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打造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山西样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明确提出,从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精神,山西省确立了“强化法治约束、全流程体系建设、科学管理、宣传教育,创新垃圾分类的运行模式、推进方式、管理机制等,建设干净文明的美丽家园”的思路和目标。
全省首家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开馆。图为讲解员正在为小学生演示讲解。李宁摄
遍布街头的垃圾分类宣传。朱健摄
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长治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体现为绿色发展的重要要求,转化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升华为现代生活的文明标尺。早在2018年4月,长治市委、市政府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积极为全省垃圾分类探索路径、提供经验、打造样板。一年来,长治市按照“试点先行、注重实效、全民参战、统筹推进”的工作要求,聚集突出问题,补齐硬件短板,夯实群众基础,推动习惯养成,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点线面结合、成体系推进,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处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全省首家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开馆。图为讲解员正在为小学生演示讲解。李宁摄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6月3日,中央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6月4日,长治市委书记孙大军深入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科普体验馆和市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中心进行调研。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要在组织发动群众方面下更大功夫,把垃圾分类工作持之以恒做细做实,进一步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工作向纵深推进,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作贡献。
垃圾分类既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去年4月,长治市委、市政府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市里专门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领导组,借鉴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全市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就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作出批示,经常过问垃圾分类进展情况,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终端处置设施、中转站建设项目、试点小区开展调研,并联系实际确定了“示范引领、深入推广”的源头分类工作原则,形成了试点县区典型示范、其他县区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2018年,全市在试点县区选择党政机关、院校、医院、公共场所、农贸市场、超市、宾馆、居民小区、城中村、棚户区共计79个不同类型场所开展试点示范。2019年4月24日,又召开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动员部署会,进一步扩大试点覆盖范围,在源头分类示范工作方面实施“6245”工程,即在200所学校、200个机关大院、200个居民小区、200个窗口单位、200个村庄和200个工矿企业完成垃圾分类试点创建,同时,打造50个党员示范工作站、50个团员示范工作站、50个巾帼示范工作站和50个工人示范工作站,同时要求各县区以点带面、深入推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和示范片区。
一年多来,市里先后召开安排部署工作动员会、推进工作现场会、研究解决工作难题专题会议达9次之多。无论是试点县区还是同步推进县区,在层层压实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实行党员到社区报到引领垃圾分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坚持入户精准宣传和户外宣传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机构安排专人经常抓,思想统一、责任明确、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遍布街头的垃圾分类宣传。朱健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长治市认真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按照《长治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2019年工作方案》和《长治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2019年工作任务分解》,进一步细化任务,制定路线图、时间表,明确每项工作的主管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具体承办人,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推进任务落实。同时,严格工作标准,建立奖惩机制,按照《长治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考核细则》对市直有关单位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县(区)和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并适当给予资金奖补;对考核不合格的要在全市通报批评;对责任不落实、进展缓慢、推诿扯皮等问题突出的县(区)和单位,适时进行约谈问责,真正在全市上下形成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终端先行,统筹推进,着力补齐“硬件短板”
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能力不足、技术落后,特别是分类处理能力是制约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因素。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长治市委、市政府聚焦突出问题,有的放矢提出了“终端先行、统筹推进”的垃圾分类工作原则,着力补齐终端设施的“硬件短板”,同步建立形成了分类收运体系。
