而是作为垃圾被焚烧。

运维资金压力大 分类工作整体推动缓慢
 
垃圾分类要做好,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一些经济基础差的镇村资金压力更大,单凭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保障机制不可持续。据了解,对垃圾治理和分类的投入,2000人以下的村要8万元/年,2000-5000人的村要12-20万元/年。中国的乡镇人口数量大,队伍庞大,地方经济水平不平衡。资金缺口严重这一实际问题,极大的制约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推进速度和效果。

几大“拦路虎”挡道,垃圾分类还要推行吗?必须要,这件事做好了,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立法先行,城市要做好规划设计,居民也要主动参与。确立了相关法律和操作规范,明确了谁应该做什么,有利于打通行政壁垒,为规划制定者的系统设计提供依据。立法到位了,居民也会认识到自己作为垃圾的制造者,做好分类是一种法定责任。即便分类设施尚不完备,居民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先把厨余垃圾等易腐垃圾,把灯管、药品等有害废物都分出来。当然,前提是政府要告诉居民如何规范实施,提供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
 
其次要强化政策保障。引育专业公司。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引进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缓解政府资金不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产业化进程。
 
实行收费机制。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探索实行农村村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提高分类主动性与自觉性,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长期持续推进。
 
2分类
 
购买第三方服务。鼓励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引入专业公司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线上宣传与线下互动,建立实名制垃圾溯源监督管理系统,提高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后要强化资源利用,垃圾回收了,如何打通资源回收的最后一公里?部分专家建议表示可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加快引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分类末端处理的难题;落实限塑令制度。加强对商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禁止免费提供餐饮等一次性用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和资源循环利用。 
 
分类做好了,还要做好强化考核评比。部分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是建立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实名投放+积分奖励”制度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竞赛公示”制度,建立居民(村民)分类投放质量台账和荣誉榜,作为积分奖励和荣誉评比的依据。有的地区把文明创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有的城市小区激励居民分类,以分类物品兑换生活用品等。情况不同,垃圾分类推行的招式自然也不同,但大家都只有一个初衷,把这件利国利民的事做下去,做好。
下一篇:

南京公积金直付房租扩容 2万余套租赁住房可按月扣款

上一篇:

寿光三家防水企业被整顿 一家取缔两家停产!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