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棚户区改造让50万户棚户区居民住上新房
来源:抚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抚顺市东洲区全面完成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第十个年头。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东洲区莫地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了抚顺市棚户区改造纪实展馆参观,共同回忆有关“棚改”的日子。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抚顺市东洲区全面完成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第十个年头。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东洲区莫地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了抚顺市棚户区改造纪实展馆参观,共同回忆有关“棚改”的日子。
4月11日上午,莫地社区书记王雅君与莫地社区居民来到抚顺市棚户区改造纪实展馆,看着当年留下的照片,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当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回顾过去,东洲区莫地社区的居民无不感叹:“棚户区改造工程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棚改前的莫地沟,共有危旧平房198栋。常住居民1146户3094人。居住条件差,全是平房烧煤户。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居民吃的是大井水,生活十分艰难。莫地沟的“八多八难”远近闻名。八多即:下岗工人多、大龄青年多、单亲家庭多、“等、靠、要”的多、酒蒙子和精神病人多、家庭矛盾多、邻里纠纷多、上访户多。八难即:吃水难,如厕难、行路难、求学难、娶妻难、购物难、就业难、社区管理难。这里有句顺口溜说:“莫地沟,穷人沟,遍地是小偷,有女儿不嫁莫地沟。”这里治安环境差,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这里是当时抚顺市刑事治安案件高发地。
2004年12月26日,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冒着严寒到莫地沟视察,提出了棚户区改造,给棚户区的百姓带来了希望,2004年底,抚顺民生“一号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被提上日程。一年后,1000余户莫地沟居民喜迁新居,彻底告别了破旧拥挤、基础设施残缺的趴趴房,创造了“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回迁”的“抚顺速度”,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提供了借鉴。
2005年至今,抚顺市已完成50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 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抚顺用行动实现了党和政府对百姓的承诺。
莫地社区的居民孟祥祯老人坐在展览馆仿造的旧莫地沟棚户房里回忆起过去,他说:“我叫孟祥祯,没想到有朝一日真的会梦想成真,生活在这个时代,我感到十分的幸运,能够住上楼房,摆脱了过去贫困的面貌,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莫地社区书记王雅君,2005年,在莫地棚改动迁最艰难的时候,她主动请缨来到这里挑起了社区书记的担子,她亲身经历了棚改的全过程。谈起棚改她任然十分激动:“当时来到这里,发现棚改工作困难重重,既然我在党旗下举个过手,宣过事,就应该尽我所能为人民服务,在各方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从动迁到建设到回迁,只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第一批棚改居民住上了楼房,整个工程让莫地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继承棚改精神继续服务百姓。”
打赏