——共建共享,科学布局垃圾分类建设项目。长治市坚持避免重复投资、鼓励共建共享的原则,不要求每个县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依托正在建设的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襄垣县、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等周边县区的生活垃圾纳入处理范围。在武乡县、沁源县、沁县等距市区较远地区规划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覆盖周边区域。考虑到垃圾数量、运输距离、环保要求等因素,实行主城区周边县区将有害垃圾转运至市有害垃圾暂存点,统一运送至山西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理。较远地区则因地制宜建设有害垃圾暂存设施,自行与山西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签订处置协议。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上,长治市太行锯条厂与格林美公司合作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处理厂,处理能力80万台以上,可满足全市各县(区)及周边地区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同时,各县(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运行模式。一是以长子县为代表的生物降解模式。长子县餐厨垃圾处理厂,利用黑水虻降解县城的餐厨、厨余垃圾,产品为肥料和饲料,配套建设了油水分离设施,该厂现已投产,运行良好。二是以屯留区为代表的沼气处理模式。屯留区在可腐烂垃圾沼气化处理方面科学布点,全面推进,目前,全区建成或在建的沼气综合处理站有16个,其中,300立方米以上的有9个,4个已经建成产气,300立方米以下的有7个,6个已经建成产气,全县形成了“设施覆盖到位、设备运行正常、减量效果明显、资源循环利用、群众全面受益”的可腐烂垃圾处理模式。三是以上党区和襄垣县为代表的有机堆肥处理模式。上党区建成的日处理5吨的南宋有机垃圾处理中心和襄垣县建设的日处理1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均是将湿垃圾进行有机堆肥,实现循环利用。四是以主城区和黎城县为代表的微生物化水处理模式。主城区和黎城县引进上海技术分别建成了日处理20吨、10吨的湿垃圾处理设施,通过微生物将湿垃圾分解为废水,再对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或者回用,实现循环利用。
——快马加鞭,加快完善终端处置设施。各级各部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面加快建设与垃圾分类相匹配的终端处理设施。
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预计今年10月可建成投入试运行,壶关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已建成,屯留县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今年可建成,黎城县、平顺县、沁县、武乡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已建成投运,潞城区、长子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中心投入使用。长治市在城南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建成一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为一体的大型生态环保基地——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中心。他们积极探索,整合国内最先进的生化处理和预分选处理系统、油水分离技术、水处理技术、除臭系统等,实现了八大自主创新功能,集湿垃圾处理、大件垃圾处理、有害垃圾暂存和其他垃圾分类转运为一体,多项工艺流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湿垃圾处理和有害垃圾暂存设施从无到有。按照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安排,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8个县(区),现已全部建设了湿垃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其中7个投入运行。总投资1.8亿元,项目设计日处理污泥能力300吨、日处理餐厨垃圾50吨的市污泥餐厨垃圾处置厂设备安装完毕,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项目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泥150吨。污泥和餐厨垃圾在处理工艺流程方面采用“预处理+好氧发酵堆肥”的技术路线。污泥和餐厨垃圾由密闭的车辆运到处置厂后,餐厨垃圾将经过挤压、筛分、提油等预处理实现全绿色作业,分离出来的油脂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污泥在污泥料仓经过皮带输送至混料装置,与所添加的辅料、菌剂等进行混合均匀,在发酵槽进行有氧发酵及陈化处理后最终生成有机肥和营养土,用于市政绿化、荒山绿化、土壤修复等。同时,在没有先例的前提下,市区建成建筑面积554平方米、设计存储量70吨的有害垃圾暂存中心,实现了有害垃圾规范环保存储。
可回收物处理设施高标准建设。废品收购一直以来存在不规范、散乱污的问题。长治市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坚持走规范化处理的途径,鼓励回收利用专业企业参与源头分类,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可回收物处理设施。襄垣县、沁源县建成了可回收物无害化处理交易中心,实现了可回收物的集中规范处置,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长治市可回收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设计,建成后将实现对纸张、塑料、废铁等可回收物进行分拣、消毒、清洁、压缩、交易等全过程处理,9月份即可建成投运。长治市将循环利用工作作为垃圾分类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工作方案中明确任务,制定资源回收利用目标。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炉渣将作为建筑原材料重复利用,还规划建设循环利用产业园。污泥餐厨垃圾产生的肥料将用于土壤改良或生态修复,长子县餐厨垃圾处理后的产品用于养殖企业、餐厨废油用于提纯生物柴油,襄垣县餐厨垃圾处理产出的有机肥料用作梨树底肥、污水经过处理后灌溉果园,上党区和屯留区沼气处理设施产生的沼气用于村民取暖做饭、沼液发展生态农业,沁源县餐厨垃圾处理产生的肥料计划通过加工处理用于园林施肥,可回收物经无害化处理后直接对接下游再生产企业。
