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通脉”保军运
——武汉黄家湖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施工纪实
抢天时,使命在肩勇争先
连三环、南达四环的武汉黄家湖大道,是运动员进出军运村的必经之路。“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方开挖、管廊施工、机电安装、道路改造、排水工程等。”项目经理李春言介绍,“改造后的黄家湖大道,8公里路面从此前的60米拓宽至100米,两侧种植20米宽绿化带;6.1公里综合管廊则将沿线所有高压线和各类管线‘收入囊中’,防止再现‘拉链式’马路。”
任务繁重,工期异常紧张。高压线入廊时间已提前一年向国家电网总部报备,绿化移交需在春季,军运会前2个月项目必须撤场。“处处都是关门节点,容不得半点闪失。”李春言坦言。
为此,项目分成3个工区、111个节段,分段施工,交叉作业;完善三级施工计划,倒排工期,将节点精确到天;制定冬季施工、雨季施工等专项方案,提前策划人机料法环;开展各类劳动竞赛,不间断作业,时间用尽、空间占满……现场掀起一轮又一轮施工热潮。
施工高峰期,700余人同时奋战,60余台挖机、吊车、钻机等大型设备机声轰鸣,150台渣土运输车往来穿梭。历时211天,项目完成4941根支护桩施工、68万立方米土方开挖、6万多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018年6月12日,项目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标志着全长3097米的管廊主体结构完工,比同体量的二标段足足提前3个月。
争地利,攻克三大“拦路虎”
严防“定时炸弹”。“施工沿线布满11万伏的高压线,就像‘定时炸弹’悬在我们头顶。”项目生产经理徐国华说,“高压线6米范围内都属于高危区域,高压线路会对金属部件隔空放电,轻则灼伤皮肤,重则危及生命。”
项目在临界距离设置绝缘绳,划出警戒线,架设射频警示器,实时监控预警。指定专人专车施工,全程旁站,全线巡视。此外,针对高压线下特殊环境施工,项目多次邀请国家电网专家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讲授电力安全知识。
巧修湖底管廊。项目管廊有280米要穿越黄家湖水域,必须在平静的湖面上“开膛破肚”。经过研究,项目选择“土围堰作为临时围堰”,先用防渗效果较好的黏土做填充土方,用砂袋护坡,并在迎水侧加设钢板桩加固。将堰内湖水抽干后回填,再进行管廊施工,完工后恢复原貌,确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为防止基坑渗漏,项目采用钻孔灌注支护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配合围堰将管廊基坑与湖水彻底隔开。采取分层台阶式倒退开挖、逐级修坡,对基坑侧壁进行喷锚施工等一系列防护措施,防止基坑坍塌及边坡滑塌。
苦战“地雷怪阵”。老原黄家湖大道修建时间久远,缺乏统一规划,给排水、天然气、电力、电信、国防光缆等多条管线在地下构成一张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蜘蛛网”。
没有图纸,只能靠人实地勘察,就像战前侦查,没摸清阵地状况前不能轻易出兵。“我们就像扫雷工兵,每隔一段距离挖一条探沟,将每类管线的排布搞清楚。”徐国华说,“每个人的神经随时都是绷得紧紧的,稍有闪失就会出现煤气爆炸、挖断军缆等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黄家湖大道作为交通主干道,车流量大,一旦封闭施工将对市民出行带来不便。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项目采取倒边施工,预留道路和修建便道,分阶段编制交通疏导方案,安排专人值守,尽量减少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
赢人和,勠力同心获赞誉
“项目70%的员工都是88后,进场之初,业主对项目团队心存质疑。”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兵介绍,“行动是最好的证明,大家憋着一股气,再苦再难也不喊累。”
复杂的管线拆迁、繁多的权属单位……为配合协调,李春言整天奔走于供电局、天然气公司等,“舌战群儒”,为项目施工铺平道路。
黄家湖道路提升工程效果图
高压线施工极其危险,项目总工刘正道主动请缨,对接国家电网,修建电塔实体防护,并提前制作详细施工方案,让电力单位心悦诚服。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还记得2017年7月,测量小组顶着烈日在荒地勘测;2017年12月,一工区冒雪浇筑25节段管廊顶板;2018年1月,三工区在零下7度的雨雪中安装水泵……这群年轻人用非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兑现誓言:责任在肩,不辱使命。2018年9月20日,业主发来表扬信,对项目率先完成管廊主体结构贯通、电力舱首个工作面移交等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10月,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武汉黄家湖大道,将迎来110个国家的近万名运动员,他们将往返在军运村和比赛场馆之间,尽揽大武汉的魅力风光。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