——协同高效,成体系推进分类收运系统。长治市在完善终端设施的同时,同步推进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建立,加快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做好与焚烧发电厂的对接。主城区2018年建成了14座中转站,今年将新建8座,同时,对既有中转站进行分类式改造,提高分类转运能力。长子县在县城周边乡镇建设了高标准的垃圾中转站,城乡环境卫生治理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还将建设16座乡镇垃圾中转站,配置收集车,到2020年实现村村配有收集车、乡乡建起转运站。各县区都购置了湿垃圾专用收集车,组建收运队伍,实现了对试点小区定时定点收集,逐步完善湿垃圾收运机制。
长治市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培育本土企业,在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环节推行市场化运作。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引入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佼佼者首钢环境产业公司、市污泥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采用PPP模式引进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市供销社投资建设可回收物无害化处理交易中心、襄垣县本土企业林盛果园投资建设了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长子县采用PPP模式正在建设现代化垃圾综合处理厂、沁源县成立山西红崖绿谷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化运作垃圾处理产业循环体系,还有的县区正在与行业优秀企业洽谈构建可回收物的收运体系。
多维互动,精准发力,习惯养成到行动自觉
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形成垃圾分类的自觉行动。
长治市持续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力度,努力夯实群众工作基础,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以及投放的准确率。他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新建、改建垃圾分拣房、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暂存点、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暂存点,积极构建基层垃圾分类宣传阵地。他们以小区为单位建立分拣员、指导员队伍,与社区党员和干部广泛开展入户宣传“敲门行动”“清零行动”和“曝光行动”。采取“站+智能”模式,积极开展湿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积分、二维码溯源、积分兑换实物和物业费等活动,有效调动居民投放的积极性。社区党委通过开展“党员示范户”带动“分类达标户”活动、党员在主题党日进居住地社区报到评价践诺工作等,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党员个人年度述职内容。他们牢牢把握“学、分、投、评”4个环节,推动“家户——楼道——小区联动”,达到抓好一个楼道、带动一个小区的分类成效,形成以小区家户为基础、楼道为突破口,通过“居干包片、定人包户,户户承诺、人人参与,一户一档、星级评优,示范带动、楼道公示,相互监督、定期交流”的方式,层层叠叠、环环相扣,精准提升分类投放“三率”。同时,在小区组建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建立了街道、社区、物业分工明确的分类投放管理体系,认真开展桶前督导,安排督导员指导监督居民垃圾正确分类投放,积极改进垃圾收集方式,由全面布置垃圾收集桶变为定时定点设置、由分散收集变为集中收集,初步形成了探索高效的工作机制。
他们坚持实效导向,因地制宜层层制定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坚持户外和户内宣传相结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开展精准宣传。他们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党建+垃圾分类”模式,实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表率作用,积极探索省时、省力、高效的监督管理方式,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到实处。鼓励党员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主动承担起垃圾分类中的先锋员、宣传员、督导员的责任,带动和监督亲朋好友进行垃圾分类,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他们针对行业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培训。党政机关单位和相关企业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认真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分类知识培训。工青妇、少先队、志愿者等群团组织下实功、出实招,把垃圾分类作为群团工作的重要抓手。宾馆、超市、农贸市场、医院等窗口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展示文明素养。教育系统结合自身特点,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三进”“三小”“三送”活动,让垃圾分类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必修课。
他们抓住源头分类这一关键,从提高群众垃圾分类认识、培养垃圾分类习惯着手,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全省首家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引导市民认识垃圾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增强开展垃圾分类的紧迫感,坚定推行垃圾分类的自信心,养成实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该馆设4大展厅、18个子板块、1100平方米的展示区,融科普、趣味、互动性于一体,既可讲述垃圾从产生到利用的再生故事,也收集了国内外先进地区破解“垃圾围城”的他山之石,还展现了长治致力于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创新探索。成为全面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生动展示全市垃圾分类成效、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的教育基地。6月1日向全市公众开放以来,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参与和一致好评。
多维度的宣传态势,贴近生活的宣传内容,使广大市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逐渐升华为行动自觉,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这座文明城市的又一张亮丽名片。(王一平 杨天闻)
潞州区 坚决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
作为长治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战场,潞州区坚决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坚持抓源头、重引导,明主体、强责任,重处置、建体系,高站位部署、科学化统筹、强力度推进,做到了分类投放推动有力、分类收集精细分工、分类转运“公交化”直运处理、分类处理设施同步建设。
长治市委在去年确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之后,潞州区第一时间成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切合全区实际的《实施方案》和《推进细则》,建立形成“一周一调度、一周一研判、一周一推进”的现场推进会工作制度,完善“分拣员评家户、物业评分拣员、社区评物业、街道评社区、政府评街道”的“五评”考核机制和“定期工作排名、突出问题通报”的督查机制,明确了职责标准,规范了操作流程,全区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促提升,全方位、强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积极构建基层分类宣传阵地,推进分类宣教体系建设,各试点小区物业企业成立200余人的分拣员、指导员队伍,与社区共同开展入户宣传。通过“居干包片、定人包户,户户承诺、人人参与,一户一档、星级评优,示范带动、楼道公示,相互监督、定期交流”的方式,牢牢把握“学、分、投、评”4个环节,精准提升分类投放“三率”。
主动担当,力促主城区先进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项目、无害化“四合一”的市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中心、无害化焚烧处理项目、污泥餐厨处理项目、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项目陆续落地运营。
长治市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中心项目总投资2400余万元,占地12亩,集湿垃圾处理、大件垃圾处理、有害垃圾暂存和其他垃圾分类转运为一体,采用先进的微生物化水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湿垃圾减量95%的目标,一期项目在短短120天内就建成并投入使用,是目前全国首家投入使用的“四合一”终端处理项目。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通过“党建+”的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在垃圾分类中的先锋作用,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主动承担起垃圾分类中的先锋员、宣传员、督导员的责任,提升社区环境卫生面貌和文明水平。
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通过党员微信群、楼宇微信群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物业费”制度、“双带双查双公示双评比”制度等新办法和新方式。
截至目前,全区各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90%以上,投放准确率达到80%左右,在全市探索建立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向建伟 邰常玲)
上党区 全民参与垃圾分类
“香蕉皮是可腐烂的”“纸是不可腐烂的”。6月17日上午,长治上党区一家幼儿园的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可腐烂垃圾”与“不可腐烂垃圾”的垃圾分类知识,还给每个孩子分发了一张垃圾分类宣传单。从去年全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这样的场景在各个幼儿园和学校经常见到。
垃圾分类始于理念更新,重在全民行动,难在习惯养成。如何让垃圾分类从“口号”走向“意识”,进而转化为“习惯”呢?去年以来,上党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他们坚持从“娃娃”抓起,在全区178所中小学校(园)全面启动垃圾分类活动,不断推进“三进”“三小”“三送”活动。“三进”就是将垃圾分类进班级、进课堂、进教学活动;“三小”就是利用“可回收物”进行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三送”就是采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与孩子一起走进邻里、社区,送资料、送知识、送观念,在全区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通过全区5万余名中小学生和幼儿带动了5万余户家庭,进而使全区20多万人口投身垃圾分类,真正使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共识,使绿色环保成为全区广大群众的自觉追求。他们不断深化“党建+”工作模式,各级党组织以垃圾分类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党员干部100%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带头学分类、做分类、讲分类、促分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成为检验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办事、锤炼工作本领和作风的大舞台。他们还紧扣垃圾分类主题,采用潞安大鼓、干板秧歌等民间曲艺形式,精心创编了《垃圾分类就是好》等节目,深入机关、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文艺宣传活动。同时,借助“上党融媒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充分发挥“7+ N”宣传矩阵传播裂变效应,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逐步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白雪峰)
潞城区 垃圾分类点面结合推进快
潞城区坚持民心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突出关键环节,加大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170个试点示范创建基本完成,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大幅提升。分类收集制度全面覆盖,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分类处理工作破冰前行。投资690余万元的渗滤液处理项目年底建成投运,投资近亿元的“九合一”综合垃圾处理产业园理念全市领先,投资500万元的垃圾处理科普教育中心和厨余湿垃圾处理中心率先建成。
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出实招、解难题,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潞城区梯次确定了4类试点,并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起到“示范一个、带动一块、影响一片”的效果。宣传发动是基础。潞城区通过循序渐进办好进阶培训、大张旗鼓抓好多样宣传、潜移默化强化分类意识等方法,培养了宣传员、督导员、指导员共500余人,宣传覆盖群体2万人,建立各级微信群20余个,累计交流垃圾分类工作动态信息近6000条。投入保障是关键。潞城区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开展工作。投入500余万元,完善投放、收集、运输设施,2600余组分类垃圾桶设置投用,50余辆分类收运车、压缩车正常运行,10座中转站即将开工建设,垃圾收运最后一公里难题基本化解。目前,总投资691.96万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投资近亿元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包括厨余湿垃圾处理、再生资源有机种植体验、可回收垃圾分拣、资源再生利用回收交易、有害垃圾暂存、大件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科普、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验、数字环卫指挥的“九合一”中心,目前,率先建成的厨余湿垃圾处理中心试运行良好。(王鹏)
屯留区 走出“垃圾产气”新路
屯留区以“垃圾产气”为重点,积极探索实践可腐烂垃圾沼气化处理模式,努力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逐渐走出一条分类处置、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垃圾分类新路子,使垃圾分类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
去年3月,全市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以来,屯留区及早动手,多措并举,在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浓厚氛围的基础上,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为试点村、社区集中购置可腐烂垃圾收集车94辆,配备分类收集箱2.1万余套;区直单位和公共场所配置室内外垃圾箱、垃圾桶350余个,规划建设20个垃圾中转站、2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4个垃圾分拣平台,基本建立起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目前,全区44个重点村、15个社区和区直机关单位已实施分类投放,日均垃圾减量20余吨。
在推进中,他们积极探索推进可腐烂垃圾沼气化处理模式,把可腐烂和养殖场粪污处理统筹起来。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因地制宜,先后在张店镇南沟村、吾元镇西岭村、路村乡老军庄村等建起300立方米、700立方米的可腐烂垃圾沼气综合处理站,在上村镇王庄村建起了2000立方米的工业化、现代化、智能化大型可腐烂垃圾沼气综合处理站,以“垃圾产气”有效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大型养殖禽畜粪便处理难、种植业有机肥料短缺三大问题,16座沼气池辐射带动周边110个村对农村垃圾中的菜根菜叶、剩饭剩菜等可腐烂垃圾与禽畜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利用农村沼气池合并处理,实现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城区可腐烂垃圾沼气综合处理站生产出的沼气,还配套建起一批公共茶炉和公共浴室,使农村群众享受到了热水随时喝、洗澡不出村的福利,让群众真正共享垃圾分类处理成果,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同时,结合实际把沼气处理可腐烂垃圾工作与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有机融合,建起16座沼气综合处理站,产生沼渣沼液可供1万余亩有机作物使用,实现“规模养殖—沼气处理—有机农业”闭环运行。(韩锐)
党员干部做表率 党政机关成标杆
长治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政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表率,各级党政机关成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排头兵。
早在去年“七一”前夕,长治市党政领导就带头到社区进行党员登记报到。市委明确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亮身份、起表率、受监督,真正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表率作用,特别是要在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他们结合实际,制定分类工作方案,成立党政机关示范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和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明确创建目标、创建任务、推进措施和工作时限,按照示范点先行、公共机构跟进的思路整体推进,形成了内外联动、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的工作局面。
围绕党政机关的垃圾分类工作,他们建设了公共场所宣传阵地、科室源头教育基地、垃圾分类培训教育基地和机关、网络综合宣传等四大阵地。本着资源利用最大化、规划布局科学化、处理效果最优化的原则,他们全力推进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建设工作。他们还为各单位配置了960余个二分类垃圾箱,在办公楼配置了14组三分类垃圾桶。在转运环节配置了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采用全国最先进的垃圾转运设施设备,整个过程垃圾不外漏、不落地、不渗漏,不产生二次污染,节能环保。
他们将党员及党员示范工作站配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情况引入党员积分制管理体系和年度党建绩效考核当中,确保各党员示范工作站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还建立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垃圾减量化三大机制。制定了《办公区垃圾投放管理办法》《办公区垃圾分类检查考核标准》《办公区垃圾分类评价标准》《垃圾分类引导员职责》《垃圾分类保洁员责任制度》《办公区垃圾减量化工作方案》等,明确了垃圾分类的标准、要求、评价和考核等内容,确保了垃圾分类工作各项标准和规定的落实,使党政机关成为全市垃圾分类的标杆和亮点。(李楠)
百家宾馆饭店成餐饮业典范
走进长治市的各大酒店和宾馆,人们会看到醒目的垃圾分类设施和精美的温馨提示。在这些提示的引导下,人们会自觉地将垃圾分别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的桶中。这些标识和设施,如今已成为长治市餐饮业的“标配”,并成为这些窗口行业的亮点。这是长治市以百家宾馆饭店为试点,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展示的新气象。
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中,长治市将全市餐饮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作为重点,通过100家宾馆饭店行业试点,整体推进窗口单位和餐饮行业的垃圾分类工作,提升窗口单位和餐饮行业的文明水准。
餐饮业是湿垃圾分类处理的重点,也是垃圾分类处理关注度较早的行业。在推进过程中,他们结合行业特点,精心组织安排。市相关部门积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做法,组织了专题培训和宣传,专门印发了《宾馆酒店饭店行业2019年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保障措施。在此基础上,他们确立了100家宾馆饭店作为餐饮行业和窗口单位的试点,并多次组织召开了试点观摩推进会。目前,试点单位全部完善了基础设施,并结合行业特点,坚持“四分法”和“两分法”相结合的原则,配置了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内部清运车辆,确保垃圾分类处理的有序进行和扎实开展。在长治宾馆的大厅、楼层、客房、餐厅等区域,先后添置了600多个垃圾桶,并设立温馨提示和垃圾分类“七字诀”,提醒和引导人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投放也成为旅客的一种文明行为。(李家鸣)
中小学垃圾分类理念变自觉
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哪些垃圾不可以回收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常识,如今已在长治市的校园中变成一种习惯养成,升华为一种行动自觉和文明理念。
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中,长治市着力于从中小学生抓起,从习惯养成做起,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常识普及和规范教育。着眼增强全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他们组织机关和200所试点示范学校对照《长治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督查评分表》4大项15小项内容,用一周时间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共排查问题112项,逐类、逐项制定整改方案,细化了整改任务和整改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科室、责任人、监管领导和完成时限。同时,深入各县区、各学校进行交叉检查工作督查。
着眼增强广大师生垃圾分类观念和推进垃圾分类的专业性、操作性,他们投入16万余元,印发《垃圾分类进课堂知识读本》1.7万余册,向市直各学校免费发放,以供入学新生循环使用。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通俗易懂的生活垃圾分类校本课程。各学校通过组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宣传窗、黑板报等载体,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他们还大力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配备,确保办公室、教室、公共场所设置足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主动对接环卫部门指导本单位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工作,促进了学生从习惯养成向行动自觉的迈进。目前,全市中小学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得到普及,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垃圾分类投放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校园也成为垃圾分类投放的样板。(李家鸣)
10大旅游景区实现垃圾分类投放
进入长治市的各大景区,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景象:从景区入口到各个景点,处处摆放着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人们不但可以随时将垃圾投放到桶中,还自觉地将垃圾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投放到桶中。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完善,使游客乱扔乱放垃圾的恶习转化为分类投放的文明之举。这是长治市以10大旅游景区为试点,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全面提升景区文明旅游的重要举措。
景区历来是治理垃圾乱扔乱放的重要场所。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中,长治市将旅游景区作为垃圾分类投放工作的重点,以10个旅游景区为试点,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和水准。他们先后下发了《长治市旅游景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方案》和《关于做好A级旅游景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A级旅游景区员工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教育力度,确保每一名职工真正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学会垃圾分类。他们还加强宣传引导,在A级旅游景区通过悬挂条幅、摆放展板、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利用景区讲解员为游客讲解的时机,对游客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游客积极参与。针对个别景区存在的生活垃圾分类不到位、错分、垃圾箱数量不足、老化等问题,他们加大设施配套力度,对景区垃圾投放设施、公共区域垃圾标识设置和设施配套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配备了数量充足的垃圾箱,标明了可回收、不可回收规范字样,满足了游客需要。同时,他们加强检查督导,确保景区垃圾投放的有序推进和规范运行,使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感受到景区的清洁和文明。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